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69則
谷立言指台缺綠電 郭智輝:支持綠電就是支持半導體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先前指出,台灣綠電無法滿足未來半導體需求,產業赴美是因台缺乏足夠綠電和水源。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表示,政府向民主供應鏈承諾,未來用水用電不會產生大問題;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說,支持綠電發展就是支持半導體在台灣發展。 卓榮泰赴立法院進行「能源配比及電價政策」專案報告。他會前受訪強調,政府一直對台灣的民生用電跟產業用電提出安全無虞的保證跟努力,對全世界的夥伴國家或是民主供應鏈,也是做這樣的承諾。 卓榮泰說,「我們會保證臺灣在水電供應上面,我們持續地開發,將來在民生跟產業上的用電、用水,都不會產生大的問題」。 卓榮泰續指,美國即將進行大選,現在累積起來,台美之間雙方基於相同理念的民主同盟,過去到現在的關係,發展都非常的良好。他也相信美國的主要政黨對美台關係的認知跟未來的發展,是有絕對高度的共識,希望美國的民主選舉能夠順利,之後持續深化、加強台美關係。 郭智輝受訪則直言,台灣跟美國基本上是互補,彼此都有相當深入的討論,若按照計畫進行,2030年為止電是充足的,綠電也一樣。如果大家支持台電建廠,支持綠電發展,就是支持半導體在台灣發展,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如果大家支持護國神山,也請大家支持台電。
獲頒李國鼎獎 鄭崇華:核電不可缺 核四是經濟最佳解方
台灣面臨缺電問題迫在眉睫,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表示,全世界都知道核電是最經濟、最安全的能源,應儘快啟用核四,並呼籲主事者若當初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現就算是「朝令夕改」亦可。 鄭崇華與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28日連袂拿下第二屆李國鼎獎的榮銜。談到缺電,鄭崇華也有感的表示,近年外資不積極來台投資,缺電是一大隱憂,而台灣要徹底解決缺電問題,「非要用到核電不可」。 除呼籲主事者在核電政策擬訂上,應知錯當改外,也建議以新加坡為鏡,鄭崇華表示,當初新加坡政府曾鼓勵高級知識份子多生小孩,一度引發低收入家庭的反感,在有感於此政策確有不當之處,新加坡政府上午才剛宣布,下午就做出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此舉意外贏得全民的支持。 鄭崇華進一步提出建言強調,明明知道錯,卻不敢承認,這不是很聰明的做法。 除了缺電是當紅話題外,AI也是聚焦的亮點,談到現最紅的AI發展,鄭崇華表示,科技進步的速度太快,不斷有新的技術推出,台達也因應科技進步,做了很多新產品,現在這個年代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還打趣說,或許「自己太早退休了」 至於近年走勢頗見疲態的電動車產業,未來前景如何?鄭崇華直言,中國電動車市場實在是太難預測,再加上目前技術發展的太快,相關的環境跟不上,有些地區的電動車確實賣得不好,後面會怎麼變化?現很難推估,但台達透過技術整合,將電源供應器的效率由一般的五至六成,拉高至98%,就連台達原本不想涉入的電力系統,也有廠商商請台達跨刀,初估目前台達手中的電動車客戶即達到15家大廠,這些都是同仁努力的成果。 雖然電動車市場吹逆風,但綜觀全局,鄭崇華依然有信心的表示,以環保趨勢來看,電動車仍是對的方向,至於何時會「起風」?鄭崇華不諱言,會比原來預期的再延遲一些時間,不過有信心將來新推出的電動車絕對會比現在更進步。
談AI以及缺電 台達電鄭崇華:非核電不可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28日獲頒李國鼎獎,被問到AI資料中心的耗電以及可能的缺電問題,鄭崇華直指,就是非核電不可,因為經濟以及安全,主事者的錯誤決策應該要承認,否則外商就不會積極來台。 鄭崇華28日獲頒第2屆李國鼎獎,對於AI的發展,表示科技進步非常的快,在這個年代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常常覺得太早退休,隨著時代進步,台達電也做了很多的新東西。 至於現在的電動車市場,鄭崇華認為大陸的廠商很難去預測需求,台達電現在有15間比較大的廠商,因為原本只有50至60%的電源轉換效率,台達電可以做到98%,這是長時間努力的結果,因此也被客戶要求切入電力系統,有些地方的電動車賣不動,可能是因為買了電動車後產生服務的問題,但這是因為使用電動車的環境條件跟不上,以環保趨勢來說,電動車是對的方向,只是會比較延遲。 至於台灣有越來越多AI資料中心以及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可能會面臨缺電問題,鄭崇華說,就是非用核電不可,全世界的企業都知道核電是最經濟且安全的能源,台灣應該要重啟核四,否則外商就不會太積極的來台灣做生意,因為電力是很重要的問題。 鄭崇華提醒,主政者的錯誤決定應該要盡快承認,新加坡政府曾鼓勵高教育者多生育,但上午講出來後被外界抨擊,下午隨即出面道歉,這樣民眾也不會反感,反而會敬佩知錯能改。
台積電談缺電:相信政府會提供水電協助
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說,該公司已持續和政府密切溝通,並獲得政府的協助承諾,會獲得足夠的水電、土地協助。 法人在台積電法說會中提問,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台積電高雄2奈米廠房是否被影響?是否考慮過核電? 魏哲家回應,政府已保證會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援,無論是來自核能發電廠,或者綠電等其他來源。 國際信評機構標普預估,台積電2023年用電量約230億度,占當年台灣總發電量的8.4%,預計2030年用電量占比將攀升至15.6%,用電量持續走高。 根據台積電2022年永續報告書揭露,台積電目前一年用電量224億度電,占台灣用電量8%,2奈米廠未來兩年要量產,寶山有4座、高雄有3座先進製程工廠,每一座的投資在250億到280億美元,讓台灣保有3~5年先進製程遙遙領先美國、韓國、日本競爭對手。 台積電持續落實綠色製造的能力,台積電預估,為客戶生產的產品將於2030年協助全球節電2,171億度,約當生產用電的4倍,創造1,742億元的正向影響。 此外,在用水方面,台積電南科工業再生水廠已開始運營,零廢製造中心在2023年啟動運轉,亞利桑納州晶圓廠也計畫將建造一座工業再生水廠,逐步達成「近零液體排放(Near Zero Liquid Discharge)」。 魏哲家指出,台積電在台灣建設許多新廠,需要大量的電力、水等資源,因此,該公司與政府保持非常密切的溝通,並告知水電需求和計劃,政府也給予相關電力供應的保證。 無論是核能還是綠能,目前魏哲家還無法透露任何詳細的計劃,但他確信,台積電會獲得足夠的電力和其他支持。 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說,台電近年頻繁調漲電價,2024年上半年漲25%,此次再漲14%,相較所有海內外廠區的電價,台灣廠區電價已高居全球所有廠區中第一。
經長喊赴菲設電廠 電電公會李詩欽:缺不缺電是政府的事、產業較重視儲電
針對經濟部長郭智輝揚言要到菲律賓蓋綠電廠,再產出綠電運回台灣一事,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17日表示,產業比較重視儲電,包括企業如何省電、減少碳排,以及透過電網普及達到平衡使用等面向,他強調「缺不缺電是政府的事情」,產業立場是在現有資源下,做到平均分配和妥善利用,業者期待和政府一唱一和。 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今年進入第50屆,主辦單位外貿協會、電電公會17日舉辦展前記者會,回顧50年來電子業發展歷程,並為展覽暖身。 李詩欽在會後受訪指出,站在電電公會立場,台灣無法在短時間內將綠電普及,公會更重視的是「儲電」。他說,台灣土地面積小,發展綠電肯定是會遭遇很多瓶頸,要發展什麼都會有不同意見,即便風電備受看好,需要很多國際合作,像是歐洲風電就很重要,而技術領先的光電,也有很多電廠無法找到足夠空間建置,需要政府協助解決。 他認為,企業一定會配合政府,從事節電、減碳,大家共同分擔綠電,並預告電子展落幕後,公會將就電力、減碳議題與政府展開溝通。
中興電 缺電題材加持
台電釋出北部地區缺電訊號後,中興電(1513)等重電股再度受到關注。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超過410億元,持續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美國基礎建設需求,接著還有離岸風電統包工程等綠電業務,外資給予「優於大盤」的評等。 去年北部地區發電和用電量,有將近200億度的差距,北部地區高度仰賴中電和南電北送。法人認為,要維持北部供電穩定,需在強韌電網計畫中加強中電北送的基礎建設,並減少輸電耗損,中興電等高壓設備供應商將不應求。 在海外市場部分,美國變壓器短缺問題將持續二年以上,外資法人看好中興電能搶占美國電力基礎設施市場。美國電力需求缺口擴大、AI資料中心等科技用電需求提升等問題仍待解決,將為中興電帶來新的市場。 *【權證投資必有風險,本專區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邀約、招攬或其他任何建議與推薦,請讀者審慎為之】
行政院認了「北部電力不足」 去年供需差距達200億度
台電參考國際經驗,暫停桃園以北地區5MW以上的資料中心申設,並建議優先遷至電力充裕的地區設廠,降低傳輸損耗,引發桃園市長張善政不滿開砲。行政院長陳世凱15日應詢坦承,北部現在電力不足,北北基桃電力開發確實相對困難,有發電量少於用電量的狀況。 陳世凱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回應媒體提問說,沒有錯,北部確實現在的電力不足,因為北北基桃整體電力開發確實相對困難,使北部有發電量少於用電量狀況。 陳世凱舉例,2023年北部用電量是930億度,發電量只有750億度,供需差距達200億度,要透過「南電北送」或「中電北送」,但大家要清楚,送電過程中會有電力耗損,達6.4億度,換算為電價約23億元。 陳世凱說明,從全國角度上看,供電是足夠的,但就區域角度,北部電源開發確實要更加積極,否則用電長期不夠。 陳世凱表示,政府未來在北部將持續推動電網韌性、電源開發,積極努力建設,目前包括協和電廠更新計畫、國光電廠二期、長升電廠二期等,也會讓電源開發更充足,希望讓北部有充足用電。 陳世凱強調,除了中央要努力,亦盼與地方政府合作,這攸關480萬人用電權利,與北部行政、金融、民生產業息息相關,政府會努力推行。
半導體業、AI猛吃電!台電董座坦言:未來4年供電壓力最大...台灣到底缺不缺電?能源學者算給你看
台灣究竟有沒有缺電風險?經濟部能源署釋出的最新報告已充分揭示,未來幾年,台灣將進入用電大爆發的時代。 台電推估,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產業用電大增下,今年到2033年,台灣用電量年均成長率將達2.8%、平均年增90億度用電;預估到了2033年,全年用電量將較今年成長28%。以用電夜尖峰負載來看,同樣年均成長2.8%,是過去10年年均成長0.9%的3倍。 「AI用電會成長,但實際增加最多的還是半導體。」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說明,台電追蹤半導體後續幾年在科學園區的設廠狀況、用電需求,再以AI業者用電計畫、AI伺服器內銷量推估,5年內兩者合計將新增407萬瓩,占全國用電負載成長的8成。 「要談電力夠不夠、核電是否延役,應該先問台灣一定要發展那麼多高耗電產業嗎?這些產業有沒有節電、用能源效率更高的技術?而非無止境供應大量需求。」台灣大學大氣系退休教授、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徐光蓉強調,未來半導體、AI資料中心用電激增,台灣也要評估自己的供電能力,不是全世界來設廠都歡迎。 台灣到底缺不缺電?台電過去經常端出備轉容量燈號統計,證明供電穩定無虞。以今年1月到7月底,總計213天為例,台電數據顯示,當中除了9天備轉容量率低於10%,落到「供電吃緊」的黃燈,其餘全亮起綠燈。 然而能源學者、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同樣取用台電資料換算,在相同的時段中,黃燈卻多達49天;甚至有4天備轉容量率低於6%,來到橘燈「供電警戒」狀態。 「這跟政府講的電力供應無虞,有很大差距,7月底前核三『1號機』還在運轉,就有50多天亮起黃燈、橘燈,接下來供電會更吃緊。」梁啟源這樣說。 然而實際情況,還可能更糟。梁啟源將上述接收站時程延宕,供氣可能受影響的機組納入考量,並將尚未簽約、卻已被排入上線時程的民間電廠,保守推估延後1年,重新修正政府版本的夜間淨尖峰能力,若最壞情況發生,明年備用容量率將剩下4.5%,落入缺電區間。 曾文生也坦言,2024年到2027年,將是未來供電壓力最大的幾年,備用容量率約8%(安全水位15%),若遇到機組故障,還會再下降。 再看另一端,再生能源建置進度大幅落後,燃氣卡在接收站環評延宕、機組設置不順,原定補位時程一再拖拍。 經濟部認為明年再生能源目標達不到20%,是因這幾年用電量激增,分母被拉大了,導致綠電占比下降。不過,即使不看比率,純粹看建置量絕對數字,進度同樣年年跳票。 核電如期停機,再生能源卻銜接不上,這讓童子賢強調,任何不排碳的發電,每一度都珍貴,他並未反對綠能,只是在使用綠能過程中,體會到理想與現實有很大差距,台灣要達到2050年脫碳目標,須靠核二、核三延役來幫忙,減碳不該在排斥核電上原地打轉,這是他主張核綠共存的原因。 如同賴清德所說,能源議題,不只是簡單的「反核」或「擁核」是非題,國家氣候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台灣人要什麼樣的產業結構,決定會有多少電力需求,而為因應需求,選擇哪些電力來源,攸關要付出何種成本代價,你我都必須思考、做出取捨。閱讀全文… 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經濟要衰退了?出清9990萬00687B,他大賺1500萬出場!搶在降息前賣掉美債ETF,改買0050的3個理由 人生最悲慘是錢花完了,人還沒死!62歲夫妻退休前夕才驚覺錢沒存夠,5招擠出4800萬養老金 台股跳空缺口已回補,00878、00919、00929…存股ETF都漲回來了,真的止跌了?VIX恐慌指數會說話 驟別摯愛韓良露,妻離世9年卻很少墓前探望…朱全斌:喪偶是畢業禮物,她成為我身上一部份活著 碳權ETF投資》特斯拉賣碳權,賺快18億美元!你知道可以用複委託,參與國際碳權市場了嗎?
84.5%民眾有缺電焦慮,逾六成支持發展核能
台灣缺電嗎?近幾個月來,各地頻繁傳出跳電,台北、桃園、高雄甚至金門都傳出大規模停電。但經濟部與台電卻拿出數據表示:「近十年來,跳電次數減少七成!」 同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等意見領袖,近期陸續發表「核能不是敵人,地球暖化才是」等言論,呼籲台灣重新思考能源轉型。 究竟民眾如何看待電力問題?綠電和核電可以並存嗎?在核三廠一號機即將於7月底停機除役的關鍵時刻,《遠見》發起「台灣能源轉型大調查」,在7/8~7/17期間採取網路民調,回收1301份有效問卷。 首先,有高達84.5%的民眾認為近期頻繁跳電,就是「缺電」,而且整體有高達61.1%非常同意此觀點(表1)。而不同意「跳電等於缺電」說法的民眾,只占14.5%。進一步詢問,如果不同意台灣有缺電問題,那跳電的主因是什麼?高達42.9%認為是「電網/電纜等設備老舊」;依次為「媒體報導過於頻繁才讓大眾覺得跳電頻率增加」(25.9%)、劇烈天氣與天災影響(11.1%)(表2)。 有趣的是,交叉分析政黨立場,表示自己屬泛綠立場者,有36.9%認為跳電議題發酵,是因為媒體報導過於頻繁。 就算眼前沒缺電,大多數台灣民眾也憂心未來可能缺電。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答詢曾表示,未來還有新的電廠會增加,「至少能確保2030前不缺電」,但此調查卻發現79%不認同此說法,僅有17.7%同意。 此外,被問及「核三廠一號機在7月底除役,是否擔心缺電危機」,有高達91.8%擔心,且整體逾七成表示非常擔心(表3)。而問到「近期AI產業大爆發,需要大量能源來營運」,更有高達93.3%民眾擔憂缺電,且約73%非常擔心,引發高度的缺電焦慮(表4)。 整體而言,台灣未來若出現缺電危機,主因會是哪些(複選)?91.3%認為政府政策規劃有問題,能源結構不當,另有79.6%指高耗能產業用電需求過大,呼應民眾對核電廠除役、AI產業耗電的憂慮;同時,也有57.6%表示未來缺電主因之一,是台電電力調度與養護失靈。另有31.4%則指「台灣電價低使民眾用電較無感」而容易浪費電力、導致缺電。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資料,未來十年台灣用電量將持續攀漲,預計成長三成,發電缺口怎麼補? 盤點台灣能源結構,2023年的發電組成是「燃氣火力發電39.5%、燃煤火力發電42.2%、再生能源9.5%、核能6.3%」。被問及,台灣應該更著重發展哪一類能源?64.8%民眾認為必須更著重發展核能、27.4%認為需加強發展再生能源(綠能)(表5)。 有趣的是,核能、綠能的擁護者有明顯的政治立場。政黨傾向為泛藍、台灣民眾黨者,各超過八成希望發展核能;但泛綠立場者不到25%擁核。 另一方面,政治傾向為泛綠者,近65%支持加強再生能源,而且逾七成願意增加家中電費來支持綠電。 那麼,在64.8%贊成發展核能者,期待用什麼方式來增加其量能?其中,竟有高達86%表示「重啟核四」,各約82%贊同核二核三廠延役,以及引進新型核能來取代現有核能,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或童子賢曾提及的OL3新型核電廠(表6)。 此次調查也提及,對於童子賢所說,台灣能源黃金比例應是「三成核電、三成綠電、四成火力發電」,有高達70.5%民眾力挺。可見民意認為台灣想解決電力問題,核電是選項之一(表7)。 《遠見》2018年就曾進行能源調查,當時的結果顯示,支持核電的民眾占比達57.9%。六年過去了,台灣支持推動核電的民眾比例,仍維持高檔。 另外,27.4%認為需加強發展再生能源者,建議著重在哪一類綠能?其中,52.4%支持太陽能、16.8%支持風電。由於現今綠電成本仍比一般灰電來得高,民眾願意增加家中電費來支持再生能源嗎?答案是超過半數、54.8%不願意。而43.5%願意多付電費者,平均願意增加11.66%的電費。 至於一般說的灰電、目前發電占比約八成的燃氣燃煤,希望再加強相關發展的支持者,僅3.4%。然而,對照目前台電針對核三廠一號機除役(95萬瓩),以豐德三號機來救援(110萬瓩),並宣稱「新上線機組比除役發電容量更大」,卻是以較高碳排的燃氣發電,做為核能的替代方案,與民眾期待有出入。 那為什麼不用綠電來補?因為遠遠不夠,而且問題重重。 在問到台灣發展綠電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近七成認為綠電交易市場不夠健全透明,易被大企業壟斷;另有68.9%表示官商勾結的弊案太多,顯然台南88槍等光電弊案的負面觀感深植人心。也有民眾指出綠能的本質困境,例如綠能需要特定自然條件,間歇性供應不穩(56.7%)、綠電基礎建設不夠(45.7%)、儲能技術不夠普及(41.5%)(表8)。 也因此,即便隨著核三廠二號機在2025年5月除役,台灣就真的實現「2025非核家園」,但對於政府近年大力扶植綠能產業、以期實現淨零目標,多數民眾並沒有信心。 政府原定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20%(目前不到一成),但延後一年,經濟部長郭智輝喊話2026年底可達成,仍有高達78.6%民眾不相信可做到,而且認為「2025或2026都無法達成」。不只短期目標,多數人也不相信長期目標能達成。 政府淨零排放路徑圖當中擘劃的,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六成以上,但卻有七成民眾不相信可達成,只有一成三覺得可行。 交叉分析發現,相較於整體,30∼39歲的族群較相信政府可達成再生能源政策的目標,但只有23.8%相信政府在2026年前可以達成20%綠電,21.2%認為台灣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可超過六成。 近幾個月台灣熱議能源議題,總統賴清德也在上任一個月內就成立三大直轄於他的國家級委員會,包括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討論能源解方。 然而,本次調查卻發現,73%民眾仍不滿意賴清德政府的能源政策,且「非常不滿意」者達42.5%,只15.3%表示滿意(表9)。 回顧2016年至今的民進黨執政脈絡,諸如非核家園、綠電先行等能源政策仍維持一貫基調,但對照「遠見研究調查」的相關民調,卻發現總是有過半民眾有異議。 例如2018年,即有61.8%民眾回答不滿意蔡英文總統的能源政策,滿意的只有26.4%。到了2021年,也有51.2%民眾「不相信」政府能在2025年達成能源轉型(指降低碳排、提高綠能占比、非核家園等面向),僅36.2%表示「相信」。 如今,需求高算力、高電力的AI產業大爆發,而且2050淨零目標步步逼近,不能再局限於「得綠能者得天下」的思惟,政府與全民都需要放眼國際、瞄準趨勢,進一步思考多元化的能源解方。 文/林讓均、郭逸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2030年不缺電 卓榮泰:新設電廠加綠能供電920萬瓩
行政院長卓榮泰2日前往高雄視察時受訪重申,未來的核能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2030年之前,所有新設電廠及多元開發綠能,將可提供920萬瓩的發電量,足以供應屆時所需要的電量。 卓榮泰說明,核三廠一號機已經停役,沒有所謂延役的問題,未來是不是要做法律上的變動,現在沒有任何具體的計劃,且即使它要重新啟動,還要通過很漫長的安全總體檢、設備更換、地震帶結構的分析,根據台電評估,須耗時三年至五年。 卓榮泰指出,到2030年前,核三廠一號機沒有辦法發任何電,因此,他說「未來的核能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至於電力供給有沒有問題,卓揆重申,在2030年之前,所有新設電廠及多元開發綠能過程,可以提供920萬瓩的發電量,足以供應屆時所需要的電量,應該不構成任何問題。 卓榮泰說,但是社會上還是有些疑慮,擔憂是否電力不足,因此,政府將努力把新設電廠如期完成,增加新綠能的供應,至於未來新的核能技術有任何的可能,只要符合核電安全、能夠處理核廢料、國內共識,可以公開討論未來核能的新技術。
另類AI投資...沒買輝達也飆 能源轉型基金找到新藍海
AI股不只輝達會飆,還有一塊受惠能源轉型的AI股表現也很亮眼,投信法人指出,在AI高速發展可能產生的缺水缺電問題,有一塊新成長機會,有基金就算沒有投資輝達,但2年漲幅近4成,主要就是投資受惠於能源轉型應用和能源效率需求的帶動半導體產業,像是電動車對半導體需求比柴油車高出15倍,還有可降低數據中心能源消耗的先進技術與設計等。 百達能源轉型與百達環境機會策略基金客戶投資組合經理程馨誼表示,環境能源轉型投資中,主動投資比較重要,不要只投資單一產業,而是要多元,選擇不依賴政策、補貼的公司,新能源科技產業會有一個成熟期曲線,避開太新、不純熟的公司,因為多會依賴政策補貼像是綠色氫氣公司。及選擇在基本面不受政策補貼影響,例如能源效率、廢物處理、污染控制的公司,因為帶動這些公司的需求是來自用能源成本降低需求。 AI應用的興起,推動對先進數據中心的需求,歐美資料顯示電力與用水需求經過數十年的成長停滯後,出現明顯增加。美國能源資訊局說明,美國的用電量將在2024年和2025年創下歷史新高;自2023年起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也令歐盟電網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去年全球數據中心市場的耗電量達到 60 百萬瓩,預計到2027年將翻一倍達122百萬瓩,複合年成長率(CAGR)約20%,凸顯電力供應成為AI發展的關鍵因素。 AI同樣需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致力研究生成式AI如何衝擊自然環境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研究員任紹磊估計,每向ChatGPT提出5個至50個問題,ChatGPT就得「喝」500毫升的水量,許多科技巨頭已設定目標,將在2030年前藉由投資灌溉設施改善漏水問題、復原濕地系統,恢復地層的含水量。 安聯投信強調,面對AI大趨勢來襲,不但科技類股受惠,百工百業都因為AI重新定位,建議在快速變化經濟環境中,長線參與這股大趨勢,可聚焦AI、主動式多重資產策略。
天方能源缺電議題得利、喬福下半年營收旺 走強
摩爾投顧分析師鐘崑禎指出,台股上周持續創下新高,但周五因權值股賣壓湧現,下跌了超過500點,上周大盤漲點回吐一半。本周選入天方能源(3073)、喬福(1540),再選入富裔(6264)、樂事綠能(1529)、三晃(1721)。 在AI資料中心的需求下,缺電議題持續提升,因此天方能源等綠電概念股受到重視,樂事綠能近期拿下國道高速公路台南仁德及南投兩服務區建置太陽能光電案場標案,獲利持續成長。喬福為工具機大廠,近期市場對工具機需求持續提升,公司在手訂單約4億元,下半年營收看旺。在房市需求火熱下,富裔等建設公司的獲利持續大幅成長。三晃則是因為AI需求提升,帶動半導體化合物需求,下半年獲利可期。 族群部分,上周強勢族群仍落在「低位階」相關個股,主要是台股扣除掉四大權值股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廣達,實際位階大約落在15,000點左右,因此只要本益比落在15至20倍之間的低位階個股,相對就容易吸引到市場買盤進場,其中最指標族群為「蘋概股」,從鏡頭廠大立光、玉晶光,代工廠鴻海、廣達,PCB廠華通,幾乎全面百花齊放,而共同點都是本益比幾乎都落在15倍以下而已,因此低位階仍會是本周主要的選股方向。 周四(18日)台積電法說會,觀察重點含全年營收成長能否超越25%、半導體展望成長能否超過10%、毛利率能否維持在53%高標等,只要其中幾項有達標,預計台積電本身以及相關設備廠都有機會連帶受惠。
核三除役 缺電議題發燒!15檔綠能族群抗震 這檔法人最愛買
台股與台積電(2330)齊跌,台積電大跌40元,使得大盤連帶下跌473點。不過,近期因缺電議題而帶動的太陽能、綠能、重電等族群,表現相對抗跌,成為12日盤面中流砥柱。 近期綠電議題被高度重視,除了輝達來台接洽購買綠電憑證、Google將投資1 GW的太陽能發電資產外,行政院並宣布核三廠一號機將確定在7月27日如期除役。儘管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多次提出發展先進核能等議題,但行政院對核三廠一號機除役的態度明確。 在刪除了核能選項後,投資專家認為,若要發展更多綠電,首選太陽能發電,因此包括雲豹能源、泓德能源、森崴能源等主要綠電交易商,將以太陽能發電為主。 主要太陽能發電廠商包括安集、茂迪、元晶、錸德等,近期股價都大漲。而更受到關注的是雲豹能源、森崴能源、天方能源、泓德能源等綠電交易商。另外,重電、儲電類的華城、士電、中興電、亞力,也備受重視。 雲豹能源再被列為處置股,20分鐘搓合一次前,股價一路從128元漲到250元,漲幅接近一倍。倫元投顧分析師陳學進指出,近期盤勢震盪過程中,市場資金轉向低基期的太陽能股,可趁著這個題材,一舉急拉上漲。這波攻勢是由雲豹能源率先發動,指標股就是雲豹能源,可以持續留意。 森崴能源則有富爸爸正崴集團,上半年營收65.8億元,年增100.15%。法人預估,隨著台電二期風電專案進入海事工程認列期,今年第二季每股稅後盈餘(EPS)將季增104.7%。同時子公司富崴電力累積綠電轉供量達2.9億度電,既有簽約金額已達百億元,預估森崴售電業務2024~2025年營收年增78%~72%。 創業板的泓德能源上半年營收21.55億元,年增5.4%。今年將積極發展儲能、售電、電動車充電與相關設備銷售等領域,營收來源逐漸多元化,預估2024年儲能收入28%、光電收入69%、海外收入1%、其他3%。
生活
北市推光電板球場防缺電 預計2025年達12校
台北市教育局為增進節能減碳,自2023年推動學校太陽光電設備,截至目前為止共有149校設置,且積極設置太陽能光電球場,降低學生夏季戶外高溫熱傷害,教育局表示,預計年底完成5校建置,另因空間不足導致光電廠商無意投資之學校,將於2025年以1億元推動7校建置,總核定校數預計達12校。 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149校光電設置在2023年總發電量近4千萬度,相當於875座大安森林公園減碳量,回饋金逾1800萬,台北市位處盆地地形潮濕多雨且學校空地面積有限,教育局將以目前無活動中心或其他半戶外空間學校為優先,協助建置光電球場,提高北市太陽能發電量。 湯志民說,教育局目前已完成芳和實中、士林高商及明道國小3校設置,懷生國中及大安國小2校將於年底前完成,經光電廠商評估無投資效益且無活動中心之學校,教育局預計2025年投入1億元推動7校建置,總核定校數預計達12校。 因光電板皆設置在屋頂上,有校方認為恐傷害防水層,因此意願不高,工程科長黃一正表示,目前法律規範蓋新校舍都要有光電板,且光電板有助於降低室內溫度,校方意願也逐漸提升,會朝國小、國中、高中校園有光電的目標努力。目前漏水個案不多,廠商都會第1時間會做補漏及觀察,施作前也會跟學校確認原先是否有漏水狀態,防水保固契約為5年,若超過保固期則將由教育局支應。
缺電題材熱 15檔綠電重電股大盤點 名師:留意潛在風險
7月天氣愈來愈熱,日前台電在5日下午1點時測到尖峰時間用電達到4,118萬瓩,改寫歷史新高紀錄,用電高峰期提早來臨,顯示一般供電難以支應一般民生和工業所需,輝達、Google、超微等科技巨頭來台設廠,恐對本就捉襟見肘的供電量,帶來非常大的負荷,激勵本周隆銘綠能(3018)、達能(3686)等股票大漲狂歡。 因此從台電到重電業者、電線電纜業者、風光發電建置商,綠電憑證交易業者等,只要與電相關,都立刻集結起來想辦法發電、儲電。 目前民間發電最簡單、最快速、法規管制較低的方法,就是採用太陽能發電,只要解決用地需求和太陽能發電的配送問題即可,這刺激不少國內外廠商參與,包括隆銘綠能、達能、茂迪、天方能源、聯合再生、元晶、錸德、安集、倉和等綠電概念股本周大漲狂歡。 有了太陽能發電,就需要電線電纜運輸、儲能,更進一步拿太陽能來發電。在強韌電網計畫下,重電一哥華城首度進入千元俱樂部,士電、中興電、亞力等重電族群翻揚。強韌電網計畫也嘉惠電機電纜族群,超過12檔線纜族群向上攻堅。 由於不用肩負土地租金、免於和地主討價還價,更不用花大錢建太陽能板,輕裝迅捷的太陽能和綠電交易商,如森崴能源、泓德能源、雲豹能源、錸德等太陽售電能業者成為輝達等企業來台「固電」主要合作方向。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重電、太陽能、售電等電力概念股,都是具有想像的題材,惟需要留意的是,華城第一季只賺2.29元,可是同樣是千元股,台積電今年可以賺破40元,因此電力類股雖是當紅炸子雞,投資時須留意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