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便宜國產車掰了!大陸禁令不只擋MG 最大苦主是「他們」

  • 中時新聞網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時新聞網 郭宜欣】經濟部8月1日推出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為台灣車市投下震撼彈,此制度被解讀成限制大陸車銷台的一步,其中英國品牌MG因被陸資收購可說是首當其衝。台灣國產車市場不大,為了符合規定勢必拉高成本,未來恐怕看不到便宜國產車,消費者可說是最大苦主,市場向進口車傾斜,失去鯰魚效應的車市也將持續由賣方主導。

經濟部推出此措施的速度相當快,7月30日正式拍板後,8月1日就上路且溯及既往,導入車廠須配合並承諾自製率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第二年25%,到了第三年需要達到35%,對象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大陸廠生產者及大陸品牌者。

普遍認為,未來國產車價格將因成本上漲而提高,且若價格接近進口車,恐影響消費意願,車商真的扛得住?此舉看似要保護國產車,實質上仍有不少挑戰要面對。

無論如何,台灣消費者將成為最大苦主,國產車價格上漲近在眼前,又失去鯰魚效應,進口車價格難因市場競爭降價,宛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此外,台灣積極爭取加入CPTPP協定,但成為會員國要調降進口車關稅,但現在先拉高國產車自製率,在市場規模有限的狀況下,國產車價格不降反漲,本土汽車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商業周刊則點出禁令的兩大漏洞,一是靠台灣貿易商美化自製率,買東南亞零件當自製的漏洞有待改革;另一則是大陸車繞道第三地、從國產車變進口車的入台大門還沒關,沒有在大陸生產,不受自製率新制管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