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關注股價漲跌幅、交易量大股票!散戶常見投資盲點

《投資者的朋友》書摘精選

散戶總是喜歡買入股價達到歷史新高或新低的股票,還有近期交易量特別大的股票。圖/freepik
散戶總是喜歡買入股價達到歷史新高或新低的股票,還有近期交易量特別大的股票。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編按:投資是一場修行,是對經濟、市場、自己、人生的重新審視和學習。全球知名的經濟金融專家朱寧,在新書《投資者的朋友》剖析行為金融學數十年的研究成果,直指一般散戶最常見的投資痛點,經過不斷學習和解決問題後,終能成為更好的投資者。

不明智的選股:基於股價和交易量選股

研究表明,散戶喜歡買入下列兩類股票。第一類是股價達到歷史新高或新低的股票。究其原因,首先,股價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一類訊息,無論是透過報紙、電視,還是網路。這些媒體會報導股價的高點和低點,指出哪些股票漲勢最好或者跌幅最大,還會報導哪些股票的股價,達到年內的新高或新低。其次,一支股票出現新高或新低,的確能夠反映出市場投資者對其今後走勢的預期,同時會吸引大量散戶的關注。

第二類是近期交易量特別大的股票。每支股票由於發行數量和每天交易量的不同,受到機構和散戶投資者的關注度也有所差異。研究數據表明,平時交易量大的股票,容易得到散戶的關注,這主要體現在散戶買入股票的積極性上。但這也引發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是因為投資者過多關注,才使得股票交易量非常大,推動股價創出新高或新低?還是因為股價創出新高或新低,或者交易量非常大,才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學者採用了一些統計學方法來研究這個現象,研究表明,當股票交易量變大和當股價創出新高或新低後,散戶才會開始關注,並且大量交易這些股票。

在此,我們還要談到一點,投資者在交易股票時,有「買入」和「賣出」兩種選擇,而影響他們做出兩種決定的因素是不一樣的。投資者做出賣出股票的決策比較簡單,因為平均來看,常見的投資組合中只有兩支股票,多的也僅有六支,所以可以選擇的範圍較小。中國融券業務的條件比較嚴格,不能賣空的時候,投資者大都會考慮賣掉賺錢最多的那支股票。

影響投資者買入的因素就複雜多了,中國有超過2,000支股票在中國A股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美國的主板市場有超過7,000支股票,如果算上海外公司在美國上市的ADR(美國存託憑證),在美國市場上市交易的股票超過14,000支。對散戶來說,在成千上萬支股票中,選擇合適的投資標的是非常困難的,需要事先瞭解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投資風格,以及思維模式。但實際上,很多散戶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考慮的,往往只是那幾支曾經聽說過、「熟悉的」股票。

據我們瞭解,有些基金經理人每天可能會花16個小時進行投資研究。而散戶因為忙於工作,每天用於考慮投資策略的時間不超過兩小時。由於時間有限,他們透過報紙、電視、網路獲取的資訊量遠遠不夠。而對於投資者、尤其是散戶來講,資訊是影響投資決定最重要的因素,包括買入股票的種類和時機的選擇。

不明智的選股:基於媒體報導的交易

媒體報導是投資者獲取投資資訊的重要管道。在中國,除了央視財經頻道和第一財經頻道,各個地方台衛視節目都開始爭相推出類似的財經節目,在每天的交易時間集中報導不同的股票,或是挖掘其發展潛力,或是對其進行特別關注。我們發現,這些受到媒體特別關注的股票或公司,也會非常明顯地得到散戶的關注和投資。這反映了散戶的投資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媒體影響。當他們透過電視節目、新聞,聽說了某家公司後,就會想當然地認為它值得投資。然而,機構投資者就不那麼容易受新聞報導影響。機構投資者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透過電話會議、實地調研、參加公司路演等多種管道獲取信息。而散戶由於獲取信息的管道過於單一,媒體上報導什麼,他們就會相信什麼。

由此可見,散戶的投資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會受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和媒體影響。因此,有些基本面非常好的公司,僅僅由於宣傳力度不夠而被投資者忽略;相反地,有些公司即便在財務方面出了問題,但只要與媒體關係良好,這些負面消息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被隱瞞,進而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散戶會特別關注有關股價和交易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大多來自報紙、雜誌和新聞報導。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投資類雜誌和媒體對散戶的影響。

美國有很多專門推薦股票的雜誌,會為讀者詳細分析推薦的理由。我們記錄了一本知名刊物每一期推薦的股票,並與投資者的交易行為連結在一起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散戶的投資決策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該雜誌影響,而機構投資者幾乎不受影響。這意味著,雜誌推薦的某些股票,和機構投資者的選擇沒有太大關係。

此外,研究還表明,散戶的投資行為也會因為媒體報導時間有所差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美國很多地方的報紙,都選擇轉載《華爾街日報》的文章。這樣一來,即便某則消息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但由於當地的報紙沒有轉載,當地投資者就不會受到這條消息直接影響。例如,位於紐約的A公司,在週一公布利多消息,如果投資者居住在紐約以外的地區,則不會馬上做出反應。等到週二或週三,在地方報紙開始報導這則消息之後,投資者才會有所反應,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綜上所述,投資者的投資選擇,不僅受到《華爾街日報》影響,更會受當地媒體影響,而且後者的影響力往往更大。

接下來要講美國一家上市生化製藥公司的案例,這個案例反映了投資者在進行決策時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是在媒體的影響下具有隨意性,比如今天碰巧看到推薦某支股票,就買入那支股票。這也說明了投資者的決策過程不是完全理性的,因為他們沒有獲得與投資有關的完整信息,很難對整個市場今後的走勢有一個準確的判斷。

文章來源:朱寧著《投資者的朋友》,星出版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