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根據歐盟商會近日出版的年度報告顯示,自2012年以來,還沒有這麼多企業對其未來在華盈利能力如此悲觀,在中國,歐洲企業被迫「重新思考其戰略」。歐洲商會會長延斯·埃斯凱倫德(Jens Eskelund) 強調,中國市場正在努力重新啟動,主要變化是市場惡化得相當快速。
自新冠疫情結束以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努力重新啟動。法國《回聲報》指出,這也正是歐洲企業向自己提出正確的問題的時候了。歐盟商會警告說,特別是要「認真重新考慮他們在中國的市場戰略」。
歐洲商會上周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強調道指出,「許多投資者現在面臨這樣一個事實,即他們在中國市場遇到的問題可能是永久性的」。該商會代表了在中國成立的1700多家公司。
該商會的調查報告稱,71%的歐盟商會成員在中國的利潤率目前處於或低於全球平均水平。44%的受訪歐洲企業表示對未來盈利能力持悲觀態度。自2012年商會進行首次調查以來,從未達到過的悲觀程度。
歐洲商會會長延斯·埃斯凱倫德向法國媒體強調說。「與2021年之前相比,主要變化是我們看到中國市場惡化得相當快。這意味着,除了我們反覆面臨的監管問題外,我們也開始面臨在中國市場賺錢困難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歐洲在華公司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埃斯凱倫德會長強調。投資者現在「正在仔細審視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因為所遇到的這些困難開始超過到收益商業。」歐盟商會總幹事卡爾·海沃德補充:「股東們現在對形勢非常冷淡,而只是淡定地表示回報不再與風險成正比。」
報告指出,因為在華歐洲企業必須應對許多問題:產能過剩、市場進入困難、監管障礙(特別是公共採購方面)以及高度政治化的商業環境。在這一點上,最近與歐盟的摩擦越來越嚴重,引發了人們對這兩個夥伴之間爆發貿易戰的擔憂。
最近中國方面有關反間諜和關於國際關係的立法,也都迫使外國公司必須投入更多資源以確保遵守這些法律。商會表示,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正在增加,而回報似乎正在減少」。
歐洲商會認為,「這增強了其他市場的吸引力,這些市場可以提供更多的法律確定性。」但延斯·埃斯凱隆德 (Jens Eskelund) 研判,「中國仍然具有巨大潛力」。他呼籲「中國政府採取更多行動」
因為,如果說七月份的中國共產黨三中全會以主要經濟方向為重點,提出了改革的希望,三中全會的結論表明,「國有部門的回歸,符合中國的目標,更加注重安全,與私營部門相比或更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