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狀告台灣3-2風電選商程序以國產化排序,違反WTO不歧視規定,台歐預訂下周五(13日)首次諮商。對於國產化政策,中能風電兼中鋼代理董事長王錫欽指出,他認同「要有風電,也要有風電產業政策」。CIP區域總裁許乃文則認為,3-3風電政策若要開放國產化,單一風場容量規模應配套放大,如此會更有利協助本土供應鏈財務效益,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
中能風場提前完工,4日舉行完工慶典,預計年底併網發電。王錫欽說,過程中雖受疫情挑戰,人流受到很大阻力,但「千金難買少年貧」,在艱困過程反能淬鍊出真實能力及底蘊,這是未來發展的根基,大家要對離岸風電有信心。
針對國產化的爭議,王錫欽認為,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在地化政策,只是要求程度、項目、著重重點不同,英國在地化不在製程、較聚焦在金融。他一直認同「要有風電、也要有風電產業政策」,要看長遠一些,有在地產業後,當各國都在搶建風電、在搶資源之際,台灣就有在地資源的優勢,不能只看眼前。
為何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這麼貴?他說,主因海中施工船隻不足、風機大漲,若有國內在地產業,就有優勢在,尤其未來運維成本也會降低。王錫欽說,他認同國產化的政策方向,只是步調可以有更多彈性,最近政府都有考慮這些因素,也朝更務實、兼顧開發成本的方向調整,這是很好的事。
至於興達海基迄今第三階段選商都未接獲訂單,王錫欽坦言,「我在興達海基無一官半職,這是在中鋼43年承受最大壓力的部分」。他說,興達海基秉持中鋼規規矩矩做事精神,沒有任何零組件進口,剛開始國內零組件體質、能量皆不足,造成成本增加。
王錫欽說,這段期間興達海基已扎實建立風電國產化的技術能力,也把能量提升,未來要竭盡所能降低成本,其中他建議政府在國產化方面要有彈性,在水下基礎也有部分零組件能讓興達海基進口,且興達海基也要汰弱留強,要有選擇,沒有競爭力的項目要退場,才能降低成本,發揮台灣的優勢。
許乃文則認為,以CIP落實國產化來說,從彰芳西島風場到中能風場,水下基礎鋼構國產化方面,彰芳西島風場全是世紀鋼構,中能風場全是興達海基,南北二大供應鏈都有參與,中能風場把10多項國產化全部做出來,以一家歐商而言,身體力行體現落實國產化,是很有意義的事,CIP創辦人曾說「愈困難愈有挑戰之處,CIP愈能勝任。」
她說,從潛力場址到區塊開發,國產化已有開放一些選項,甚至從3-1到3-2,又有更多的開放,經濟部針對國產化其實是一直朝開放方向在調整。許乃文表示,3-1期的渢妙風場,CIP國產化全都採購了,要真正做了,就會有實證來破除國產化對開發成本過高或做不出來等謠言,她喊話「歡迎歐盟來問CIP執行國產化過程。」
針對經濟部有意撤除3-3風場國產化,許乃文認為,3-3期風電還很遙遠,政府應優先解決3-1、3-2的問題,第二階段的風場也應很務實要去完工併網,落實能源轉型2.0,離岸風電的供應量很大,不必一直拋新的議題。不過,倘若真的3-3要開放國產化,她說,CIP有很多實績,可做多也可做少,不可行的零組件就不要做,例如風機或機艙部分零組件。
台灣案場較小,CIP在澳洲、菲律賓得標4GW、2GW的風場,世紀風電想跟去印尼設廠,如此可就近供應水下基礎產能,跟著開發商走出國際。若未來政府3-3也可以開放單一廠商拿到較到較大容量例如1GW或1.5GW,如此可協助供應鏈廠商財務有更大效益,讓原本較強的本土供應鏈跟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