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阿公廖水來先生靠的是和風洋食的各種定食、三明治吸引客人來訪用餐,好學又總是熱衷於開發的他,始終沒有放棄製作法式料理的可能性,後來又開發了許多餐點,像是鴨子飯、雞排飯都是阿公經營後才設計出來的菜色,是來到波麗路餐廳不能錯過的老派餐點。
波麗路的鴨子飯一直很有名,尤其是在原先一系列和風洋食的菜單裡頭,鴨子飯更顯突出,這道餐點,從阿公那代就開始做了。
法國人擅長烹調鴨子料理,油封鴨、血鴨等都是相當經典的法菜。相當憧憬法式料理的阿公,雖然一次也沒去過法國,所有的西餐也都是看著雜誌或書籍自學,不過, 仍然抱持著對法國料理滿滿的憧憬。
阿公相當珍惜人才,尤其是藝術方面,也才讓波麗路聚集了許多文人雅士。身為大稻埕日治時期茶葉商人「錦記茶行」陳天來的四子, 也是第一位留學法國巴黎的臺灣畫家陳清汾,從巴黎留學回來後,和阿公聊到了在法國品嚐過的鴨子飯,更是讚不絕口,引起了阿公的興趣,特地請來曾在法國學過料理的師傅,透過不停地口述和試作,重現陳清汾在法國品嚐到的美味。
臺法混血菜色 酸香
當然,事實上,陳清汾希望重現的法式燉煮鴨子到底為何,已經不可考了,口味上的差異也無從比較。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波麗路的鴨子飯,就是一道臺法結合的混血菜色。
法式的鴨肉料理有一個特色,那就是肉質相當軟嫩,很容易骨肉分離,除了長時間燉煮之外,先炸再燉也是其肉質軟嫩的祕密。波麗路餐廳選用的都是鴨腿部分,因為此部分的肉質比鴨胸更嫩。炸過的鴨腿放入羹湯內熬煮,這個湯頭可不簡單了,是阿公當時就流傳下來的配方,裏頭有洋蔥、蘑菇、筍片、香料等,並以太白粉勾芡,看起來竟和臺式羹湯有點相似,經過燉煮,讓鴨腿吸入滿滿的香氣。底層的白色食材看似豆腐絲,其實是炸炊粉,吃起來有點像麵線,加上入口時有羹湯的口感,都屬於這道菜臺式的元素。上菜前,將酥炸的炊粉放上不銹鋼的便當上層盤子裡,淋上醬汁再擺上鴨肉,就準備上桌。將帶著蔬菜與肉香的醬汁淋在白飯上,攪拌均勻一起吃,搭配著筍片、蘑菇和洋蔥絲的蔬菜品嚐,入口後先是湯汁裡充滿著蔬果的香味,尾韻則帶著醋酸,肉質軟嫩可是一絕,輕易地就能骨肉分離,吃起來不柴,是許多老客人指名的必點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