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長大自然會好?關於ADHD的9大迷思

《陪著ADHD的孩子一起成長:寫給過動兒父母的心理指南》書摘精選

不管是ADHD、自閉症或發展遲緩,都需要陪著個案走過漫漫長路,一步一步才能看到曙光。圖/freepik
不管是ADHD、自閉症或發展遲緩,都需要陪著個案走過漫漫長路,一步一步才能看到曙光。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迷思一:ADHD長大自然會好

對於這個議題,每個研究的結果略有不同。若採用後設分析的結果來看,大約六分之一的個案,在二十五歲時仍符合ADHD的診斷,約有一半的人仍有殘餘症狀。簡單一點說,也就是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個案,其症狀完全緩解了。

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小時候被診斷為ADHD的個案,隨著時間長大至成人,確實可能變得穩定一些,不再受到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的影響。目前科學研究的結果顯示,有很多人大腦成熟較慢,到了二十五歲時,掌管注意力、計畫能力的前額葉到這個時間點才完全發展完畢,對於自己的行為才較有控制能力。

只是孩子被診斷的當下,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不知道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後,未來是屬於完全緩解?還是繼續符合診斷?抑或是只有殘餘症狀?落入哪一組是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無法提前得知。但我們應該要樂觀看待,至少有六分之五的機率,其症狀是屬於輕微影響到完全緩解的程度。若是只有殘餘症狀,代表已經不符合診斷,或許運用自己從小到大習得的應對方式,就可以克服症狀的影響,不見得都一定要使用藥物。

迷思二:ADHD看一次醫生就會痊癒

有些家長經常誤解,覺得心理疾病與小感冒類似,看一次就會痊癒。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前面提過的<如何診斷ADHD?醫療人員的思考過程為何?>與<醫師對於個案的問診重點>這兩小節,已經詳細說明醫生對於初診個案可能要考量的許多面向,如果還要抽血、做腦波檢查、或轉介臨床心理師做心理衡鑑,要花費的時間就更多了。按照目前醫院擁擠的程度,能在半年之內完成診斷,已經是謝天謝地的良好進展了。

況且,最重要的在於後續治療。如果只是小問題,還不到正式診斷的程度,那就是家長再觀察、後續再追蹤即可。但如果是確定診斷,多數個案都需要進行療癒課程。要安排治療課程,那也是一個漫長等待的過程。在健保之下,有些醫療院所甚至需要等待一年以上的時間。醫院能負荷的,就是一定數量的個案,個案一多,就是要等待。許多家長到最後只能轉向自費系統,但我們也知道,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負擔自費高昂的費用。

就算排開所有困難,順利開始療育課程,相關課程至少進行半年到一年,才會慢慢見到效果。這是兒童心智科相關疾病的特性,不管是ADHD、自閉症或發展遲緩,都需要陪著個案走過漫漫長路,一步一步才能看到曙光。很明顯的,這當然不是看一次醫生就能解決的事。

文章來源:林希陶著《陪著ADHD的孩子一起成長:寫給過動兒父母的心理指南》,時報出版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