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導,「歐盟關稅政策對消費者是不公平的。為什麼歐盟不對美國汽車加徵關稅?」香港《南華早報》9月15日發文稱,價格更低、質量更好的中國電動汽車近年來逐漸取代歐洲和日韓品牌,在歐盟市場佔據越來越大的比例,但歐盟近期宣佈要對中國汽車加徵關稅,引發歐洲消費者的不滿。
一些歐洲消費者抱怨說,歐盟此舉可能會導致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的售價上漲,歐盟在對中國汽車加徵關稅的同時卻對美國汽車視而不見,這對面臨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壓力的歐洲消費者是不公平的。
文章稱,近些年來,在實惠的價格推動下,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快速擴張,去年出口到歐盟的中國電動汽車數量已增至2021年的近2.5倍。最近兩年裡,曾經主導歐盟市場的西亞特、雷諾、豐田和現代等歐洲、日本和韓國品牌的市占率正逐漸被中國汽車品牌取代。
在西班牙,中國電動汽車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該國最暢銷的10款電動汽車中有4款是中國品牌。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隆那,主要交通運營商巴塞隆那大都會運輸公司上個月還測試了幾輛電動公車,其中包括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的車型。
西班牙出租車司機何塞告訴《南華早報》,中國電動汽車的質量令人驚嘆,而且還有著實惠的價格,但就在他計畫購買中國汽車的時候,歐盟卻宣佈要對中國汽車加徵關稅。
何塞曾是一名經濟分析師,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失去了工作,目前正在巴塞羅那從事出租車司機的工作。報道稱,出租車司機可以在巴塞羅那賺到不錯的收入,但這些收入還不足以跟上歐洲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上漲的速度。
何塞認為,歐盟決策者忽視了日常消費者的需求,尤其忽視了那些在新冠疫情後購買力下降的消費者的需求,可能導致歐洲消費者承擔額外的成本,「這項關稅對面臨通貨膨脹的消費者是不公平的。為什麼歐盟沒有對美國汽車徵收關稅?」
在巴塞羅那工作的委內瑞拉人安德烈斯則對《南華早報》表示,「在歐洲增長的不僅是中國汽車,我也對巴黎奧運會上出現的中國運動品牌數量感到驚訝。許多價格實惠的中國產品正通過電商平台進入西班牙,特別是服裝。」
安德烈斯指出,物美價廉的中國手機和電動汽車提高了西班牙一些工薪階層甚至是失業年輕人的購買力。不過,安德烈斯坦言,他不打算購買電動汽車,因為他認為西班牙缺乏足夠的充電基礎設施。
《南華早報》稱,中國電動汽車憑借出色的質量和低廉的價格吸引了西班牙消費者,在該國的平均售價約為2.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2萬元),大約是特斯拉和寶馬等西方品牌的60%至70%。然而,歐盟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數量下降,在歐洲市場的售價上漲。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分析師亞歷山大·布朗稱,歐盟加徵關稅可能使得在西班牙熱銷的中國汽車漲價,使其價格接近在西班牙流行的其他歐洲或日韓汽車品牌。但他宣稱,中國企業依然可以向歐盟出口汽車,來自中企的競爭壓力可能「促使歐洲企業創新並降低成本」。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則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需求已經有所萎縮,「但這並不是因為價格,而是與缺乏充電設施有關,這尤其會對那些長途旅行的歐洲人造成影響。」
歐盟委員會7月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據路透社9月10日報道,歐委會上個月披露了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終裁草案,根據企業提交的材料,歐委會對一些車企加徵稅率做了小幅下調。
知情人士透露,對自中國進口特斯拉加徵的稅率從原先的9%下調至7.8%,吉利從19.3%下調至18.8%,對比亞迪加徵稅率17%保持不變,而上汽等「不配合歐盟調查」的企業則適用35.3%的最高稅率,較此前36.3%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