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292則

哈瑪斯違反停戰協議 以色列宣布重啟戰火
外媒報導,以哈兩軍在加薩爆發激戰。以色列軍方1日稍早聲稱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違反停戰協議,並向以色列境內開火,為此,以軍已在加薩恢復對哈瑪斯的武裝行動。 據美聯社報導,以哈停戰協議稍早於當地時間12月1日上午7時(台灣時間下午1點)到期,本協議於11月24日生效,最初效期僅4天,而後在多方調解下兩度延長。 以色列軍方表示,在當地時間1日凌晨截獲一枚自加薩發射的火箭彈,觸發以色列社區空襲警報,對此,哈瑪斯並未承認發射火箭彈。 巴勒斯坦媒體報導,在停火協議到期後,以色列對整個飛地進行空襲和砲襲,包括靠近埃及邊境的拉法(Rafah),以色列軍方證實其戰機正在對加薩的哈瑪斯目標進行空襲。 兩軍休戰期間內,哈瑪斯與加薩走廊其他武裝份子總計釋放105人質,以色列人佔大多數,相對的,以色列則釋放240名巴勒斯坦囚犯。 哈瑪斯釋放的人質皆為婦孺,扣留加薩的婦孺已然不多,降低延長休戰調解的可能性。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埃及官員消息,以哈將停戰協議延長至周五,加薩地區預期能迎來第8日平靜,然隨著以軍恢復對加薩的軍事行動,停火協議已無延長可能。 路透社報導,卡達外交官蘇萊提(Abdullah Al Sulaiti)透露,原以為停站協議是最困難的部分,隨著事件的發展,而今如何讓停戰協議持續下去與促成停火同樣困難。
丁薛祥出席COP28 會見阿聯總統籲早日落實以巴兩國方案
新華社1日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11月30日在杜拜會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穆罕默德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維護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推動早日落實「兩國方案」,實現巴勒斯坦問題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丁薛祥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穆罕默德邀請,於11月30日至12月2日赴阿聯出席世界氣候行動峰會。稍早,丁薛祥應哈薩克、與土庫曼之邀,於11月26日至30日訪問哈薩克、土庫曼舉行中哈合作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中土合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 丁薛祥表示,習近平2018年訪問阿聯,翻開了中阿關係新篇章,推動兩國合作進入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新階段。相信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雙邊關係將取得更大發展。明年是中阿建交40周年,雙方要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加強務實合作,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共同推動中國同阿拉伯國家、海合會國家合作達到新水準。 丁薛祥指出,中方讚賞阿方為籌備聯合國氣候變化杜拜大會(COP28)所作努力,祝賀阿聯加入金磚國家大家庭,願同阿方在多邊平臺加強協調,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丁薛祥強調,中國在以巴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就是呼籲相關各方立即停火止戰,保護平民,防止衝突擴大。中國將繼續站在和平公道一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維護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推動早日落實「兩國方案」,實現巴勒斯坦問題全面公正持久解決。中方願同阿方共同努力,推動局勢盡快降溫,共促地區早日恢復和平安寧。 穆罕默德表示,在習近平主席的關心和指引下,阿中關係取得長足進步,阿方永遠不會忘記中方在抗擊新冠疫情時提供的寶貴支持,堅信未來兩國合作將取得更大成就,阿中友好的紐帶將更加牢固。感謝中國堅定支持巴勒斯坦正義事業,高度讚賞中方的公正立場,願同中方在國際地區事務中密切協作,共同推進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
中東 以巴衝突驚擾黑天鵝
以巴爆發衝突並沒有速戰速決,持續的戰火令加薩地區平民死傷人數不斷上升,引發各地要求停火聲浪不斷,但外界當初對戰火擴大拖累全球政經局勢的憂慮,卻是逐步降溫,最受注目的油價甚至已急速拉回並低於衝突前水準。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10月在摩洛哥舉行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上說,沒看到以巴局勢對經濟有連鎖反應。金融時報記者畢提撰文分析,雖然以巴衝突在各國間造成新裂痕,但全球經濟不致陷入分裂而改變世界貿易模式。 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中東政治專家阿爾哈桑說,沒有人希望以巴衝突升級至區域性全面戰爭,但不代表這不會發生。 極依賴國際援助的烏克蘭,因為以巴衝突廣受國際注意,讓目前俄烏戰爭看來更像歐洲的「地區」衝突。以巴問題也令歐洲出現分化。俄烏戰爭之初,歐洲各國展現高度團結,但現在各國領袖對烏克蘭和以巴的態度出現分歧。而美國支持以色列,也正失去阿拉伯民主世界的支持。

習近平籲重啟以巴和談 盼巴勒斯坦問題回到「兩國方案」的正軌
聯合國當地時間29日舉行「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電,並呼籲儘快重啟以巴和談,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回到「兩國方案」的正確軌道 根據大陸外交部網站30日訊息,習近平指出,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關乎國際公平正義。以哈衝突癥結在於巴勒斯坦人民遲遲無法實現獨立建國的合法民族權利。以哈衝突循環往復的慘痛教訓充分說明,只有秉持共同安全理念才能實現可持續安全。 習近平認為,國際社會必須緊急行動起來,聯合國安理會應該切實負起責任,全力推動停火止戰,保護平民安全,制止人道災難。在此基礎上,儘快重啟以巴和談,儘早實現巴勒斯坦人民建國權、生存權、回歸權。 習近平強調,中國大陸一貫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復民族合法權利的正義事業。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經濟民生需求應該得到保障,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巴勒斯坦發展援助和人道主義幫扶。要堅持和談正確方向,儘快召開更具權威性的國際和會。 習近平表示,中方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支持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中國大陸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將繼續主持公道正義,積極勸和促談,一如既往向巴方提供人道和發展等援助。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大陸將繼續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凝聚國際促和共識,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回到「兩國方案」的正確軌道,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中國大陸發布「解決以巴衝突立場文件」 籲全面停火止戰
中國大陸外交部網站11月30日發布《中國關於解決以巴衝突的立場文件》指出,本輪以巴衝突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導致嚴重人道主義災難,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多次就當前以巴局勢闡明中國大陸原則立場,強調應立即停火止戰,保障人道主義救援通道安全暢通,防止衝突擴大,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凝聚國際促和共識,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安理會承擔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責任,應當在以巴問題上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鑒此,中方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停火止戰。當事各方要切實落實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有關決議,立即實行持久和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安理會要在第2712號決議基礎上,回應國際社會普遍呼聲,進一步明確要求全面停火止戰,推動衝突降級,實現局勢儘快降溫。 二、切實保護平民。安理會決議明確要求各方遵守國際人道法義務,保護平民。要停止一切針對平民的暴力襲擊和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避免襲擊民用設施。安理會應進一步發出明確信號,反對強行遷移巴勒斯坦平民,避免巴勒斯坦平民流離失所,呼籲儘快釋放所有被扣押的平民和人質。 三、確保人道主義救援。有關各方要根據安理會決議要求,避免剝奪迦薩地區平民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資和服務,在迦薩建立人道主義救援通道並提供快速、安全、無障礙、可持續的人道主義准入,防止出現更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安理會要鼓勵國際社會加大人道主義援助,改善現地人道狀況,支持聯合國及其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在人道救援方面發揮協調作用,推動國際社會為支持迦薩地區戰後重建做好準備。 四、加大外交斡旋。安理會要發揮《聯合國憲章》賦予的斡旋調解作用,要求當事方保持克制,防止衝突擴大,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安理會要重視地區國家和區域組織作用,支援聯合國秘書長和秘書處斡旋努力,鼓勵對當事方有影響的國家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為推動危機降溫共同發揮建設性作用。 五、尋求政治解決。根據安理會相關決議和有關國際共識,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恢復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權利,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安理會要推動重啟「兩國方案」,在聯合國主導和組織下,盡快召開更大規模、更具權威、更有實效的國際和平會議,制定落實「兩國方案」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全面、公正、持久解決。關於迦薩未來的任何安排都必須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意願和自主選擇,不能強加於人。

以巴衝突迄今對全球政經影響有限
以巴爆發衝突以來並沒有速戰速決,持續的戰火令加薩地區平民死傷人數不斷上升,引發各地要求停火聲浪不斷,但外界當初對戰火擴大拖累全球政經局勢的憂慮,卻是逐步降溫,最受注目的油價甚至已急速拉回並低於衝突前水準。 衝突之初,外界評估有三種可能的狀況。首先,以巴戰火局侷限在加薩,對全球政經影響最小。其次是衝突擴散至鄰近黎巴嫩和敘利亞,這兩個背後有伊朗撐腰的地區,演變成代理人戰爭。最嚴重的是以伊直接交戰,而可能觸發全球經濟衰退。 雖然以國曾空襲敘利亞機場以阻止伊朗運送武器,但戰火一直侷限於加薩。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10月在摩洛哥舉行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上說,沒看到以巴局勢對經濟有重大連鎖反應。 但她強調,與會各國財長全認為,要避免以巴事件升級為區域性衝突,否則就可能威脅全球經濟。 金融時報記者畢提(Alan Beattie)撰文分析,雖然以巴衝突在各國間造成新裂痕,但整體局勢未有明顯變動,全球經濟不致陷入分裂而改變世界貿易模式。 他認為,外界誇大富裕西方與以新興國家為主的「南方世界」對立。因為以巴局勢尚未惡化至給中美關係產生連鎖效應,各國不必為此一事件,在地緣經濟關係中選邊站。雖然中東經濟正受損,但只要衝突未蔓延而令油價大漲,全球所受影響預估不大。 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月報指稱,以巴衝突至今,戰局未波及其他中東地區而沒對油價造成重大影響。 國際報價基準倫敦布蘭特油價在以巴衝突後曾累計大漲約1成,每桶逼近94美元,但隨後持續急跌,11月初一度跌破80美元,甚至低於衝突前水準。 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中東政治專家阿爾哈桑(Hasan Alhasan)說,沒有人希望以巴衝突升級至區域性全面戰爭,但不代表這不會發生。因為雙方誤判情勢的可能性很大。 極依賴國際援助的烏克蘭,成為此一戰事的最大輸家,因為以巴衝突廣受國際注意,讓目前俄烏戰爭看來更像歐洲的「地區」衝突。 以巴問題也令歐洲出現分化。俄烏戰爭之初,歐洲各國展現高度的團結,但現在各國領袖對烏克蘭和以巴的態度出現分歧。而美國支持以色列的態度,也正失去阿拉伯民主世界的支持。

以巴黑天鵝撼動油金股市 全球通膨危機四伏
以巴衝突引發中東局勢再度緊張,原油價格應聲飆高,也令通膨危機進一步升溫。以色列、巴勒斯坦雖非主要產油國,但若戰事升級,包括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其他中東產油國都可能被捲入其中,原油供應端的威脅也隨之而來。 以巴衝突於10月7日嘎然爆發,全球市場因此大受震盪,國際油價一周內持續走升,10月8日原油期貨開盤大漲4.5%,10月13日更暴衝近6%。有恐慌指數之稱的標普500波動率指數VIX同日也飆升15.76%到19.32。 美股市場同樣受到波及,10月25日三大指數同步收黑,道瓊指數重挫近300點,標指摔破200日移動均線,那指近5個月來首度跌破13,000點,跌幅達1.5%。 隨著中東情勢緊張加劇,以色列於10月下旬準備地面進攻加薩,國際油價27日再度上漲3%,布蘭特期油再度站上每桶90美元。 日產證券NS交易部門總裁Hiroyuki Kikukawa表示,投資者還在評估一旦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地面攻擊,可能對油市造成的衝擊,因此油價呈現狹幅震盪。 世界銀行(World Bank)10月30日警告,萬一以巴衝突擴大成中東戰爭,可能會重演1970年代石油危機噩夢,世銀報告依情節輕重推演出三種風險情境,最嚴重就是如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阿拉伯產油國,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全球每日原油供應大減600萬到800萬桶,致使國際油價狂漲至每桶140~157美元,漲幅多達75%。 世銀代理首席經濟學家寇瑟(Ayhan Kose)指出,如果油價持續居高不下,無可避免將帶動糧食價格上漲,使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糧食通膨問題更形惡化,而對於全球政在面對高利率的國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地緣政治緊張,市場避險情緒高漲,資金尋求避風港停泊,國際金價在戰事爆發第一天上漲了1.6%,首周累計漲幅更達到5.4%。近期金價走勢自低檔1,810美元急遽反彈,一路突破1,950美元,波段高點來到2,009美元,但於近期再度壓回,並於高檔震盪整理。 台銀表示,由於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因素仍存,以巴戰事不排除再度升級,研判國際金價存在再度突破2,000美元關卡之上的可能性。對於長期趨勢而言,台銀表示仍看好國際金價向上盤堅,主要因素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升息循環進入尾聲、美債殖利率走跌、全球央行持續掃貨黃金等因素。 世界黃金協會報告表示,第三季全球央行黃金淨購買量為337公噸,較去年第三季的459公噸減少27%,但仍然是統計以來第三強勁的季度。累計今年前三季各國央行黃金淨購買量則是年增14%,達到創紀錄的800公噸。 瑞銀財管表示,國際金價在10月27日突破2,000美元大關,主要來自驅動因素有所改變,從原本來受美元和美國利率影響,暫由地緣政治風險所替代(以巴衝突)。根據瑞銀的模型估算,黃金交易溢價超過10%,達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水準。 星展銀行、瑞銀集團預估,國際金價在未來12個月可能達到2,050美元,而渣打銀行預測的目標價則為2,010美元。 雖然美國聯準會(Fed)自去年3月以來的多次強力升息,逐步控制住物價上漲壓力,使通膨率從去年6月9.1%的41年高峰,降至今年9月的3.7%,但戰爭導致的高油價不但會衝擊聯準會控制通膨的努力,還可能迫使美國進一步升息。若此,則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利差將持續拉大,全球資金繼續外移至美國,迫使更多國家的貨幣貶值,中小企業倒閉,影響全球經濟。 全球會計諮詢公司Mazars的首席經濟學家George Lagaria表示,如果中東地緣緊張局勢加劇,恐導致國際能源價格走升,各國央行為抵禦通膨所付出的努力恐受到削弱。對於致力抑制物價上漲,並以令美國經濟軟著陸的聯準會而言,推算利率動向將成為更難的命題,因此,George Lagaria認為,全球最大的風險可能是發生第三次通膨浪潮。 CNBC引述專家意見報導,全球市場恐怕低估了中東戰爭可能對經濟造成的衝擊。BNY Mellon(紐約梅隆銀行)市場策略主管Bob Savage分析指出,以色列國家預算及國內生產毛額(GDP)提供了「長期衝突」的空間,或可讓該國維持戰事超過8周。 BNY Mellon一份報告指出,戰爭延長恐令市場擔憂石油市場的供應,而資金對黃金等避險資產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Bob Savage進一步示警,以巴戰爭所衍生而來的通膨風險,將反映在國際油價走升,以及國防支出增加兩個層面。其中全球各國國防軍事開支的提升,後果將是儲蓄減少以及高企的利息。 Paul Tudor Jones接受CNBC訪問表示,現階段的地緣政治環境是他見過「最具威脅與挑戰性」的時刻。Paul Tudor Jones指出,全球有3個主要火藥桶,分別是俄烏戰爭、以巴戰爭以及亞洲潛在衝突。

王毅主持安理會以巴問題會議:對話談判是化解矛盾的根本之道
聯合國新聞網11月30日消息,美東時間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以巴問題高級別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主持會議,並代表中方發言強調,在戰與和的十字路口,中方為和平盡責為正義發聲;對話談判是化解矛盾的根本之道。 王毅表示,本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中方一直為實現和平奔走,為挽救生命努力。中國作為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國,一直將以巴衝突作為最緊迫議題。安理會11月通過決議,開啟了推動停火的初始步驟。近日,又實現了部分被扣押人員的釋放和停火。這說明對話談判是拯救生命的最佳選項,是化解矛盾的根本之道。 王毅強調,本輪以巴衝突已造成大量無辜生命消逝和前所未有的人道主義災難,其外溢影響還在持續顯現。中方強烈希望暫時停火不是新一輪攻勢前的間歇,而是進一步實現全面持久停火的開端。全面持久停火應成為壓倒一切的優先任務,各方要將全部努力彙聚到平息迦薩戰火的共同目標上來。 王毅表示,要採取更加務實有力的行動保護平民。中方重申反對針對迦薩民眾的集體懲罰,反對針對巴勒斯坦平民的強制遷移。聯合國應在監督協調對迦薩人道行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中國政府將再向迦薩地帶提供新一批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 王毅表示,要以更堅定的決心重振「兩國方案」政治前景。以色列早已獨立建國,猶太民族不再顛沛流離,但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國權、生存權、回歸權卻長期遭到漠視,這是以巴局勢屢陷動盪的癥結所在。巴勒斯坦問題的公平正義就是「兩國方案」,不可替代。中方倡議召開更具規模、更大範圍、更有實效的國際和會,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王毅還指出,要推動安理會採取負責任和有意義的行動。安理會必須在戰與和、生與死的重大問題上體現責任和擔當,傾聽廣大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呼聲及時採取進一步行動。中方將繼續同有關各方加強協調,凝聚共識,推動安理會承擔起應有責任,為和平盡責為正義發聲。
COP28氣候峰會將登場 以巴領導人將同場發表演說
官員今天說,以哈戰爭進入第7週,以色列總統赫佐格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本週都將在杜拜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上發表演說。 法新社報導,赫佐格(Isaac Herzog)與阿巴斯(Mahmoud Abbas)預計12月1日將發表最長3分鐘的演說。赫佐格發表演講時,阿巴斯預計也會在場,他將在3名講者下台後,上台發表演說。 阿巴斯是法塔組織(Fatah)主席,在遭占領的約旦河西岸(West Bank)領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他僅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曾見過以色列官員。 以哈休戰6天讓加薩(Gaza)衝突有短暫喘息時間。以色列官員說,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攻擊,造成1200人死亡並擄走240名人質。 矢言殲滅哈瑪斯的以色列隨後在加薩發動連番轟炸與地面攻擊。根據加薩政府說法,以色列攻擊造成近1萬5000人喪命,其中多數是婦孺。 根據今天取得的聯合國名單,共有140多位國家元首與政府領袖11月30日與12月1日將在COP28發表演說,為解決氣候危機的近兩週會談拉開序幕。 會議頭兩天的其他知名講者包括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King Abdullah II)、卡達國王塔米姆(Emir 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與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預計將在11月30日COP28開幕式發表演說,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原本將在12月2日成為首位在聯合國氣候會議發表演講的教宗,但由於他最近出現類流感症狀,已應醫囑取消COP28行程。 此外,在COP28於12月12日閉幕前,還有另一群領導人將於12月9日與10日發表第2批演說。
以巴停火協議延長2天
根據埃及、卡達、哈瑪斯的談判代表表示,以色列和哈馬斯27日同意將加薩停火延長兩天,並釋放更多以色列人質。 在各方努力延長停火之際,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周將再度前往以色列,這是自10月7日哈瑪斯攻擊以國以來,布林肯第三次訪問該地區,他將協調更多人道援助能進入加薩,並且協商釋放更多人質和提升對加薩人民的保護。 哈瑪斯27日晚上已釋放11名以色列人質,這使得哈瑪斯挾持的大約240名人質之中累計已有69人獲釋。 4天的停火協議原訂27日結束,如今以色列與哈瑪斯同意再延長2天,將額外釋放20名人質,以國也將釋放60名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 哈瑪斯附屬媒體28日報導,以色列在第四批人質交換中已釋放30名巴勒斯坦小孩和3名婦女。

凝聚各方共識 王毅將赴美主持聯合國安理會以巴問題會議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7日表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國以將於11月29日舉行安理會以巴問題高級別會議。 汪文斌在大陸外交部記者會上指出,本輪以哈衝突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人道災難,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期待聯合國安理會履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責任,發揮建設性作用。日前,安理會通過關於以巴問題的第2712號決議,這是本輪以哈衝突爆發以來,安理會首次通過決議,也是2016年底以來,安理會就以巴問題通過的第一項決議,開啟推動停火的初始步驟,有助於避免更大人道危機和災難。 汪文斌表示,作為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國,中國希望通過舉行安理會以巴問題高級別會議,推動各方深入交流、凝聚共識,為緩解迦薩地區人道主義危機,實現停火止戰、保護平民,最終通過「兩國方案」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全面公正持久解決,進一步採取切實行動作出應有的貢獻。

以巴停火協議生效 24日下午開始釋放人質
在卡達政府斡旋之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達成停火協議,於當地時間24日早上7時(台灣時間下午1時)開始生效,意味將近7周的戰火終於獲得暫時止息。 卡達外交部發言人Majed al-Ansari表示,哈瑪斯將於24日下午4時開始釋放首批13名人質,全為婦女和小孩,4天預計將釋放50名人質。作為交換,以色列也將釋放150名巴勒斯坦囚犯。以色列表示,若哈瑪斯每多釋放10名人質,就多停火一天。 對於加薩230萬居民來說,為期4日的停火協議可讓他們從戰火之中稍有喘息。額外的人道援助也開始進入加薩,包括一輛輛裝滿燃料的卡車。 卡達發言人表示,巴勒斯坦人將可從以色列監獄獲得釋放,期盼這項停火協議有機會延展,最後達成永久停火協議。

卡達:以巴臨時停火協議生效時間出爐
卡達外交部於23日發布聲明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的臨時停火協議將於台灣時間24日下午1時起生效,哈瑪斯將於下午4時釋放第一批人質。 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卡達一直居中斡旋,盼讓以色列人質穫釋,以換取雙方暫時停火。雙方於22日達成協議,將停戰四日,哈瑪斯必須釋放至少50名被扣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婦女及孩童,以色列則釋放150名巴勒斯坦婦孺,停火協議原定自23日起實施,但隨後因釋放細節談不攏,因而延後至24日執行。 卡達外交部發言人安薩里(Majed Al-Ansari)周四指出,雙方已同意自24日7時起停火,哈瑪斯會在同日下午4點釋放第一批人質,將包含13名婦女及孩童,同家族的人質將在同一批釋放,預料每日都會釋放數名平民。 哈馬斯已於周四向以色列提交了預定釋放的人質名單,正由以色列官員核對名單,並聯繫人質家屬,以方補充表示,若哈瑪斯每日持續釋放至少10名人質,休戰期有望拉長至四日以上。 以方則公布了300名可能被釋放的巴勒斯坦人質名單,第一批共計39人,在確保以色列人質順利回國後,以方預計於24日晚間8時開始釋放巴勒斯坦人質。 綜合外媒所述,以色列和哈馬斯曾就人質離開的路線發生爭執,卡達周四對此表示,無法透露人質離開加薩的路線,但會與紅十字會以及衝突各方密切合作。 哈瑪斯發言人哈姆丹(Osama Hamdan)對於此協議表達了樂觀態度,但堅稱這並非「鬥爭的終點」,並強調巴勒斯坦民族期待以方的攻擊以及占領畫下句號。 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則於周四晚間向部隊表示,預估臨時停火協議結束後,雙方戰火會更加激烈,預估會再持續兩個月以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亦於本周稍早強調,此協議僅是讓戰火暫時停止,並非結束,戰爭將會持續至該國實現所有目標為止。
以哈休戰4天、交換囚犯 協議重點一次看
以哈戰爭爆發45天後,在卡達斡旋和美國、埃及臂助下,以哈雙方今天同意休戰以換回被哈瑪斯擄走的人質,協議預計23日生效。以下是英國「金融時報」整理的協議內容與影響。 ● 協議內容為何? 這份協議的內容包含:以休戰4天,換取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集團「哈瑪斯」(Hamas)釋放至少50名被扣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女性和兒童人質;以色列釋放150名巴勒斯坦婦孺;以及讓包括燃料在內的大量人道援助進入加薩。 以國人質將在4天內分批獲釋,每批人數介於10至12人。首批以國人質順利返家後,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也會依照類似日程安排獲釋。 美國1名高階官員透露,3名美國人預計將在協議第一階段獲釋,其中包含1名3歲女童。 根據以國當局統計,哈瑪斯10月7日突襲,造成以國1200人喪命,據信有200多人遭擄為人質。 儘管達成這份人質協議,仍有近200名以國人和外國人將被繼續囚禁在加薩走廊。 雙方已討論過延長休戰的計畫。條件是每次只要有額外10名以國人質獲釋,就多休戰1天。 哈瑪斯上月已釋放2名以色列人和2名美國公民共4名女性,另有1名以國軍人獲救。以色列軍方稱,至少有2名以色列人在俘虜期間喪命。 ● 協議如何影響以色列軍事行動? 以色列對加薩發動地面攻勢時就表明,以方打算把人質安全帶回家,並摧毀哈瑪斯在加薩的軍隊和統治力量。 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Herzi Halevi)昨天視察加薩境內的以軍後說:「地面軍事行動也為帶回人質創造更好的條件。這類行動可以傷害哈瑪斯並製造壓力,我們會繼續向敵方施壓。」 以色列進行陸空轟炸6週之後,休戰將讓哈瑪斯得以重整旗鼓。但以國官員表示,休戰一結束就會恢復行動,並把作戰焦點轉向加薩南部,哈瑪斯領袖可能正躲在南部的地下坑道。 以國1名官員上週表示:「不處理(加薩)南部的問題,就不可能達成全面性軍事成就。」以國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昨天人質協議表決前也說:「我想講清楚。我們在打仗,而且我們會繼續這場戰爭。」 ● 給加薩的援助夠嗎? 根據國際救援組織,一場人道災難正在加薩境內上演。加薩多數土地已在以軍轟炸下化為瓦礫,食物、飲水、藥品和燃料補給嚴重受限。在美國施壓下,以色列近幾週才允許更多人道車隊載運燃料等物資進入加薩。 加薩現在需求孔急,100多萬當地居民被迫遷離北部,擠進南部的避難所、學校和帳篷內,使得當地人口倍增。 根據哈瑪斯的聲明,按照人質協議,以色列每天將允許數百輛援助卡車載送人道與醫療補給品和燃料進入加薩。 但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國際社會運來足夠援助,最大障礙仍是加薩境內的協調和分配作業,因為燃料極度稀缺。 ● 以色列人如何看待協議? 民調顯示,以國民眾壓倒性支持這項讓人質獲釋的協議。最近幾週,人質家屬加入特拉維夫(Tel Aviv)與耶路撒冷(Jerusalem)等地規模愈來愈大的遊行,要求政府「付出一切代價」,換取人質安全返家。全國店面和公路都出現印有人質照片的海報,上面的標語寫著「帶他們回家」。 不過,以國媒體報導,尼坦雅胡聯盟政府內的極右派部長們昨晚表決時反對這項協議,主張這是一份「爛協議」,因為協議既未確保所有人質獲釋,還減少了摧毀哈瑪斯的機會。 ● 哈瑪斯如何說明協議? 哈瑪斯證實,約150名巴勒斯坦婦孺將依這項協議獲釋,預料哈瑪斯會將此事描述成重大成就。 以色列與西方情報單位相信,哈瑪斯在加薩的領袖辛瓦(Yahya Sinwar)負責處理這次人質協商。辛瓦自己就是在2011年與以色列的換囚協議中獲釋,他也曾向巴勒斯坦囚犯矢言會確保他們獲釋。 辛瓦上月在開戰後唯一一次公開發言中說,哈瑪斯已「準備好立即執行(與以色列的)換囚協議」,要用所有人質交換以國監獄裡所有巴勒斯坦囚犯。據估計,在10月7日之前,以國監獄內至少已有6000名巴人。 ● 協議中最困難的部分為何? 以哈協商是由美國與卡達所促成,卡達境內設有哈瑪斯的政治辦公室,當局也與哈瑪斯保持聯繫。 以哈之間對於細節和後勤方面的歧見導致協議被耽擱好幾週。 哈瑪斯起初尋求以軍暫停轟炸10天,接著改成5天,最後同意休戰4天,並保留延長的可能性。 雙方也在流程問題上起了爭執,包括以國能不能出動無人機監控人質交換過程、巴勒斯坦囚犯獲釋人數,以及他們該前往哪裡等。 分析人士說,最大的障礙是雙方極度缺乏互信,而且這項障礙仍可能會影響協議的執行。 ● 加薩境內剩下的人質該怎麼辦? 比起全面交換人質與囚犯,雙方交換婦孺的難度較低,未來也可能讓尼泊爾和泰國移工等外國人獲釋,但要讓其餘以國公民都獲得自由,將是個非常複雜的任務,其中還包括現役以色列軍人。 以國極右派部長們也不願意釋放監獄內的所有巴勒斯坦人。安全事務分析人士則說,哈瑪斯若釋放所有人質,以色列軍方攻擊哈瑪斯地道時也比較不會綁手綁腳。 人質的家屬坦言,當前協議已是目前可能達成的最佳協議。表弟海姆(Tal Haim)被綁架的戈倫(Udi Goren)昨天告訴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Kan Radio):「這是現在能做到的最佳結果…這是第一步。」 「就我的認知,(達成這份協議後)塔爾(海姆名)的返家排序會被提前,情況就是這樣。」

以色列內閣批准停火!換取釋放50名人質
【中時新聞網 黃凡甄】以色列內閣剛剛批准了一項人質釋放協議,同意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釋放稍早所劫持的50名人質,換取雙方停火4到5天。目前以色列境內6所醫院已準備接收人質,進行後續醫療照顧。 英國《衛報》、《以色列時報》、《國土報》報導,以色列內閣稍早投票表決,同意以暫時停火換取人質獲釋,同時以方也會釋放部分被監禁的巴勒斯坦婦女和未成年人,並允許更多燃料和人道援助進入加薩地區。 根據以色列媒體Channel 12先前報導,第一批人質最快可望在本周四(23日)釋放,預計每天將有12至13人獲釋。另外《以色列時報》指出,除了這50人外,哈瑪斯有可能再釋放30名人質,以換取以色列延長停火。 與此同時,以色列也將允許每天300輛卡車運送民生物資,以及額外的燃料進入加薩。 不過以色列政府與國防部也在聲明中表示,即使達成人質協議,戰爭還是會繼續,直到所有人質平安返家,消滅哈瑪斯並確保加薩無法再對以色列發動攻擊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