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大投控董事長黃偉祥在企業界擁有好人緣,沒有人有異音,只要是能為企業發聲的組織、協會,秉持著公益的出發點,只要時間允許,他都樂於參與。他擁有的許多頭銜中,有一個相對安靜的「台灣產業控股協會理事長」,近月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提出「產控公司為企業轉型策略之一」,並提出國發基金可以投資、民間公司籌募30億基金將注入產控,外界開始注意到產控領域早就有黃偉祥鴨子划水,深耕多年。
「大聯大,是相同產業的不同獨立企業,從競爭對手透過合組產業控股,變成合夥兄弟共治的故事。」一句不到40個字的描述,講明白了黃偉祥在電子零組件業打拚40多年的艱辛過程。放眼全世界,做事業,最大期盼是成長順利、營收豐潤。然而,台灣的企業近8成處於「規模長不大,獲利小確幸」。黃偉祥自2005年就看清自己行業的危機與挑戰,惡性競爭、削價挖角,比比皆是。他持續參與各種公協會,希望以建立友誼的出發點解決同業的敵意;也有國際律師提出企業併購的想法,部份業者間確實也真的中間者疏導下,坐下來協議整併的可能。
好朋友,不一定能一起做事業,而且一起做事業,多數很快就友情惡化。要把公司賣掉,和別人整併,還要經過老爸(企業一代)的首肯,若是上市公司,還要通過監管機關核可私有化,都是大多數台灣企業沒經歷過。當中許多的難點,黃偉祥在40多年期間一次又一次的經歷,「產業控股」的構想也不是一次進到腦中,「倒底要如何做?可能的阻礙是什麼?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黃偉祥沒有前人的參考值,閱讀到的資訊多是國外案例。
於是,他把自己的事業當作實驗組,經過六年多時間、第30年打拚的2010年,才正式公布「大聯大投空公司」的確立。過程中,該產控組合中的上市公司暫時股價被低估,還有供應商的制肘、文化的衝突、員工的不信任等等等。黃偉祥認為,如果大聯大產控的經驗沒有傳承下去,不就等於白白犧牲了?於是他向某些公協會提議在組織內設立產控小組,想要邊研究、邊倡議、邊找尋合適的新個案。
最終,黃偉祥還是摸索出新的心得:需要另外成立產控協會,才能清楚聚焦。2019年7月,他邀請企業界好朋友們共同參與成立,協會理事會成員來自各種產業,大家透過切磋平台的經驗分享。首先要在這平台上,形塑台灣適用的產業控股專門知識,不是一般產協會的廣招會員、或收取會費轉供會務運作。
「要趁著記憶猶新、熱情猶在時,把想法、經驗記下來」,黃偉祥也會擔心自己有了年紀,和台灣企業平均年資般愈來愈高齡,屆時可能連改變的勇氣都沒有了,因此以公益為出發點,在資源有限、志同道合專家齊心下整理出版《大競合2.0 》-產業控股從做大、做強到共好、共贏專書,多角度觀點解釋台版產控的可能模式、機會和挑戰,協會自費印書發送企業主,爾後再出版任務推進報告書、合組式產業控股籌組指南,並自組邀請有興趣的企業主上課,由專家導讀。
黃偉祥說,推動台灣產業控股業態發展,協會現在已責無旁貸,隨著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期許協會要加緊腳步,近來更從形塑產業控股的專業知識,進一步推進至協助企業合組產業控股及提供輔導,把協會的知識整理提供外部專業機構,建立諮詢機制,並擴大及加深產業研究,做為政府制定及實施相關政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