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王嘉緯

台灣金融研訓院 首席研究員 王嘉緯 訂閱

從經濟學家的視角,觀察金融市場與產業脈動,嘗試把複雜的問題用簡單的概念解釋,期盼就立論與建言以饕讀者。

王嘉緯

金融結合公正轉型 化解淨零副作用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與氣候金融,同為去年底聯合國COP28會議的議程焦點,而即將登場的COP29仍將延續該些議題。但公正轉型理念要想逐步落實,不能只靠貧富國家在COP29談判桌上就援助金額達成共識,更取決於各國後續有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尤其當前尚存資金分

王嘉緯

淨零轉型不可忽略產業特性差異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我國金融業針對淨零排放,近年來投入相當程度的心力,提供永續金融商品或服務,希望利用資金誘因,鼓勵企業加速轉型步伐。惟金融機構實際投融資與否,仍取決於客戶能否提供可信賴的轉型計畫,畢竟稍有不慎陷入漂綠爭議,絕非金融機構所樂見。 ■工業與商業差很大,石化與電子也不能大鍋炒  

王嘉緯

能源轉型可否成功 資金是關鍵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能源使用為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如何將高碳排的化石燃料,逐步轉換為低碳排的再生能源,已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不可或缺的環節。故而去年底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決議,與會國承諾進行能源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甚至制定出2030年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至3倍的高標。

王嘉緯

別把永續報告書當作文比賽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時序邁入8月,距離上市公司申報永續報告書的截止期限,已經剩不到一個月,不禁令人引頸期盼今年會呈現出何種樣態。近年由於政策規範趨於嚴格,加上全球ESG浪潮推波助瀾,國內永續報告書數量快速增加,卻也同時湧現良莠不齊、內容失真的爭議,因而被譏諷為永續作文大賽。但切莫因此就忽視其重要

王嘉緯

氣候金融的展望與創新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邁入夏天後氣溫不斷飆升,日前就有國內研究指出,地球暖化與熱島效應將使散熱更加困難,民眾恐面臨更惡劣的居住環境。是以近年來各界不斷疾呼,面對氣候變遷的反噬,必須即刻採取具體行動。而金融正是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如發展氣候金融藉以挹注資金,引導企業加速轉型以降低氣候衝擊。尤其民間金融機

王嘉緯

永續「金融」人才的培訓與認證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淨零浪潮鋪天蓋地般席捲各行業,同時助長了永續人才的需求,也因此坊間大量出現碳管理課程,而且多數所費不貲。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訓練產品,金融機構不免疑惑,真能培養出兼具金融與永續專業的人才?其實問題核心在於課程是否考量金融特質、結合金融實務,以及開辦單位是否為主管機關認可。例如金管

王嘉緯

乾旱觸動新興亞洲通膨敏感神經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若非近期鋒面接力過境挹注及時雨,國內又險些拉起水情緊報,即便如此,仍不免令人擔憂台灣是否已從過往的數年一次大旱,變成每年一旱?其實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衝擊下,乾旱頻繁並非台灣專屬,鄰近的東南亞及印度,近年亦飽受缺水之苦,因而導致當地農作物收成欠佳。特別是稻作產量下滑,不僅危及糧

王嘉緯

定義明確 轉型金融才能成功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面對日趨嚴峻的氣候風險,如何加快產業減碳轉型速度,已是現階段淨零工作之核心。因此,全球金融業關注課題,亦從早期的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逐步深化到「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希望資金用途更側重於鋼鐵、水泥、石化等高碳排產業的減碳轉型。但也

王嘉緯

串聯金融力量 豐盈自然資本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係指動植物、空氣、水土、礦物等所有自然資源的蘊藏存量,不但直接攸關生活環境品質,也跟經濟發展關係密切。近年得益於永續金融浪潮興起,除了淨零減碳之外,有愈來愈多的金融機構開始關注自然資本議題,乃至於採取具體行動維護自然生態。像是遵循「自然

王嘉緯

跨域共生 完善淨零金融生態圈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展望2024,推動淨零排放依舊是金融業無可迴避的任務,2023年底的COP28首次盤點全球減碳進展,果不其然未如預期,須採取更積極行動、加大減排力度。這也代表得有更充裕的資金支持。根據COP28會中統計,直到2050每年仍需挹注6,000億美元於氣候調適,大約是目前投入規模的10

王嘉緯

碳交易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臺灣碳權交易所日前正式掛牌,實為我國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里程碑,開啟碳交易市場之同時,各界對於後續潛在商機也充滿想像與期待。的確,國外不乏碳交易獲利的例子,更有金融商品與之結合。惟國際間對碳交易額度之使用,並非毫無限制,甚而趨於嚴格,欲藉此大發利市者恐怕將大失所望。畢竟在減

王嘉緯

推轉型金融 加速淨零腳步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日前函請各銀行機構,留意永續連結貸款(SLL)之目標設定過於寬鬆,恐有漂綠之嫌。FCA的此番言論與其說是警示,毋寧將其視為永續金融升級轉捩點,金融機構可藉此契機思考,該怎麼更專注於減碳課題,引導產業更積極轉型。尤其連結型商品,雖說可提供企業減碳誘因,但囿於市場僅有原則指引,不免衍生亂象。

王嘉緯

當ESG風潮吹向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向來被視為金融創新主要策略之一,通過將資產轉換為受益證券,不僅可提高流動性,也擴大了投資大眾的選擇範圍。尤其正值ESG浪潮當道,資產證券化若能結合永續議題,理應能為資本市場創造新動能。但在台灣金融業者力求永續創新,債券、基金蓬勃發展的同時,卻無ESG受益證券之發行?其實綠能電廠曾提出類似倡議,如今隨著光電大

王嘉緯

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光電放款考量

自然學界長時間大聲疾呼,需擴大水陸域保護區,以維持地球上所有動植物,及其聚居棲息所在地之生態系統多樣性,可惜的是成效似乎有限。所幸近年受益於永續議題掀起熱潮,包含金融在內的全球各大企業,也開始議論怎麼衡量、揭露與規範生物多樣性之要求。 此一新興課題,與目前致力於淨零目標的國銀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多家行庫踴躍放貸的

王嘉緯

台灣中小家族企業的永續傳承

談到家族企業傳承,各界目光無不聚焦在大型上市公司,以之為標竿對象,探討如何設計傳承機制。但台灣近160萬家、占比逾98%的中小企業,當中家族企業不可勝數,有關論述卻相對少見。由於國內多數中小企業成立不過半世紀,要其仿效國外百年歷史的大集團,規劃且導入接班制度恐怕有難度。儘管如此,中小型家族企業主至少應當優先思考,如何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