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知道,通常初次進入診療室時,誰的臉色最為陰沉?是牽著子女的手走進來的母親們。然而,那些同行,有氣無力、凡事都會生氣、關閉心門不說話的子女,到此反而很坦蕩,一副隨便妳想怎麼樣的態度。與孩子的問題相比,債務、出軌、婆媳問題根本不算什麼。母親們看著那樣的孩子,不只心急如焚,甚至都要燒焦了。她們每個人的臉上彷彿都寫著「我不是好媽媽,沒把孩子教好」,而充滿罪惡感。
我也是個母親,非常理解她們背負的教養重擔。世界上充斥著各種好媽媽的形象:笑著換尿布的媽媽;溫柔解讀孩子鬧脾氣原委的媽媽;朗誦同樣的童話上百次,仍舊每次都很有耐心的媽媽。身邊充斥著這些無數的既定印象,難怪這些媽媽都會覺得自己不是個好母親。
某次,有個養育兩個孩子的媽媽以「感覺我修了一門不管再怎麼努力,分數也拿不到C以上的課」來形容母親這個工作。感覺就像是花了二十年時間,去做一個高標準、無法滿足任何人的工作,這就是現代媽媽們受挫的真相。
當「正向父母」有錯嗎?
2000年代初期,歐洲的一個心理學專家委員會對正向父母的定義如下:「『正向的父母』教育、指引孩子,協助他們自發行動。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孩子是有權利的個體。成為正向的父母,不代表採取自由放任的教養方式。『正向的父母』有一套充分開發孩子潛力的標準,尊重孩子與學生在非暴力環境下生活的權利。」
這個定義乍看沒有不妥,但比利時心理學家莫伊拉.米科拉傑克(Moira Mikolajczak)和伊莎貝爾.羅斯卡姆(Isabelle Roskam)在《父母倦怠》(暫譯,Le Burn-out parental)書中卻予以駁斥:「正向父母的概念使父母對自己不滿,為自己匆忙處理孩子的事情,沒有投入充分的時間而自責。……即便成為父母,也不可能隨時保持成熟。為人父母如同從事一個沒有休息時間的全職工作,而且付出很多努力,也不一定有回報。簡而言之,這是一個不像樣的工作!」
他們並非否定父母角色的重要性,而是希望大家將「正向的父母」視為一種理想,而非凡事以此為榜樣。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有「完美的父母」。就算是父母,也會對孩子的尿布皺眉,對隨便鬧脾氣的孩子發怒,厭倦朗誦多次的書籍。每個父母同時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走在理想父母的道路上都有不足。當我們承認這一點時,不僅更容易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也更能幫助子女成長茁壯。
正向的父母其實是近年才出現的概念,人類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孩童都被視為父母的財產,對孩童的漠不關心或虐待尚未成為主要的社會問題。到了二十世紀,孩童才開始受到尊重,有關母親與孩子親子關係的論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韓國則是在1980年代,大眾開始意識到父母角色的重要性,以「成為正向父母」為目標,建立了「父母職責」目錄。
別為了「我不是好媽媽」充滿罪惡感
如今只要成為父母,就會收到龐雜的代辦清單,從情緒、學習到未來的成功等,需要處理的問題不勝枚舉,導致現在的父母雖然擁有過去的父母難以企及的專業知識,卻承受著無言的壓力,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毀掉孩子未來。
想像一下,當必須持續進行一個無論再努力都不滿意的工作,肯定會備感壓力。而且壓力造成的不安與憤怒,往往會在最小的一個環節被引爆。這也解釋了,為何父母常對孩子生氣的原因。身心疲憊的父母會不自覺地向孩子發脾氣,或者因為對孩子不符期待感到失望,嚴厲地指責孩子。但之後,他們又會覺得對孩子動怒、帶給孩子傷害的自己是「壞媽媽」,而陷入自責。
儘管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父母和孩子都不快樂。在父母心目中,只要對孩子有益,他們什麼都願意做。可是,父母如果替孩子打理好一切,反而會抑制他們的成長。相反的,如果讓孩子身處適度匱乏的環境,他們就會努力填補不足,設法成長。我也不例外。
如妳所知,妳的外婆,也就是我的媽媽,是1950年六二五戰爭(或稱韓戰)爆發後南下的北方難民。在幾乎沒有親戚可依靠、經濟狀況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六個兄妹接連出生。外婆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料理家務,還要工作賺錢,每天都忙到分身乏術。
外婆不知道、也不曾奢望現在父母所夢想的優質親子關係,即便如此,我們六兄妹仍健康長大,也從未埋怨自己的母親。甚至我們六兄妹反而因此互相照顧,建立更牢固的情誼。匱乏的環境,成了我們六兄妹的成長催化劑。
因此,大可不必為了自己不是「完美父母」,沒有提供孩子完美環境,而嚴厲地斥責自己。我們應該做的是,牢記「我不是好媽媽的罪惡感」對母親或孩子都沒好處。畢竟孩子想要的不是一個有「好媽媽情結」的媽媽,而是真心喜歡自己的媽媽。
有些人說,自己沒有被父母愛過,所以不願意生孩子;也有些人說,最近養孩子要花好幾億韓元,但自己沒有錢,不能養孩子。此外,很多父母一想到孩子可能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受傷,就忍不住心痛。身為父母,這些擔心是必然的。不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存能力,他們會透過父母的不足找到自己,創造自己的故事,或是當父母不在時,發揮自身的優勢。
享受吧!有限的親子共處時間
在診療室與孩子對話時,我常因為他們早已看穿父母的心思,感到訝異不已。孩子們很清楚,父母想要埋藏的情結與欲望,所以父母如果選擇在此時繼續隱瞞,堅持「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問題就會變得棘手。
孩子在父母欲望的壓抑下,不僅會討厭自己,也會憎恨父母。反之,父母如果認同孩子的觀點,他們就會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父母,接受父母是兼具優點與缺點的獨立個體,於是設法自行開創未來,像樹木朝著太陽伸展樹枝一樣,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人生。
希望妳能放下對孩子的擔憂,放下成為「好父母」的重擔,享受教養孩子的快樂。與其被「完美父母」的假象逼迫,不如下定決心當個像自己的母親,為此感到滿足。現在的父母多半很疼孩子,幾乎沒有人不懂育兒知識,因此妳已經做得夠好了,多鼓勵自己,好好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吧!畢竟等孩子上國中後,更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就算父母想多和他們相處,也不太可能了。簡而言之,妳和孩子能累積共同回憶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
接下來,試著回想妳生完孩子時候,所感受到的喜悅吧!把一個連眼睛都睜不開、不停扭動的小生命,慢慢養育長大成人,難道妳沒有在這段期間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嗎?更何況,不管妳表現得多差勁、多生疏,孩子都會說妳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人,對妳表達無限的愛意。我在生下妳以後,終於明白世界上存在這麼強大的愛。儘管身為父母的我們有時會因為這份愛感到辛苦,但我們也收到了令人欣喜的禮物,這是沒有生孩子不會知道的事。
所以充滿信心去扮演媽媽角色,停止內疚,以身為父母為榮。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媽媽」,每個父母都以自己的方式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