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星星也有失效的一天
文/蕭佑和■創投公會會員、中華開發資本經理 當我們看到那些光鮮亮麗的企業財報時,要隨時思考現在成長的背後,柴火到底從何而來,又能持續多久? 過去幾年,我評估過不少營收、客戶數都正處於高速成長的公司。當一間公司成長強勁時,往往經營團隊、投資人很容易忽視其他風險,甚至產生一種公司「什麼都做對了」的錯覺,把所有的成長歸
創投的創新轉型—永續型創投及創投上市
文/沈立平■創投公會會員、益鼎創投業務協理 創投雖然投資創新、投資改變、投資影響力,但是過去創投經營上卻未曾有過大幅度創新及變革,2021年美國最著名創投機構Sequoia開始新的變革,設立無存續期的永續創投基金型態,藉此可以更長期持有優秀公司股票,而不是急著處分變現,這要從Sequoia的投資歷史說起。 Seq
以統計的刀,剖析新創的牛-《新創100大》分析
文/林宇聲■創投公會副理事長、台新創投總經理 時值創投公會40周年慶,公會發起《新創100大》選拔,由創投機構票選出最具潛力的100大新創企業。這裡所謂的「大」,並非單指資本額最大、營業額最大的客觀數字,而是由創投機構領導人,主觀圈選認為有最大發展機會的新創企業。而對票選結果進行分析,是想探知獲選的新創企業,在投資人
問號磚頭裡,藏有無敵星星
文/蕭佑和■創投公會會員、中華開發資本經理 創投界常常在說兩件事,這間公司的upside能多大、downside又可以多糟糕。我曾在「估值就是講故事」的書中,看到一張投資判別的矩陣圖。這個矩陣圖呈現出投資人在看一家新創時所在意的兩大維度,也就是是「管理團隊的合適度」與「創業項目的吸引力」。 當管理團隊還沒到位、創
創投進場可有最好的時機點
文/蕭佑和■創投公會會員、中華開發資本經理 無論是「創投」還是「創業者」,時機點都格外重要。你想想,如果今天鐵達尼號要沉船了,即始你是全世界最棒的船長,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就拿創投基金獲利表現來說,好績效與壞績效之間的顯著差異,往往來自於「進場時機」。打個比方,由於網路泡沫與金融海嘯後的兩年,全球新創估值大幅降低
新創100大計畫,盼開啟全民參與的新格局
文/詹德弘■創投公會副理事長、之初創投AppWorks合夥人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常常用來形容個人與團隊,其實用來描述個別新興公司與整個群體也很貼切。過去台灣的創業者和創投習慣低調,創業者就在自己的產業裡默默努力不需要讓大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創業是非常孤獨的歷程,常常是過了幾十年的積累才因媒體報導或掛牌上市
台灣創投40:再創經濟奇蹟的關鍵力量
文/邱德成■創投公會理事長、益鼎創投創辦人暨董事長 今年,我們將慶祝台灣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第40周年,這不僅是台灣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著我們站在新的起點,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 ■李國鼎引進制度,施振榮於1984年首創宏大創投 回首1983年時,李國鼎資政率團赴美考察美國科技及產業發展,了解創投
我-為什麼-投資-你
文/林宇聲■創投公會 副理事長、台新創投 總經理 新創者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就是帶著營業計劃書去說服投資人,以募得投資人的資金挹注後大展鴻圖。創業的營業計劃書內容眾說紛紜,且基於產業特性與行業需求而略有差異,但通常包括創業構想、產品服務、市場競爭、商業模式、財務規劃、風險控管、團隊成員等。諸此說明,只是為了彙整解答投資
關注你的用戶 而不是你的對手
沈立平/創投公會會員、益鼎創投業務協理 創業應聚焦在客戶和真實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而非過度關注競爭者。我們可從Meta(臉書)推出的社交軟體Threads暴起暴落的過程得到驗證。 當2023年7月5日Threads開放下載,7月11日Meta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就宣布Threads
WeWork破產,閃電擴張為何不work了?
文/蕭佑和■創投公會會員、中華開發資本經理 以共享辦公室業務打響名號的WeWork前陣子宣布在美聲請破產保護,從「閃電擴張」搞成了「閃電失敗」,還讓投資超過百億美元的大股東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灰頭土臉,坦承該投資案是他的「人生污點」。一樣都是閃電擴張,為什麼Airbnb、Uber能成功,WeWork卻失敗收場呢?
金融業深植創新創業環境的重要性
文/創投公會理事長、益鼎創投創辦人暨董事長邱德成 作為長期關心台灣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創投業者,我對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對國家經濟及創新創業發展的影響,抱有深刻的期待與關注。特別是,副總統賴清德在去年12月28日的政見發表會上提出的六項政策,這是自1996年台灣實施民選總統以來,首次有總統候選人對金融產業提出如此完整
吃飽?吃巧?新創企業對成長與獲利的抉擇
文/林宇聲■創投公會副理事長、台新創投總經理 企業無不期待產出叫好又叫座的明星商品,但在資源有限、品牌定位的斟酌下,企業常需面臨追求成長或創造獲利的抉擇。若追求營收成長、擴大市占率,可能須犧牲獲利(例如利用補貼以吸引會員);若是聚焦有利可圖的產品,則可能被迫放棄部分營收(例如從標準化轉為客製化以滿足特定客群)。當然,
與其當先行者,不如當快行者
文/蕭佑和■創投公會會員、中華開發資本經理 許多創業者常在他們的商業計畫書中,強調他們是首家進入特定市場的公司,並擁有一定的領先時間。然而,對於創投來說,成為First mover(先行者)未必好,當個Second mover(跟隨者)也未必差。 ■跟隨者「滴滴」打敗先行者「搖搖」 「滴滴打車」是目前中國最大
創業從找到客戶真實需求開始
文/沈立平■創投公會會員、益鼎創投業務協理 創業最關鍵的事情是什麼?是商業模式?是團隊?是技術?是產品?是資金?如果回歸到創業之初,在所有這些創業因素中,什麼是應該被優先確認的?筆者認為是產品或服務被市場/客戶需要!任何創業展開,只有被需要、確定有需求,創業家才需要接著去組團隊、開發技術、做出產品,快速增長、擴大營收
影響力投資 創造企業與社會雙贏
文/王松霖■創投公會會員、台中銀創投投資業務副總經理 影響力投資的發展歷史可以回溯到20世紀中期,當時一些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家和慈善家,開始尋求更有效地利用自有的資金來改善社會。他們開始探索如何透過投資有社會使命的企業、或組織來實現社會變革,同時也獲得合理的財務回報。這種新型的投資模式逐漸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和認可,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