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鎮菜寮溪流域是台灣重要化石出土處,也是古生物研究重要基地,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團隊近期發現,菜寮溪出土台灣草原猛獁象有「侏儒化」現象,完全不同於其他國家發現的種類,研究成果預計年底發表於國際期刊,團隊也準備命名為台灣特有種。
2024台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在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展開為期2天的論文發表與交流,會議共邀請台灣、美國、日本、法國、菲律賓等各國30名學者齊聚一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發展傳播中心研發長張鈞翔博士表示,台灣很多重要化石都是在台南左鎮菜寮溪流發現,也引起國際重視,自1971年開啟早坂犀牛挖掘工作,從此台南成為國際學者研究、交流推廣之地。
他說,這場國際研討會聚集老中青學者,除了回顧前輩們對化石的貢獻及目前研究成果,同時也勾勒未來國際合作發展的狀況,作為古生物研究學者,台灣化石研究受到國際重視,讓人振奮,就學術來說,今年是一個重要的註記。
其中蔡政修團隊發表的「重新尋獲台灣特有猛獁象模式標本」引發討論,團隊指出,這項研究進一步闡明更新世滅絕和動物群更替,導致台灣現代生物多樣性。
文化局長謝仕淵表示,自1984年大塚裕之教授和林朝棨教授將台灣發現的犀牛化石命名為「早坂中國犀」,至今年正好滿40周年,這40年來學者們對於犀牛化石不斷追蹤、鑑定與比對,如今早坂犀牛被歸入新屬,以「早坂島犀」此一台灣特有種之姿,再度站上國際舞台。
他說,左鎮化石園區於去年4月啟用典藏研究中心,成為全國唯一兼具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及休憩複合功能的化石主題博物館,此次籌畫國際學術研討會,期望藉由世界各國學者深度對話與討論,一方面增加左鎮化石園區博物館研究能量,一方面並重新探索台南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脈絡,打造獨一無二的台南新風貌。
文化局主祕黃宏文表示,今年是「早坂犀牛」命名40周年,2024台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台灣、美國、日本、法國、菲律賓等各國學者發表共計30篇中、英文論文以及15篇學術海報展示,內容涵括古生物相關研究新發現、保育古生物學新方向、古生物的詮釋與推廣、古生物形態與功能之創見及古生物學的應用等,為左鎮化石園區蓄積更多更充足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