年僅24歲的吉米.唐納森(Jimmy Donaldson),也就是知名的「野獸先生」(MrBeast),他經營的YouTube頻道已經累積了2.21億名訂戶,總觀看次數超過350億次。顯然他很懂得如何擴張規模。
對我來說,野獸先生最了不起之處,就是他和他的團隊很擅長為影片下標,清楚告訴你接下來會看到什麼,而且吸引你想要點擊觀看。
「你願意為了一萬美元,坐在蛇堆裡嗎?」
「一千名盲人,人生第一次重見光明。」
「五萬個磁鐵能接住一顆砲彈嗎?」
我第一眼就知道那些影片在說什麼,而且會很想看。我的意思是,你難道不會好奇五萬個磁鐵能否接住一顆砲彈嗎?他的內容本身就是行銷。
可想而知,當我開始思考GPT-4可能對社群媒體造成哪些影響,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約一小時輸入各種不同的提示詞給GPT-4,請它為野獸先生的影片下標。多數時候GPT-4的回應中規中矩,但是它的生成能力極強,代表成功率不必太高,也可以生成好標題。以下我列出我認為最好的範例:
霍夫曼:請為一支野獸先生影片想標題,內容是關於藍寶堅尼對上其他事物。
GPT-4:一輛藍寶堅尼對上一萬顆氣球:藍寶堅尼會飄起來嗎?
霍夫曼:請為一支搞笑的野獸先生影片想標題,內容與辣醬有關。
GPT-4:我把辣醬倒滿整個泳池,挑戰我朋友敢不敢在裡面游泳。
霍夫曼:請為一支野獸影片想標題,內容是關於商業太空旅行。
GPT-4:我聘請馬斯克擔任我的私人太空嚮導。
我不是野獸先生影片的目標受眾,所以我絕不是評斷GPT-4下標能力的最佳人選。但是,你難道不想看到一萬顆氣球能不能讓藍寶堅尼飄起來嗎? GPT-4的表現還算不錯,我不禁好奇,如果野獸先生也嘗試用GPT-4,會想出什麼標題。
很多人已經在這麼做了。YouTube上已有數千支與ChatGPT有關的影片。一位叫呱哥(Grackle)的網紅根據ChatGPT生成的食譜製作餅乾麵團口味的杯子蛋糕,給予極高評價:「意外地很好吃耶!簡直就是天作之合。」在另一支影片中,暱稱麥可醫生(Doctor Mike)的內科醫生向ChatGPT提出各種醫學問題。他對ChatGPT與醫學倫理有關的回答印象最深刻:「真的是非常聰明的回答。」
YouTube創作者熱情地歡迎近期AI技術的進步,我並不意外。社群媒體向來聚集了許多年輕、勇於打破傳統的人,對於任何事物的發展往往會提出與眾不同的獨到見解。
同時,AI也早就在社群平台上扮演了關鍵角色。自動化內容審核演算法能幫助多數主流社群媒體防堵垃圾訊息、仇恨言論、不實資訊與不宜觀看的內容。你幾乎可以即時發布貼文,不需經過速度相對緩慢的人工審核。AI還可以根據你個人的喜好,量身打造內容與產品推薦。
當然,在社群媒體使用AI,也會引發爭議。原本用來提升使用者互動的AI技術,會產生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與同溫層效應,讓使用者接觸到更狹隘、更極端的內容。原本用來自動生成「回憶」影片的演算法,也可能呈現你不願被提醒的人物或場合。
重點是,不論結果好壞,使用者在社群媒體上其實不太能掌控AI如何形塑他們的使用體驗。他們能做的頂多就是選擇退出某些服務,例如關閉個人化廣告或是回憶影片的功能。直到最近,GPT-4或DALL-E 2等工具出現,使用者才終於可以自由選擇加入,自己決定如何使用AI。
「主動掌控」是我反覆提到的主題,在這個議題上尤其相關。從一開始,社群媒體就將性質單一且被動接收的廣播受眾,重新塑造成高度互動的民主社群,讓重獲權力的參與者,可以直接與彼此連結。人們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除了必須遵守平台的使用條款之外,他們的意見不會受到審查。
即使在推薦演算法興起之後,相較於傳統媒體,社群媒體依然讓使用者有更多機會決定自己的使用路徑與體驗。在社群媒體上,使用者會期待擁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也會尋求新方法擴大自主權。
社群媒體內容創作者通常身兼多職,特別是在剛起步的時候。新的YouTube創作者不僅要成為自己頻道的幕前明星,同時還是製作人、導演、作者、編輯、公關等不同角色。在這種情況下,AI的功能顯而易見:對於創作者而言,AI是提升生產力的強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