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金價累計上漲近30%。在全球央行大手筆購金、地緣政治緊張,以及近期美國聯準會降息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金價以創紀錄的速度攀升,有人在前幾年囤下的黃金,今年已經收到豐厚的回報;然而,在金價瘋狂的漲幅背後,大陸金店卻一家一家的倒閉,台灣銀樓業也開始擔憂是否會步入大陸業者後塵,到底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金價屢創新高 台積電追不上黃金投報率車尾燈
今年國際金價已多次創下紀錄,先後陸續突破每盎司2,100、2,200、2,300、24,00、2,500、2,600美元等整數大關,至今黃金價格每盎司已超過2,660美元,在今年內大漲將近30%。
受國際情勢與市場需求的影響,黃金一路締造出嶄新的高價,當前國際金價已逼近2,700美元,與此同時,全球實物黃金的總市值也首次衝破20兆美元大關,從歷年的市值變化情況來觀察,近四年裡黃金市值有明顯的增幅表現。
據陸媒報導,有印尼黄金交易高手透過黃金的交易在8年的時間裡將2,000美元變成了560萬美元,在8年之中實現2,799倍的收益,亦有銀樓業者透露,近期為了對抗房貸緊縮的「金龍海嘯」,有消費者趁著金價高漲之際脫手,藉此取得現金應急。
若以護國神山台積電來跟黃金做對照,2016年1月4日台積電每股股價為479元,黃金每盎司的價格則為1,060美元,到了2024年9月26日台積電的每股價格為1,015元,價格增加了逾111%,黃金的價格卻已經漲到每盎司2,663美元,台積電的投報率遠輸於約151%的黃金。
國際金價漲到哪?投資機構這樣看
整體來看,近期國際黃金價格的上漲與美國降息的因素相關,然而全球央行囤買黃金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在國際風險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黃金的漲勢在短期內可能還將再持續下去。
對於黃金後市,美銀預期寬鬆週期可望推動金價,在2025年每盎司可達到3,000美元。無獨有偶,花旗同樣預測到了2025年年中,黃金可能達到每盎司3,000美元的價格,同時也表示黃金價格的增長受到了像美國降息、強勁的ETF需求和實物需求的推波助瀾。
瑞銀則指出,今年黃金市場的上漲也包含了逢低買入心態的作祟,近期市場上的參與者對黃金的看漲情緒比過去任何時機都還要強烈。該分析認為,多數投資者一直在等待價格的回調,但因為市場沒有提供其他更具吸引力的入場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往往被迫追高,這也可能就是黃金價格之所以會在近期劇烈上漲的關鍵因素。
嘉盛集團分析師認為在黃金突破2,600美元大關後,不久將會出現一些獲利的回吐,在今年黃金可能仍無法達到3,000美元的里程碑,但以長期的眼光來看,各國的加速降息、地緣局勢緊張、諸多央行囤買黃金等因素將持續推進金價的走勢。
坐擁金山卻賺不到錢?大陸金店慘掀「關店潮」
雖然金價屢創新高,黃金店鋪卻在慘澹經營。今年上半年,包括周大福、六福集、周大生等知名黃金珠寶品牌皆爆發關店潮。
根據周大福最新財報,今年第二季整體銷售額下滑兩成,大陸市場銷售額大跌18.6%,香港、澳門及其他地區情況更為嚴峻,銷售額驟降28.8%。在業績壓力下,周大福於5月底宣布深圳工廠停產,並加速關閉門市,第二季即關閉了91家門市,上半年關店數量累計達180家。六福集團業績同樣不佳,第二季銷售額下降18%,關閉了108家門市。其他品牌如周生生上半年關閉了47家門市,周大生也有173門市收攤。
為何狂飆的金價未能帶動消費者的購買熱潮?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與金價有關。在本波金價上漲之初,消費者「買漲不買跌」帶動了一波銷售熱潮,所以在2023年度,大陸的黃金市場消費繁榮,購買黃金飾品、金小豆成為年輕人最時尚的理財方式;然而,當金價漲幅超過市場認知後,消費者反而轉趨觀望。
以9月12日為例,周大福的金價為每克人民幣746元,其他品牌也都在每克人民幣740元上下,攀升至「奢侈品」的價格已經讓人望而卻步。再者,黃金回收只看重量,不考慮品牌和製作工藝,理性消費者也不再願意為高昂的設計費、加工費等溢價買單,至銀行買金條成為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從大陸官方披露的數據中也可看出,今年上半年,大陸黃金交易總量為523.753噸,下降5.61%,其中黃金首飾的交易量為270.021噸,暴跌26.68%,但金條及金幣的交易量卻上升至213.635噸,狂漲46.02%。總體來看,黃金交易規模縮減,多數消費者買黃金是為了投資而非消費。
此外,過去幾年,這些知名黃金珠寶品牌大舉展店,在去年黃金市場繁榮時,「店海戰術」確實帶來不錯的業績表現。然而,隨著消費力下降,過多的門市無法提升整體營收,反而降低了單店銷售額,並增加了租金、人事與庫存等固定成本。為降低經營壓力,周大福們不得不通過關閉門市以降本求存。
銀樓金價每錢破萬 關店潮蔓延到台灣?
不僅大陸金店價格高漲,台灣銀樓的每錢金價也突破萬元。25日,台灣銀樓實體黃金牌告價上漲至每台錢10,640元。由於金價過高,許多消費者觀望不前,甚至傳出「一線銀樓倒閉潮已悄然開始」的消息。不過,台北市金銀珠寶公會副理事長石文信表示,台灣銀樓關店的多數原因是經營者年齡偏高,第二代不願接班,近期確實有部分業者計畫關店。
綜合媒體報導,有銀樓業者透露,金價高昂使許多新人選擇「以租代買」,而一些為了抗通膨的人也開始解定存改買黃金,此外,受限貸令影響的民眾,則賣掉黃金以變現應急。銀樓業者指出,這波金價漲勢過快,大多數銀樓的預備資金有限,業者需要迅速賣出現貨,賺取工資和些微的價差。如果金飾無法及時售出,資金周轉將受到影響。銀樓業者認為,「只剩資本較厚,底子穩健的業者可以真的撐到賺價差。」
不過,石文信則表示沒有關店潮,原因在於台灣銀樓業者幾乎都是個體戶,連鎖店較少,也沒有資金缺口。石文信指出,在金價飆漲下,部分銀樓由於經營者年紀大、二代不想接手,加上老款金飾設計款不受年輕人喜愛,店主又不願耗損更改樣式,或者是經營固定客戶,原本的顧客也年紀老大、逐漸凋零,所以想趁此高點結算,此次關店是店主們個人的綜合考量較多。
據石文信透露,台北市大概有4、5家店面臨這樣的情況,尚未形成關店潮;不過在人潮較稀少或是偏向地區,如南投等地,銀樓倒店的情況就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