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榮格的定義,陰影躲藏一段時間後,會在四十歲左右浮上檯面,原因是能量不平衡。到了四十歲,主導人格面具的人生能量幾乎見底,一直被壓抑的陰影能量反而強大到無法應付。人們開始感到倦怠,對過去的人生抱持懷疑與虛無感。縱使成功,依然覺得空虛,猶如失去大部分的自我,懷疑自己迄今為止所前進的方向是否錯誤。他們察覺到,別人眼中的自己與實際的自己有著極大落差,因而陷入混亂,不知道「我真心喜歡的是什麼」、「我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何種模樣」。這就是榮格說的,「人到了四十歲,內心會發生地震。(或稱震動)」的緣由。
地震是板塊與板塊相互擠壓時造成的現象,是兩股力量的拉鋸。內心的地震也一樣。自我必須在人格面具與陰影的對決中,找回平衡。為此,我們必須好好檢視自己的陰影,坦率地承認面對,慢慢一點一點的釋放出來。若只是一味地壓抑陰影,只會讓它以不符期待的方式爆發,瞬間令人生崩潰。有些人就是在中年時受到嚴重動搖,貿然地辭掉工作、在婚姻中出軌、或倉卒離婚等。
所以到了四十歲,務必認真地自問:「長大成人時,我犧牲了什麼?」正視自己的內在陰影並不容易。自我壓抑著陰影已經很久,裡面滿是長年積累的創傷、憂鬱、不安、後悔和痛苦。將他們逐一揭開,如同重新翻閱藏在抽屜裡的童年日記,往往會讓人感到尷尬與焦慮。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揭開自己的內在陰影,雖然裡面有創傷,也有單純的快樂。兒時盡情享受的單純能量就在那裡。到了四十歲,我們得從陰影中獲得新能量,而不是人格面具。
關注妳真正想要的,卻一直壓抑的需求
談到這個話題時,有人會提出質疑,為什麼非要檢視內在陰影不可,甚或對我發脾氣。他們說,自己到目前為止都朝著目標努力奔跑,何必再次挖掘那個脆弱、痛苦、黑暗的地方。也有人反駁,認為繼續向前跑就好了。
每當碰到這種狀況,我都會這樣說明。假如人生的上半場,是在世界打造的競技場上成為選手,努力奔跑的日子;人生的下半場,便是打造個人喜好競技場的時機。過去那段期間,我們為了得到父母肯定,成為世界的一員,吃了多少苦頭?在漫長歲月中,扮演乖巧的子女、努力的上班族、貼心的另一半、稱職的女婿、兒媳和父母等,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度過值得掌聲的人生。可是另一方面,我們的內心深處難掩惆悵,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在哪裡。因為我們為了被這個世界馴服,抹去內在所有的野性,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別人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既然如此,哪怕從這一刻起也好,問問自己至今過得如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要只顧著履行世界賦予的角色與責任,把注意力放在想做的事情與想實現「自我」上,才不會在餘生感到遺憾。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一步步訓練自己,關注那些過去因害怕而沒有勇氣面對的欲望或夢想。那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一直被壓抑的需求。
四十歲,總算可以活出自己的年紀
某位女性長期接受我的治療,她相當重視道德操守,特別看不起出軌的人。但她在多次治療後,察覺自己心中其實也有出軌的欲望,她甚至發現自己想出軌的對象,竟然與自己的父親相似。
她的父親是位成功人士,非常重男輕女。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下,她壓抑了自己的男性特質,過著順從的日子。不過在她心裡,一直渴望自己能跟父親一樣有成就。意識到這件事後,她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展現繪畫天賦,盡情地在畫布上大膽展現陽剛的魅力,透過畫作與更多人進行交流。
她原先是個家庭主婦,只把繪畫當成興趣,但她後來取得美術指導資格,正式開班授課。長久以來,她為了成為父親心目中的乖女兒,不斷壓抑追求成就的需求,如今她透過繪畫充分滿足需求,不再往錯誤的方向前進(想與成功男性出軌)。
女兒啊,我想問問已經四十歲的妳,妳的陰影裡藏著什麼?為了扮演好每個角色,妳把什麼拋到腦後了?不想讓別人看見,深藏的缺點和弱點又是什麼?不管那是什麼,都沒關係,也沒有錯,坦率地檢視妳的陰影吧!唯有擁抱內在陰影,讓它成為自己一部分時,妳才能過自己期望的人生,不再為了討好世界而活。從這層意義來看,我認為四十歲雖然容易動搖,卻也是最適合活出自己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