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德國火車頭變絆腳石

 在大陸汽車市場轉型背景下,大陸汽車出口量已超越德國,未來恐衝擊德國的就業市場,對德國經濟…無疑也是沉痛的打擊。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新聞提要■德國汽車工業曾經以創新、高品質享譽全世界,然而面對國內經濟疲軟、中國市場低迷和電動車轉型等衝擊,產業近年每況愈下,至明年恐怕仍不見起色。

精句選粹■Germany’s car industry is facing a range of issues, from regulation to macroeconomics, China and EVs.

慕尼黑智庫Ifo經濟研究院數據顯示,近年來德國汽車工業的信心指數持續波動,而根據最新公布的8月數據,指數再次回落至負值24.7,且對未來半年的景氣「極為悲觀」。

德國汽車巨擘福斯(Volkswagen)便是最新的例證,該公司2日聲明表示,不排除關閉本國廠房,且自1994年以來實行的就業保證協議可能要喊停。

其他車廠業績也是一片低迷,各家最新財報財測中,賓士(Mercedes-Benz)汽車部門下調全年獲利率預期;寶馬(BMW)汽車業務第2季獲利率低於預期;保時捷下調2024全年展望,該公司將此歸因於特殊鋁合金的短缺。

德汽車業 蠟燭多頭燒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坦承他們面臨多重挑戰,至少到明年仍將持續存在。協會認為,挑戰包括疫後產生的後遺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國家政府和歐洲方面的高規格監管要求等。

此外,宏觀經濟趨勢也影響汽車產業,國內需求疲軟進一步拖累汽車業績。汽車產業是德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其影響的不僅大型企業,還包括國內各地數千家中小型企業,因此恐將進一步拖垮整體經濟。而德國經濟在這兩年持續遊走在衰退邊緣,GDP在2024年第二季出現季減0.1%。

KPMG全球汽車業務主管里斯(Andreas Ries)說:「『德國汽車業一咳嗽,經濟就會感冒。』這句話正符合現在的情況。」他表示:「德國車廠稱霸近140年,這種情況對它們來說相當陌生,因為產業正在經歷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轉型。」

另一方面,電動車需求低於預期,市場競爭也同時加劇。美國銀行歐洲汽車研究主管施奈德(Horst Schneider)表示:「我們仍然面臨極慘烈的情況,電動車銷售情況不如預期。」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持續成長,對德國汽車製造商來說仍舊無感,因為競爭對手已經以部分更好、更便宜的產品搶占市場。

貿易戰 重挫德製造業

此外,歐盟和中國之間貿易戰和關稅壁壘的緊張局勢也為市場帶來壓力。施奈德說:「德國製造業非常容易受到貿易政治的影響,先前40%或50 %的營收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市場逐漸封閉,與此同時,我們有更高比例的電動車,但獲利能力又遠遠不如燃油車,形成雙重問題。」

他表示,「如果來自中國的獲利未減少,產業可以輕鬆因應對電車的獲利瓶頸,但情況並非如此,而且中國市場的利多正在減少,因此普遍存在獲利壓力,獲利率正在萎縮。」

至於德國汽車工業下一步該怎麼走,里斯認為這些挑戰中仍有一絲曙光,像是油電混合車在市場停留的時間比預期更長,燃油汽車銷量也有縮增加。他呼籲政界、商界和學界需要合作,在法律監管、品質方面達成共識、打造框架。

VDA同樣認為需要打造不同的生產條件:「我們需要政治改革而非監管,實用主義而非微觀管理,更需要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政策,以及形塑現代產業政策。」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