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9日召開第五次碳費審議委員會,碳費費率進入深水區。據悉,碳費不排除仿新加坡有階梯式設計,經濟部主張起徵價愈低愈好,且要和鄰近競爭對手國比較有相近水準,以免因碳費課徵干擾出口製造業公平競爭環境。環境部長彭啟明透露,只要排碳大戶提出自主減量計畫,起徵費率相當低,預估不會比日本碳費每噸61元高。
目前碳費起徵價,產業界盼每噸100元,環保署曾考慮300元,環團要求500元,預料9日會上各方代表將激烈攻防。彭啟明表示,明年碳費起徵不收費約相當起徵價0元,有一年緩衝期不會再延後,「收碳費是減碳手段,並非財務工具」,先上路再說。
9日召開的費率審議會,因被課徵對象281家公司、有500個工廠,環境部會以模擬費率分析對各個產業類別衝擊影響。第四次審議會以100~1,000元不等費率模擬對GDP及整體產業影響,據悉這次試算版本不排除最低有50元模擬情況。
經濟部立場強調要對焦競爭對手國,以免衝擊我出口產業甚至影響個別上市櫃企業營收及淨利,知情人士指出,如大陸並未收碳費,日本課徵能源稅(地球溫暖對策稅),名目稅率每噸61元,但作原料用途免課,即煉鋼用煤和焦炭不必收,像中鋼約有8成免課。南韓名目碳價為2、300元,但實質製造業有9成免課,實質碳費大約20元。歐盟碳價約2,000元,但對製造業在標竿值以下幾乎百分百予免費核配額,都有保護本國產業機制。
彭啟明說,課碳費並非要增加綠色通膨,先讓我國熟悉碳費制度,很多國家採總量管制的碳交易價格,二種併行的國家不少,產業界大多同意三年後走向碳交易價格機制,增加減碳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