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近期令人堪憂的財報表現不僅引發股東的不滿,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根據外媒報導,儘管美國政府於今年3月承諾根據晶片法案提供英特爾數十億美元的補助,但撥款時間可能延後,且在資金發放前,英特爾還須通過嚴格的審查程序。
根據美國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報導,英特爾是美國晶片法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拜登政府為英特爾提供了高達85億美元的補助金、110億美元的低利貸款,並提供多達1,000億美元的25%租稅抵免優惠。
然而,這筆資金的獲取並非毫無條件。美國政府推出晶片法案的初衷在於振興其半導體產業、實現晶片自主化、並在美國當地創造更多半導體相關就業機會,加上英特爾是美國公司,政府的政策將更加傾向於支持英特爾。
儘管如此,近期英特爾的表現卻讓人膽戰心驚。該公司在第二季度出現了高達16億美元的虧損,並宣布裁員15%、股價暴跌,且面臨被道瓊工業指數除名的風險。股東甚至對公司提起集體訴訟,指控其隱瞞內部問題,導致股價單日蒸發超過320億美元。
為了扭轉局面,英特爾正在積極尋找自救方案,管理層考慮出售不良資產,包括暫停或取消德國工廠的計畫、出售Altera股份,甚至是自動駕駛技術部門Mobileye的部分股權。市場傳言,英特爾也希望美國政府能加快晶片補助款的發放。
不過,《Tom's Hardware》指出,要獲得晶片法案補助,英特爾必須證明已在美國進行相關投資。例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已達到與台灣工廠相似的良率,三星也考慮將其位於德州的工廠升級至2奈米製程。
此外,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拜登政府可能會重新評估英特爾的未來發展計劃。為避免成為川普陣營攻擊的目標,民主黨將對英特爾的情況保持更為謹慎的態度。
隨著英特爾陷入困境,《Tom's Hardware》認為,美國可能為了保持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會將投資分散至更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