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從靜態資產配置裡最基本的60/40投資組合開始看起吧。60/40投資組合是把資產的60%投資在美股,40%投資在美債,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資產配置策略。在這裡,我們只需要購買美股SPY和美債IEF,這兩檔ETF。SPY和IEF是股票代號*,在股票名稱太長或太複雜的情況下,可以便於標記。SPY的正式名稱是「SPDRS&P500TrustETF」,IEF則是「iShares7-10YearTreasuryBondETF」,因為很容易搞混,所以搜尋這兩檔ETF的時候,請利用股票代號搜尋。補充說明一下,韓國股票的代號是由六位數字組合而成,舉例來說,三星電子的股票代號是005930,Kakao的股票代號是035720(編按:台灣股市的股票代號通常為四位數字,如台積電為2330;ETF的股票代號則為四至六位數字)。
60/40投資組合
○買進策略:美股(SPY)60%、美國公債(IEF)40%
○閱賣出策略:每年進行一次再平衡
閱讀投資策略的回測結果時,我們應該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讓我們一邊觀察這個策略的回測結果,一起來探討答案吧。
收益是否有長期成長?
首先,放眼望去結果確實如此,任誰來看資產都在向上攀升。
基本統計數據表現如何?
1. 年均複合成長率:靜態資產配置通常伴隨著較高的個位數年均複合成長率,60/40策略的報酬率也有達到這個水準,算是令人心滿意足。
這裡我們稍微複習一下。年均複合成長率9.2%的話,本金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翻倍呢?利用72法則計算的話,大概需要8年(72/9=8)。
2. MDD:雖然低於我們設定的30%目標值,但依然算高,不太滿意。
3. 最長下跌期(LongestDrawdown):指投資組合走跌到回升所花費的最長週期。60/40策略要花上40個月(3年4個月)左右。等待3年以上,這容易嗎?這點也令人不太滿意。
4. 月勝率(Pro_tableMonths):月勝率指的是一年內有獲利的期間。月勝率64.2%代表投資一年左右的時間,有大約7∼8個月會賺錢,剩餘的4∼5個月則處於虧損狀態。
5. 週轉率(AnnualTurnover):指「一年內的交易均價÷資產總額」。這個統計數字會告訴我們,應該要多常進行交易。靜態資產配置雖然不用頻繁交易,但一年至少要調整一次資產類別的投資比重(我們稱之為再平衡*),所以還是要做點交易。週轉率12%屬於非常低的類型,也就代表交易費用低廉,這點算是不錯。
結論是,我對於MDD和最長下跌期不太滿意。
靜態資產配置的再平衡
60/40 投資組合的起點是股票60%、債券40%, 但是,投資比重經過一段時間後,情況會發生變化。例如說,假如這一年來,股票大漲,債券持平,比重就可能會變成股票70%、債券30%。但是我們希望的是60/40 投
虧損的時期與幅度有多大?
上方這張圖表,代表使用60/40投資策略進行投資,會發生的虧損情形。
最近50年來,有過4次下跌20%以上的情況,這點讓我不太滿意。雖然MDD是29.5%,略低於媽媽所設定的目標值,不過MDD不是絕對值,一段時間過後很有可能再更新。即便某些策略52年來最大虧損是10%,第53年也可能突然出現15%的虧損。事實上,隨著2022年市場走跌,好幾個資產配置策略的MDD都創了新高。
1970~2022年之間,虧損幅度較大的時期,股價下跌了多少?
回測期間的長期報酬率雖然看似十分美妙,但我們是活在當下的人類,不管5年來報酬率再怎麼長期上漲,只要當下股票發生虧損,我們就必定會承受壓力。所以我們必須分析短期間內,可能會發生多大程度的虧損,藉此我們才能得知,這個投資策略會為自己帶來多大的壓力。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個策略發生虧損的時期吧。
從上方圖表上,我們可以看到60/40投資組合發生大幅虧損的時期。從1973年1月開始到1974年9月為止,60/40投資組合連續走跌了21個月,累積虧損高達-27.54%,直到1976年1月才回到原本的水位。開始走跌後,花了3年的時間才得以回本。
2007∼2008年的表現也是相當乏善可陳。2007年10月到2009年2月歷經了金融危機,60/40投資組合相較於最高點,下跌了-29.7%,從股票開始走跌,這次同樣也是花了3年,直到2010年10才回漲到起跌的價格。在2008年10月,甚至還出現過單月-10%以上的虧損。
在最近的2022年,60/40投資組合的收益表現萎靡不振。9個月內發生了20.5%的虧損,甚至在4月和9月的時候,還出現單月7%的跌幅。
如果在2022年的時候使用60/40投資組合進行投資,會相當難以堅持下去,甚至可能會讓人萌生想立刻放棄這個投資策略的想法。但是如果投資人事先已經知道:「1974年和2008年還發生過更高幅度的虧損!這個策略本來偶爾就會出現這種程度的跌幅。」那麼要堅持執行下去,可能會更容易一些。所以說,分析這檔策略在虧損的期間裡,會嚴重「暴跌」到哪個程度,非常重要。
就好比我們前面看到的資料一樣,這檔策略的月勝率雖為64%左右,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收益和虧損絕對不會按照「收益—收益—虧損—收益—收益—虧損」的形式,有規律地發生。舉例來說,2022年從1月到10月為止,60/40投資組合只有在3、5、7、10月有獲利(月勝率40%),其中3、5月的收益甚至是微乎其微。
此時,媽媽提問了。「60/40已經行之有年,是經典的策略,看來現在應該還有人在用這個策略吧?」
沒錯。有一檔ETF名為AOR(編按:iShares核心成長配置ETF﹝iSharesCoreGrowthAllocationETF﹞,以組合式基金的方式,進行全球股票、債券配置),只要購買這檔ETF就能輕鬆實現60/40投資組合,不需要購買多檔股票,投資非常方便。所以討厭繁瑣,想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做資產配置的投資人,也會選擇這種投資方式。
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60/40投資組合可以說是所有資產配置的基準*。這是最基本的資產配置策略,不管是誰都能輕鬆達成,所以在建立新的資產配置時,我們有必要去評估它的績效是否能優於60/40投資組合。
再平衡*
重新調整資產配置上資產比重的運用。
基準*
bench-mark,評估投資成效的基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