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308則
《國際產業》丹麥碼頭工人罷工 聲援瑞典工會對抗特斯拉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丹麥碼頭的3F工會在周二發表聲明,稱將支援瑞典技師工會對美國車廠特斯拉(Tesla)採取的罷工行動,並且拒絕為瑞典的車主客戶去卸載或運輸特斯拉所製造的汽車。 3F主席Jan Villadsen在聲明中說:「就像企業一樣,工會運動在保護工人的鬥爭中是全球性的」。他補充說,瑞典的IF Metall工會此前已經請求3F工會提供幫助。 3F工會說,丹麥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的罷工,將僅影響到銷往瑞典的汽車。 自今年10月以來,瑞典工會組織一直對特斯拉採取罷工行動,希望迫使該電動車廠與瑞典技師簽訂集體談判協定。
罷工 人工智慧威脅人類工作權
美英法陸續上演的罷工問題,毫無疑問是2023年經濟的一大危機。追根究柢是勞工不滿薪資跟不上通膨,擔心人工智慧(AI)搶人類飯碗也可算上一個新變數,因此強勢展開工作保衛戰。 英國2022年通膨率7.9%,創40年新高,逼得公共服務在內的各行各業勞工,以「生活成本危機」為由罷工,施壓資方調薪。2022年英國因罷工損失的工作天數為251萬天,來到33年高點,2023年料與去年不相上下。 歐美的勞資糾紛亦反映結構性問題。美國編劇工會5月發起罷工,演員工會7月跟進,寫下好萊塢63年來首見雙罷工。這些好萊塢影人除了要求加薪、串流平台分潤,還有一重要訴求就是對生成式AI應用設限,以免工作被AI取代。 隨著汽車業朝電動化轉型的時代來臨,電動車成為此次底特律勞資協商的焦點。例如通用汽車讓步,同意將電動車電池廠工人納入工會合約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才取消擴大罷工。

全球罷工潮來襲 供應鏈告急
美國工會勢力已今非昔比,近幾年來不斷發動罷工行動,顯示貧富差距擴大,令薪資待遇停滯不前的勞工積怨不斷爆發外,也反映出目前工會領袖作風,較過去更激進和更有策略來讓資方妥協。 除近期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針對底特律三大車商同時發動大罷工之外,近幾個月來從好萊塢編劇、護士、工廠工人到星巴克的咖啡師等多個行業的罷工行動是一波接一波,要求雇主調高薪資、改善福利和工作環境。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對底特律3大車廠發動罷工行動,根據安德森經濟集團(Anderson Economic Group)估算,截至第三周結束為止,這場罷工對美國汽車業已造成55億美元損失,超過本世紀任何一次汽車業罷工帶來的損失。 這波汽車業罷工潮也開始引發大量停工與裁員。福特、通用與Stellantis等主要車廠10月9日宣布再度裁員超過800人,這也使得UAW自9月中旬發動罷工以來,上述三大汽車公司的裁員人數累計已逾4,800人。 此外,汽車零件供應商也遭受波及,Sodecia Automotive Detroit在10月9日表示,143名員工將遭到暫時性裁員。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項報告指出,如果UAW罷工持續四周,密西根州預料將有15萬人失業。一些經濟學家也警告,若罷工持續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恐將升高美國經濟衰退風險。 在罷工行動維持約六周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終於讓通用妥協,在10月30日達成初步協議成為大贏家,也是汽車工人經過多年薪資停滯後的重大勝利。 底特律三大車商全部同意給工人加薪逾三成,結束這場歷史性罷工行動,但也因此背負沉重財務壓力。 專家認為協議讓車商大幅加薪,限制雇用低薪臨時工而使成本大增,尤其UAW這次成功後增加其對資方投資決策的影響力,未來三大車商更難以跟沒有工會施壓的電動車商特斯拉和豐田等外國品牌競爭。 知情者指協議令通用勞工成本大增,未來四年半增加70億美元負擔。福特上周表示其每輛車的勞工成本將增加850到900美元之間。 好萊塢編劇5月初開始發動罷工,原因是他們與各大片廠間的勞資談判破裂,後者包括派拉蒙、環球影業與華納兄弟探索公司等。 美國演員工會暨美國廣播電視演員工會聯合會(SAG-AFTRA)6月中也加入罷工行列,希望爭取到與編劇要求類似的合約條款,包括改善薪資福利與工作條件,以及針對AI拍攝使用設限與串流平台分紅比例提高等。 好萊塢演員與電影公司在11月9日達成臨時協議,結束長達100多天的罷工行動。不過,演員與編劇聯合罷工,不僅影響攝影師、木匠、製作助理與幕後人員生計,也拖累外燴、花店、戲服供應商與其他支援拍片的小型店家生意。由於這次罷工行動長達數月,導致電影公司明年之後的上映檔期出現巨大缺口,許多演員則被迫找第2份工作或不得不轉行。 據獨立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經濟學家克羅登(Kevin Klowden)估計,這場罷工行動對於加州、新墨西哥州、喬治亞州與紐約州等拍片重鎮帶來的經濟損失至少達到50億美元。

通膨和AI威脅 歐美掀罷工潮求生存
陸續上演的罷工問題,毫無疑問是2023年經濟的一大危機。美國底特律汽車城與好萊塢的罷工風暴,終於落幕;英國鐵路工會發起的30年來最大罷工行動,也隨著資方讓步劃下句點;但法國勞工繼抗議退休金改革後,又為了爭取加薪拒絕上工。 罷工潮席捲歐美,追根究柢是勞工不滿薪資跟不上通膨,擔心人工智慧(AI)搶人類飯碗也可算上一個新變數,因此強勢展開工作保衛戰。 英國鐵路工會選在10月初執政保守黨舉行大會前夕罷工,工會抱怨工作條件每況愈下,實質薪資因通膨倒退。保守黨10月大會期間不只鐵路工人,還有醫師等其他行業也加入罷工行列,要求提高待遇。 英國去年通膨率7.9%,創40年新高,逼得公共服務在內的各行各業勞工,以「生活成本危機」為由罷工,施壓資方調薪。2022年英國因罷工損失的工作天數為251萬天,來到33年高點,今年料與去年不相上下。 今年開年來至8月止的統計,美國因罷工損失的工作天數達741萬天,創2000年來新高。 歐美的勞資糾紛亦反映結構性問題。美國編劇工會5月發起罷工,演員工會7月跟進,寫下好萊塢63年來首見雙罷工。這些好萊塢影人除了要求加薪、串流平台分潤,還有一重要訴求就是對生成式AI應用設限,以免工作被AI取代。 隨著汽車業朝電動化轉型的時代來臨,電動車成為此次底特律勞資協商的焦點。例如通用汽車讓步,同意將電動車電池廠工人納入工會合約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才取消擴大罷工。 勞工對結構性改變的不安也受到政治人物的留意,美國總統拜登9月親自前往底特律,聲援罷工工人,但政壇與罷工工人的關係融洽是雙面刃。汽車業貢獻美國3%國內生產毛額(GDP),據高盛估計,UAW每延長罷工一周,美國第四季GDP季增年率就少掉0.05到0.1個百分點。 勞工專家指出,UAW發動罷工成功逼三大車廠就範,關鍵在勞力短缺。穆迪分析經濟學家貝格利(Justin Begley)說,「汽車工人試圖重新平衡公司內的權力動態,逼資方在加薪之類的權益讓步。」 儘管歐美罷工潮凸顯科技創新衝擊就業的隱憂,但世界經濟論壇曾引述調查指出,AI與電動車創造的就業機會,比它們取代的工作還多,只不過,很多勞工欠缺必要的技能。
美車廠罷工落幕 江興鍛Q4業績回溫
江興鍛(4528)因應大陸電動車快速崛起,去年打入大陸自主品牌電動車廠供應鏈體系,效應慢慢顯現,公司29日法說會上,宣示明年營收及獲利追求成長,法人估,營收將較今年成長10%~15%。 江興鍛今年受大陸日系車廠客戶需求下滑,及美國車廠罷工影響外銷,致使今年營收及獲利下滑,前三季合併營收14.22億元、稅後純益0.51億元、EPS由去年同期的0.63元降為0.6元。前十月合併營收15.82億元,年減22.24%。 江興鍛主管29日法說會前受訪指出,江興鍛因應大陸電動車銷售日漸增加,大陸日系汽車廠及零件業客戶,才剛跨足電動車領域,美國汽車廠日前罷工而影響台灣廠外銷,是前三季營收及獲利雙雙下滑的主因。 江興鍛主管指出,江興鍛大陸日系汽車廠客戶10月銷售增加,開始回補庫存,不過大陸日系汽車零件客戶拉貨還不積極,還好美國汽車廠罷工告一段落,客戶恢復正常拉貨,江興鍛去年打入大陸自主品牌電動車廠供應鏈體系,開始供應大陸二、三家電動車廠傳動系統零組件,今年營收占比從去年10%提高至13%,明年出貨還會再增加。 江興鍛主管表示,江興鍛11月出貨會比10月好,有機會回升至1.7億元,12月出貨端視客戶生產情況而定。目前看來,第四季營運優於第三季,全年營收及獲利都比去年衰退。明年台灣廠月出貨可從目前6千萬~7千萬元增加至7千萬~8千萬元,大陸廠出貨回升至1億元以上,明年營收獲利拚成長。

生活
交通新制變「行車地獄」 職業駕駛嗆:選舉投票日罷工
交通新制6月30日上路,違規記點制度加嚴、增加民眾檢舉違規項目,以及車輛未停讓行人罰6千元等規定,卻衍生許多爭議與亂象,近日一名計程車運將等行人13秒卻遭到開罰,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今(27)日表示,交通部若不正視出面處理,12月到民進黨中央抗議,明年1月13日選舉投票日全國職業駕駛罷工。 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理事長劉鴻樟指出,6月30日交通新制上路,駕駛發現行人走行穿線直接闖紅燈,認為汽車必須禮讓沒有危機意識,例如日前台南發生一名計程車駕駛看到女子站在斑馬線準備過馬路,等了13秒,女子沒有要過還退出斑馬線,駕駛才往前開車,卻被員警攔下來開罰。 劉鴻樟不滿說,該計程車已經按規定停讓行人,行人沒有過馬路的意願,員警如何判斷駕駛沒有禮讓,真的很奇怪,類似案例很多,這樣不是很莫名其妙嗎?駕駛到底要如何開車,如果檢舉制度不修法會沒完沒了。 劉鴻樟表示,交通部加重不禮讓行人罰鍰上限,造成駕駛無法正常工作,部分駕駛因為民眾頻繁檢舉,出現神經性緊張,甚至有憂鬱症狀,情緒不穩定,且有很多民眾及政府官員不清楚新制法規上路,造成駕駛人的「行車地獄」已嚴重影響到職業駕駛的生計。 目前職業駕駛包含計程車、物流、遊覽車、聯結大貨車約40萬人,劉鴻樟呼籲執政黨政府正視檢舉的問題,交通部要出面處理,6月30日交通新制上路問題發酵至今,必須予以修正重審,若不處理,將在12月中先到民進黨黨中央抗議,並在明年1月13日選舉投票日發起罷工表達抗議。

罷工薪水照領
新聞提要■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與底特律三大車廠的談判可謂是大獲全勝,不但得到加薪25%的承諾,參與罷工者還可獲得每日100美元的補貼。 精句選粹■Detroit automakers expected to pay workers about $100 a day on walkout. 福特汽車(Ford Moto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以及克萊斯勒(Chrysler)母公司Stellantis同意提供車廠員工在罷工期間的補償,這是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在與底特律三大車廠達成勞資協議後爭取到的最新福利。 消息人士指出,就工會與車廠的抗爭歷史來看,停工還可照領薪水,實在是相當少見的情況。 知情人士透露,在底特律三大車廠任職、參與罷工的UAW成員,可獲得罷工期間每日平均略高於100美元的補貼,換言之,參與UAW罷工者,除了原先獲得自該工會基金支付的每周500美元之外,還可擁有一筆額外收入。 美國三大車廠旗下逾4.5萬勞工大約停工六周。這段期間暫時被底特律車廠裁員的工會成員,預料也可收到類似補貼。 UAW談判大獲全勝 UAW在9月中起展開史上首次三大車廠聯合罷工行動,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與周旋之後,福特、通用汽車、Stellantis最終讓步,UAW可謂是大獲全勝,達成未來四年大幅加薪25%的勞資協議,並且提供生活成本調整以及改善其他福利。 UAW主席費恩(Shawn Fain)一再提到,UAW的下一步行動就是瞄準尚未有工會的車廠,特別點名特斯拉(Tesla)及豐田(Toyota),打算組織這些車廠員工加入工會。 事實上,底特律三大車廠的妥協已為其他車廠帶來壓力,在美汽車業掀起調薪潮。豐田率先宣布美國廠工人時薪大幅調漲約9%,將達到最高工資所需的時間由原先的八年縮短至四年。本田(Honda)隨後跟進,在11月宣布將為美國勞工加薪11%,自2024年1月生效。 汽車業掀調薪潮 韓國車廠現代汽車(Hyundai)11月13日也公布,自2024年到2028年間,美國阿拉巴馬州組裝廠的4,000名時薪工人薪資將調漲25%,另提到2025年投產的喬治亞州電動車廠,表示該廠工人可享有更優沃的薪資。 加薪消息頻傳,凸顯車廠在擔憂自家勞工參與UAW的考量下,紛紛先下手為強,自動加薪以拉攏員工的心。 費恩談及豐田加薪時指出,「豐田並不是出自他們的善良,而是因為該公司知道我們即將找上門來。」 豐田對此回應表示,組織工會的決定最終仍取決於員工,該公司有著「為員工提供穩定就業和收入的傳統」,並且藉由雙向溝通,「我們致力於提振士氣」。 專家認為,車廠的調薪行動旨在阻擋UAW試圖串聯其他車廠工人的策略。費恩也直言,那些沒有工會的車廠高層「嚇到了」,主動替自家工人加薪。他還稱,UAW這三個字母代表「不客氣(You Are Welcome)」。 UAW先前為此次大罷工預備8.25億美元的資金,作為每周向罷工者提供每人500美元補助所用。但一些參與者透露,罷工行動已令他們財務吃緊。 福特密西根州組裝廠員工庫柏森(Nara Culberson)參加約40天的罷工,坦言「這個過程很辛苦」。在罷工期間,她曾試著找工作來補貼收入,卻苦無機會。 UAW與車廠的臨時協議須取得車廠勞工同意,預料一旦通過,UAW成員還可再得到一筆5,000美元的合約核准獎金。

逢黑五購物旺季 亞馬遜、梅西百貨遇罷工襲擊
隨著購物盛事「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開跑,德國服務業工會(Verdi)呼籲會員向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發動罷工;梅西百貨(Macy`s)於華盛頓州的400名工人也將罷工三天。 路透報導,Verdi呼籲會員自23日晚間至24日(黑色星期五當日)全日在亞馬遜於德國的五個物流中心發起罷工;亞馬遜於...詳全文(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
亞馬遜西班牙物流員工要求加薪 擬「網購星期一」罷工
西班牙工會「工人委員會」(CCOO)今天呼籲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在西班牙的2萬名倉庫和送貨員工,於11月27日「網購星期一」及次日進行罷工,以要求加薪和改善工作條件。 西班牙亞馬遜(Amazon.com)實施一天3班制,工會呼籲每班各罷工1小時。 工會秘書長哈波(Douglas Harper)對路透社表示:「這是象徵性,但只是第一步,我們將來會考慮採取其他行動。」 工人委員會要求亞馬遜改善勞動安全和解決西班牙工作場所的風險、增加人力資源的員工,並提高工資。他們表示,目前的工資水準並未反映實際的工作量。 亞馬遜當地發言人在給路透社的聲明中表示:「我們在西班牙各地的員工已擁有安全、現代化的工作環境,其工資和福利也具有競爭力。」 「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 )是感恩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這對零售商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消費者重返工作崗位,開始訂購耶誕禮物。 歐洲民眾雖然不過感恩節,但網路零售商也會做打折促銷,並推出與美國類似的特別優惠。 大西洋兩岸的物流員工抱怨工作條件欠佳和組織工會,已開始對亞馬遜造成壓力。儘管10月有加薪,但本月稍早英國亞馬遜仍有一群員工進行罷工。
工會通過新合約 底特律3大車廠大罷工終告落幕
福特、通用和斯特蘭蒂斯集團的工會今天宣布,他們工會的工人已經同意大幅加薪的新合約,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歷史性的工人罷工終告落幕。 聯合汽車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新聞稿指出,福特(Ford)、通用(General Motors)和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的聯合汽車工會會員以64%的票數支持這些合約,代表3家公司首次同時罷工正式結束。 聯合汽車工會主席范恩(Shawn Fain)表示:「會員已經發聲,經過多年的削減開支、長達數月的挺身罷工(Stand Up)行動以及數週的糾察線,我們已為美國汽車工人扭轉了局面。」 范恩表示:「挺身罷工只是開始,現在,我們把罷工力量和我們的戰鬥精神帶到我們代表的其他行業,帶給數以百萬計準備站起來為更好生活方式而奮鬥的非工會工人。」 這項協議是數十年來汽車工人最慷慨的加薪,包括將時薪提高25%,聯合汽車工會表示,在生活成本和其他調整之後,這將導致工資上漲至少33%。

冰島總理帶頭罷工
新聞提要■成千上萬名冰島婦女在10月24日走上街頭,爭取性別平等,冰島女總理雅各斯多提爾也加入罷工行列,聲援婦女同胞。 精句選粹■Women across Iceland, including the prime minister, went on strike Tuesday to push for an end to unequal pay and gender-based violence. 儘管冰島連續14年被世界經濟論壇(WEF)評選為全球性別最平等國家,但男女依舊同工不同酬,且多達4成女性曾遭遇性別暴力。包括冰島女總理雅各斯多提爾(Katrin Jakobsdottir)在內的數萬名冰島婦女,10月稍晚參與一場有將近50年歷史的婦女罷工運動,爭取性別平等。 抗議性別薪資差距 名為「女性自主休假」(kvennafri/ Women's Day Off)的罷工在10月24日登場,目的在抗議冰島社會持續存在的性別薪資差距和性別暴力問題。這是冰島自1975年來的第七次婦女罷工運動,同時也是48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並且是首次全日停工,藉以呼籲外界正視性別不平等問題。 1975年10月24日將近90%的冰島婦女離開工作崗位,走上街頭要求性別平等,該次罷工促使冰島國會在隔年立法保障男女薪資平等。 今年的婦女罷工是由40個組織團體策畫,其中包括冰島最大公務員工會「冰島公共工會聯合組織」(BSRB)、冰島婦女協會聯盟,以及冰島護士協會等。 活動以「這叫做平等?」為口號,鼓勵婦女和非二元性別人士在當日放下有薪或無薪工作,包括照顧小孩和做家務,藉以「證明她們對社會的重要貢獻」。男性則被鼓勵在家或職場承擔額外的工作量,展現他們的支持,好讓伴侶和同事參加罷工。 總理雅各斯多提爾事前便向媒體表示,罷工日她將拒絕工作,並希望政府部門的其他婦女一同響應,與冰島的婦女團結一致。 雅各斯多提爾說:「冰島尚未實現全面性別平等的目標,我們仍在解決性別薪資落差和性別暴力,到了2023年還有這樣的問題令人難以接受,這是政府一直以來的優先處理事項。」 總理重申 與婦女團結一心 總理辦公室發言人證實,雅各斯多提爾當日並未處理公務,並將原訂24日舉行的內閣會議延期,重申她與冰島婦女團結一心。占總理辦公室職員比重三分之二的女性員工,當日全部參加罷工活動。 雅各斯多提爾24日受訪時強調,冰島爭取性別平等的進展過於緩慢,「看看全世界,可能要花300年才能實現性別平等」。 儘管冰島被視為是性別平等的全球領導者,今年寫下連續14度被世界經濟論壇評定為全球性別最平等國家紀錄,但罷工策畫組織認為,冰島仍存在一些重大問題。 BSRB主管史斯格里姆斯多得(Freyja Steingrimsdottir)表示,「外界談論著冰島,冰島就好像是平等天堂,但平等天堂不應該存在21%的男女薪資落差,也不應該有40%的婦女一生曾經遭遇性別暴力或性暴力,這不是全球各地婦女所追所求的事。」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報告,冰島的薪資落差比部分歐洲國家還大,包括義大利和比利時等。2018年冰島大學的研究發現,冰島4成女性一生中曾經經歷性別或性暴力。史斯格里姆斯多得表示,冰島享有性別平等全球領導者的美譽,就應該要負起責任,「不辜負外界的期望」。

客戶恢復下單 車用成品喊衝
隨著疫情結束、美國車廠罷工落幕,艾笛森(3591)表示,無論是照明或是車用成品客戶,從過去的不願下單,轉向積極下單,照明的能見度達1.5~2個月,車用成品只要確定型號,下單量就是一個循環起跳,能見度達一年,公司樂觀看待第四季至2024年度展望,車用成品成長可望勁揚20%以上。 艾笛森17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對於2024年度營運釋出樂觀展望,副總經理暨發言人許正典表示,模組及成品的需求一直都在,隨著新冠疫情結束、美國車廠罷工落幕,整體大環境趨於緩和,無論是照明或是車用成品客戶,從過去的不願意下單轉為積極下單,且2023年車用基期也低,因此公司對第四季至2024年的需求偏向樂觀。 許正典指出,2023年前三季受到美國車廠罷工影響,導致車用成品需求放緩,上游供應鏈拉貨也被要求放緩,然10月罷工已正式結束。 從能見度來看,照明成品的能見度達1.5~2個月,車用成品則是一個長期的概念,確認型號之後,下單量就是一個循環(Cycle),一整年度的訂單量看得到。許正典預期,公司的車用成品除了霧燈之外,也會鎖定體積不大的燈型,擴及到其他車種,預估車用成品2024年出貨量可望成長20%以上。 LED照明成品則從室內燈,擴散到室外的路燈、太陽能光伏路燈,公司過去幾季與上市櫃公司合作ESG節能方案,也獲得正向反饋,植物照明亦將在2024年度開始出貨,預估2024年出貨量也可望大幅成長10%~15%,整體平均成長幅度上看20%。 許正典強調,艾笛森從元件起家,逐步延伸至LED模組及成品,未來的布局仍將環繞在成品及模組上,艾笛森認為,客戶雖然採購的是模組或成品,但透過客戶端的需求,公司可回推搭配或是建議採用的元件,如此提供的產品比較全面,也是艾笛森優勢所在。 艾笛森2023年上半年擴建車用成品全自動組裝線,第三季投入生產,美國車廠罷工致車用成品稼動率不及80~90%,第三季車用成品毛利率因而低於照明成品。 艾笛森第三季照明成品營收達35%,車用成品約26%,公司累計2023年前三季稅後純益4,10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31元。

赴韓注意!勞資談不攏 首爾地鐵可能在這天停駛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首爾地鐵工會代表15日表示,計畫將於1周後的11月22日開始大罷工,主要是不滿資方的裁員方案。 經營地鐵路線1到8號的首爾地鐵公司(Seoul Metro)有3個工會,其中最大的那個在首爾市政府前面宣布此罷工活動。這個韓國大型工會KCTU旗下的地鐵最大工會,上周曾進行過兩天的罷工示警預告。 工會訴求是抗議這家由市政府所經營的地鐵公司,要大幅裁員13.5%的人力,也就是2,212名員工將會丟掉飯碗。但公司希望最晚在2026年之前,能解決長期赤字的問題。 累計虧損高達18.4兆韓元,約140億美元的首爾地鐵公司表示,為了要讓管理正常化,裁撤工作人員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工會則反駁,大幅度裁員可能會造成安全出狀況。 據悉,資方本來今年只要多增272名新員工,但勞方的工會有異議,要求公司在年底前得增添868名新人,因為有老員工將退休會空出多的職位。首爾地鐵公司的長期政策其實是遇缺不補,以達到削減人力的目的。 抗議的工會代表指出,雖然已向公司事先提出兩天的預定罷工警告,但資方高層卻沒有作為且無意解決。倘若首爾市政府以及公司選擇對抗與鎮壓的方式,以取代對話跟談判,那麼從11月22日開始的全面性罷工活動,恐怕將無限期一直進行下去。 外界擔心首爾地鐵會不會從22日就停駛不再開,韓媒認為應該不會,資方應該會採取減班或緊急調度人力來支援。這場大罷工若真的上演,只會有加入上述KCTU大型工會的成員參加,剩下兩個較小的工會,不會跟著一起罷工。

好萊塢演員工會罷工 落幕
繼編劇工會之後,代表16萬好萊塢演藝人員的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8日也與代表片商資方的AMPTP達成臨時協議,結束118天的罷工抗爭,停擺半年的好萊塢終於可以完全回復正常運作。 美國演員工會宣布,與美國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AMPTP)達成的臨時協議,8日投票無異議通過。長達118天的罷工行動,於9日午夜零時劃下句點。 演員工會與網飛、迪士尼、華納兄弟、亞馬遜等製片公司及串流業者組成的協商代表,歷經數周密集談判後終於達成協議。 工會透露,這只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3年合同,內容包括調高基本薪資、串流業者同意支付「串流參與獎金」(streaming participation bonus)。 該合約並針對未經授權的AI生成影像提供保護。這也是好萊塢演員參與罷工的主要動機之一,他們擔心會被「數位替身」搶飯碗。 美國演員工會8日晚間告訴工會成員:「我們達成的合約,能讓各領域的SAG-AFTRA成員建立永續職涯。」美國演員工會的全國理事會預定10日開會審查這份臨時協議,其他細節將在會後公布。 這波好萊塢罷工潮,最先由美國編劇工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於今年5月發動,在演員工會加入後,是好萊塢63年來首度出現雙重罷工。編劇工會9月與片商資方達成初步協議後,結束長達148天罷工。 除了編劇和演員外,其他影視相關從業人員、服裝設計、美髮師等都加入罷工行列,好萊塢全面停擺重創加州洛杉磯經濟。其他如喬治亞州、新墨西哥州等好萊塢製片重鎮,也連帶受到衝擊。
演員工會與資方達成協議 好萊塢罷工落幕
繼編劇工會之後,代表16萬好萊塢演藝人員的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8日也與代表片商資方的AMPTP達成臨時協議,結束118天的罷工抗爭,停擺半年的好萊塢終於可以完全回復正常運作。 美國演員工會宣布,與美國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AMPTP)達成的臨時協議,8日投票無異議通過。長達118天的罷工行動,於9日午夜零時劃下句點。 演員工會與網飛、迪士尼、華納兄弟、亞馬遜等製片公司及串流業者組成的協商代表,歷經數周密集談判後終於達成協議。 工會透露,這只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3年合同,內容包括調高基本薪資、串流業者同意支付「串流參與獎金」(streaming participation bonus)。 該合約並針對未經授權的AI生成影像提供保護。這也是好萊塢演員參與罷工的主要動機之一,他們擔心會被「數位替身」搶飯碗。 美國演員工會8日晚間告訴工會成員:「我們達成的合約,能讓各領域的SAG-AFTRA成員建立永續職涯。」美國演員工會的全國理事會預定10日開會審查這份臨時協議,其他細節將在會後公布。 這波好萊塢罷工潮,最先由美國編劇工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於今年5月發動,在演員工會加入後,是好萊塢63年來首度出現雙重罷工。編劇工會9月與娛樂巨頭達成初步協議後,結束長達148天罷工。 除編劇和演員外,其他影視相關從業人員、服裝設計師、美髮師等都加入罷工行列,好萊塢全面停擺重創加州洛杉磯經濟。其他如喬治亞州、新墨西哥州等好萊塢製片重鎮,也連帶受到衝擊。 好萊塢雙重罷工打亂影視拍攝進度,網飛夯劇《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ABC熱門喜劇《小學風雲》(Abbott Elementary)被迫暫停。《沙丘:第二部》(Dune: Part Two)、《不可能的任務8》等鉅片延後上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