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棉花糖挑戰啟發!他用這幾招,完成特斯拉超級任務

《從蘋果到特斯拉,我學會駕馭人生》書摘精選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那些可以「做自己」的工作者都高度自律。圖/freepik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那些可以「做自己」的工作者都高度自律。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將三條校訓用在實習上

我的實習專案是在設計組建造超級工廠。超級工廠是指為了實現特斯拉任務而發揮核心作用的工廠,專門生產Model 3主要零件。將當時的高階產品──Model S及Model X的平臺轉換成Model 3平臺,是特斯拉長期商業計畫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為了達成商品大眾化的目標,必須將工廠的運作效率提升至最大值。若要降低電池等主要生產零件的價格,就要放棄既有概念、轉換想法,將超級工廠本身當成一件新產品。

第一天我與人資見面、討論即將執行的專案,並告訴他,要達成的目標──利用在MBA學到的各種技能,和過去在電池領域的經驗,在三個月內,對特斯拉的任務發揮助力。

•有時間煩惱,不如付諸行動

我曾在MBA修習「創新者」(Innovator)課程,當時有個名為「棉花糖挑戰」(Marshmallow Challenge)的活動。四個人一組,在十分鐘內使用二十條義大利麵條和膠帶製作出一個結構,再將棉花糖放在頂端,由堆疊最高的組別獲勝。這是為了讓組員們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果,所做的合作實驗。

我的小組首先聽取了每位成員的想法,繪製出草圖,並採用其中最佳的方案執行。組員們為了創建結構,先是各自思考了三分鐘,經過五分鐘的討論及交換想法後,用剩下的兩分鐘組織出來,再努力把棉花糖放在頂端。然而,當計時器響起,眾人的手紛紛抽離的瞬間,棉花糖嘩啦啦的應聲倒塌。

棉花糖挑戰無關年齡,是最具代表性的小組活動。令人驚訝的是,幼稚園的孩子們可以用比成年人還要快的速度,成功創造出更高的結構。因為小孩不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樹立計畫,或是透過各種假設事先得出正確答案,而是一邊實驗一邊動手做。先隨手拿起義大利麵條,嘗試用各種方式擺放後,再開始組建。有時會試著折斷麵條,有時則會先把棉花糖插在麵條上。

當然,起初會不斷倒塌,不過孩子們會迅速改善並反覆重建。如此一來,最終一定會成功搭建出來。他們不會像大人一樣,以「這麼做不可能,那樣做好像不行」的想法為自己設限,而是帶著無論如何都要堆疊得更高的意志,以及奮力朝目標前進的實驗精神來實現目標。

對我來說,設計超級工廠就像棉花糖挑戰,沒有人知道該如何建立出最佳目標。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每個小組都不會拘泥於傳統觀念,而是發揮專業能力大膽建造,如此一來才能創造出比既有的還要更好的工廠。

我身為設計組的專案主管,自棉花糖挑戰得到的教訓是,與工廠的專家小組協調,盡可能取得創新結果。為了不使各組的流程、成果對其他小組及整體產生負面影響,我重新建立設計步驟,並且簡單整理出預期結果和工序的關聯性。

•解決問題時,改變思考框架

在一堂名為「以模型為基礎的決策」(Modeling Managerial Decisions)的MBA課程中,經常可以看到使用數據做決策的案例。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礎框架改變,結果亦會有所變化。即在商業決策中,透過提出何種問題、將焦點放在何處、想改善什麼……以此實際行動。

縱使無法從眾多資訊中做出百分之百正確的定案,我還是絞盡腦汁思考該使用什麼方法,才能盡量做出對的決策。後來,我得知特斯拉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因此在制定框架時,有了許多不同觀點。其重點在於解決問題或研發新事物時,不依照現有觀念提前做假設、限制無窮可能性,而是從最基本的真理開始思考起。

這不只適用於特斯拉工程部門研發,在商務和設計組也能發揮用處。實習期間,我努力將該原則運用在大部分解決過程中。實習快要結束時,我還針對超級工廠特定製造流程的瓶頸工序(bottleneck process),找出相關解決方案。

為了得出製造成果,應該套用第一性原理的「數量=設備運轉率/製造一個產品的所需時間×收益率」,明確計算出各工序的輸出。然而,其中的每一步驟都牽涉到變數,很難導出產量。

我向製造部門分享我的分析模型,就變更特定工程的設計提出建議。最終,因為我的建言,達成生產目標。只要轉換思考方式、工作方法和內容,乃至結果,都可能發生改變。最終,我下定決心把「第一性原理」當作我解決問題的首要工具。

•思考企業競爭力

大部分傳統內燃車公司主要是從外部供應商取得零組件,並組裝生產。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供應商要求的企業利益外,製造過程中的外包費用也會如實反映在價格上。

最壞的狀況是,間接成本比實際製造物品所需的原物料和加工費占了更大比例。也就是說,如果是以外包型態形成商業模式,對於購買產品的車商而言,很難控制價格,最終也不易在市場上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特斯拉超級工廠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核心前哨站。因此,如果想挑戰以高價研發出電動車核心零件,最好可以增加多重階段,以此打破低效的垂直整合。先了解大框架意義,再處理每日工作,和只完成被賦予的任務相比,兩者差異甚大。

文章來源:朴奎河著《從蘋果到特斯拉,我學會駕馭人生》,大是文化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