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7則

你想當「小確幸族」還是「資產先生」?
「修禾,你買房子了嗎?我已經買了,接下來要面對30年的房貸……」一次同學會,我的朋友Jerry跟我聊到置產的話題。 「有,跟你一樣,我在前年也買了房子。」 「房貸占了我近一半的薪水,接下來得好好的工作,努力還貸款。」Jerry跟我說了許多煩惱:「目前還有孩子要養,真懷念學生時期,不用煩惱金錢的生活……」 事實上我跟Jerry很像,在大學畢業以後,都是從零開始,沒有人脈、資源,也沒有什麼本金可以運用,我有的只有在大學時期,在研究室打工所存到的10萬塊臺幣(這的確是我自豪的事,犧牲玩樂時間,靠自己雙手努力「存到」的錢)。 我們一畢業就開始賺錢、投資股票,一樣結了婚,也買了房子。 唯一不一樣的是:這位朋友需要繼續努力工作,才能付得起房貸與照顧家人。 我則是用美股股票的股息,來支付房貸與生活費,所以貸款再久,我都不用煩惱。且股息每年都成長,讓我可以支付更多房子的貸款。 在這我們把Jerry這類型的朋友,視為「小確幸族」的代表,人生就是為了追求不斷的小確幸,而沒有真正自由、活出自我的一天。注意,我沒有要批評這樣的人生,這種人生也會很充實,途中也可以找到很多快樂,只不過人生有1/3都奉獻給工作,每天下班後1/3的時間,都在煩惱金錢怎麼運用,最後的1/3則用來睡覺,不知怎麼跳出這個循環。 另外我有個培訓的學生,幾年後他結了婚跟我說:「修禾,接下來我的目標是生四個孩子,因為我的被動收入,已經可以撫養並支付四個孩子長大所需的費用了!」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有點驚訝,驚訝的是這年頭想生這麼多孩子的人已經不多了,但我並不驚訝用被動收入養孩子這件事。 這一類注重資產成長的人,我會稱他們為「資產先生」! 後面章節,我會化身為「資產先生」,藉由與小確幸族「Jerry」的對話,讓大家了解累積財富的關鍵。 在這先跟大家說聲,我本身並不優秀,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在學校很多成績低空飛過,雖然也念了碩士,但都僅是勉強畢業。 去過一些公司上班過,但都發現自己不太適合為了別人工作(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這不一定是你的問題),甚至因為英文太差,被公司主管認為,在他認識的年輕人當中,英文這麼差的人,真的很少見(我去美國找過投資暢銷書作家瑪麗.巴菲特並一起共進早餐,她很驚訝我怎麼都不會講英文)。 過去的我也不擅長跟別人聊天、講話,每一次跟別人說說話,就會擔心自己的表現,這消耗了我大量的精神跟體力。 然而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可以成功,確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也能讓每一個人不知不覺的越來越有錢,最終能夠過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變有錢」,跟你的學歷、工作經歷、投資經驗、人脈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如果有這個方法,那為什麼我不知道?這樣的話,每個人用這方法,都能成功嗎?」我相信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所以這也是你拿起這本書的原因。 為什麼我會想要寫這本書呢?因為我想透過分享這本書的觀念,來幫助大家。也因為平凡的我做到了,所以我相信你也一定能做到! 只要專注在你的「資產」這個簡單的法則,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這段話絕對不是我在誇飾,而是我發自內心的相信,相信每個人都能透過這個法則,擁有自己人生中的主導權,過上有選擇權的人生。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曾經問過巴菲特:「如果你的方法這麼有效,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去做?」 巴菲特回答:「因為沒有人想要慢慢變有錢。」 看到上面的話,不知大家有什麼感覺?一開始我們需要建立正確的心態很重要,欲速則不達,但是不用擔心,這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首先先放輕鬆,放下你對於金錢的焦慮,我會協助「你」達到自己人生的目標。實際上,你只要願意付出5到10年,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自由,不用再工作30年以上。

股票不是數位遊戲 美股達人分享價值投資「ABC三步驟」
「股票是真實的生意,而不只是數位遊戲。我們得把它當作事業來做。」 資產先生拿出了一張白紙,「接下來我們要來介紹投資ABC三步驟,讓投資的方向比較明確。」 想讓投資獲利長期穩定、持續成長,首先我們要先準備一份口袋名單,也可以說是觀察名單,這份名單是自己收集喜歡的好公司。 分辨一間公司是不是好公司,我們可以透過接下來的ABC系統檢視: 首先,透過篩選好公司,決定要買什麼。你可以先列出想要買的股票,以建立50支真正賺錢的好公司為目標,建立自己的採購清單,這樣你隨時可以替換。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股票得要從你的知識圈選出來。 什麼是知識圈呢?前面我們說過「投資就是當公司的合夥人」,在知識圈內的股票,就代表如同一個合夥人了解公司的業務一樣,你知道公司靠什麼賺錢、在產業中的位置是什麼……你也就知道自己為什麼投資,不會人云亦云。 巴菲特曾說過:「挑選你知識圈裡的產業,你才有能力、動力及興趣看懂公司財報,了解公司的運作模式。」 公司透過什麼方式賺錢?最近公司遇到哪些狀況?當你對這些了然於心,對公司的信心也就程度越高,就越不會受到新聞、旁人的耳語與「建議」所動搖,導致亂了投資陣腳。甚至,危機就是轉機,當非理性的市場逐漸開始時,正是你等待已久、可以趁亂撿便宜的最佳時機。 假如還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建立自己的採購清單,我們可以參考13F持倉報告的資料,從巴菲特投資的公司當靈感。需注意的是,13F持倉報告是屬於事後型的報告,主要是用來找股票靈感用。 簡單來說,篩選好公司可以參考以下: 1.公司概況 我們可以先到這間公司的官方網站看,看公司的背景、歷史、產品、服務、市場地位、財務狀況等等。另外也可以收集一些社交媒體的新聞資訊,不過新聞得做一番整理,不能全信。 2.文化背景、價值觀 我們可以先了解一間上市上櫃公司是以三個元素組成: 高層(資方)、員工(勞方)、股東。 不過我們不是在找工作,不能把自己定位在員工的角色,公司的環境、員工福利等等訊息比較其次。 我們要投資的不是對員工很好的公司,而是要投資對股東好的公司,另一方面也可以留意公司高層的持股比例,因為一般來說高層持有公司的股票,其利益跟股東也會比較接近、自然也會比較為股東著想。 投資要試著改變自己的定位,因為我們是要投資,所以得把自己想像成老闆(高層)去衡量一間公司,久而久之你的視野也會變得不一樣。 3.公司前景 最後我們也要評估公司的未來,包括公司的增長潛力、市場機會、競爭優勢等等。這些我們可以透過相關報告,比較這間公司在產業中有什麼優勢、比其他同類型公司厲害在哪,來判斷公司的影響力。 在這一階段需要大量的資料研究,也考驗你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是價值投資不簡單卻也有價值的地方,不簡單在於我們需要花時間心力深入了解一間公司,從這些資料判斷這間公司的好壞;有價值在於透過價值投資,我們對於股市和產業的了解,將不再止於新聞報導的表面和價格而已。 不過無論如何你會發現這些和股價沒什麼關係,因為篩選好公司需要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評估,而非單看價格,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投資的公司。 Access雖屬「準備工作」,但我們應該立即行動,比如找哪些股票是好公司,ABC策略中,A是最重要的,等待試著判斷要不要做這件事情,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不管結果怎麼樣都還是要做這件事,早點行動反而比較好。 知道要買什麼了,那麼什麼時候買?不過在估價之前要記得:「通過10年財務報表分析的公司,才可進入估價。」分析10年的財務報表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股票表現,一間公司得經得起10年的考驗,才能夠被視為可能的好公司,也才能被估價。 多數時候,價值投資者都在股市中「等待」,但等的不是價格最低點,而是低於價值,也就是等待合理價。 那如果我關注的公司價格,遠遠高於價值怎麼辦?很簡單,看別家公司。 我們的口袋名單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仔細找找有哪些機會,如果整體都不適合投入,我們可以採取定期不定額的方式,買少一點就好;如果有好的機會就買多一點。 這裡講的「現金流」,指的是「賺到的錢」。並將「賺到的錢」拿去「再投資」股票,創造錢滾錢的複利。 賺到的錢有分為三種: 1.股票賺到的價差。 2.股票配發的股息。 3.美股選擇權賺取的現金流。 「賺價差」的概念很好理解,就像是股價買低賣高,但這也是現金流當中,最無法掌握的的一個項目。時間越長,越能賺到價差。透過長期投資,通常真正賺錢的公司,都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價差的收益。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股息」與「美股選擇權」帶來的現金流,因為穩定、確定性比較高。 股息的現金流,在之後的單位會詳細介紹。而美股選擇權是一種特有的金融商品,巴菲特也常使用選擇權,為自己公司創造額外的現金流,巴菲特的網站也公布過,曾經使用長期的選擇權策略,為他某一年創造45億美金的現金流,所以可以了解這是一個強大的投資工具。 從ABC系統我們可以學習到,價值投資的核心很簡單,就是用合理的價格買進真正權錢的公司,並且把現金流再投資! 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 Jerry:「我有個疑問,價值越高,我們就越有可能賺錢。那麼,我要怎樣才能找到價值最高的股票,賺最多錢呢?」 資產先生:「最主要還是觀念要轉,要把投資股票當作在經營公司。」 價值投資就像加入一家公司、投入某種業務。買股票這個行為,是幫我們擁有公司資產的管道或工具。簡單來說,我們購買這間公司的股票,就如同參與這間公司的經營。 我們不是「投資一檔股票」,而是「參與一種事業」。當思維轉變過來時,你自然而然會問:「怎麼將公司的產業發揮到最大價值?」或「公司有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嗎?」 這就好比原本我們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去尋找好吃的食物,這是消費者。但當我們成為餐廳的合夥人,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把一道菜做得更好吃?這樣的菜受不受大眾的喜愛(市場接受度如何),總不能做出只有自己愛吃的菜,別人都不喜歡,那就開不成餐廳了。 評估公司價值的方法相當複雜,這裡我們先來參考巴菲特的做法。巴菲特評估一間公司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如果所評估的「價值」沒有可參考的市價,他對合夥人說過,他們估的價值不應該是公司未來的價值。 在商場上,控股型投資通常會有兩個主要估價方式,可以視為「價值」評估的參考指標: 1.過去和未來的獲利能力。 2.資產價值。 但一般人怎麼評估一間公司的資產價值?你可以從每間上市上櫃公司都必須公開讓所有人看得到的「資產負債表」開始練習。在不考慮公司未來的獲利的情況下,@帳面價值@就是公司真正的資產價值。 帳面價值怎麼分析? 「我頭都暈了!原來投資還得懂財務報表怎麼看呀?」Jerry聽到這裡感覺自己頭都要冒煙了,想起以前修過會計,看到這些報表頭就大。 資產先生:「其實你自己在看的時候,不一定要經過這麼複雜的計算,重點是要看懂數字背後的意思,最起碼你得看出這間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 估價的過程與投資的績效息息相關,也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步驟,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曾對學生說:「如果你的估價工作做得好,而且判斷正確,市場先生會獎勵你。」 那什麼是帳面價值? 資產-負債=帳面價值 要評估一間公司真正的價值,並非看公司表面的獲利,而是可以專注公司獲利後,可以真正累積多少資產,而這個資產扣掉負債,就會得到「帳面價值」。 「你認為這間公司值多少錢?」,這句話你可以把它當作「賣掉公司後可以拿到的價值」。 投資是長期作戰,是測試耐力的馬拉松,而不是短期的高風險炒作。不管是初期沒有經驗的人,或是已經持場多年的老手,都面對著股市的未知,老手的確經驗豐富,但那些跌跌撞撞中累積的經驗,有時候投資者身在其中,自己都無法察覺問題出在哪,因此誤打誤撞繼續贏了幾回,卻在沒想到的時機重重摔跤。 根據研究指出,我們人一天會思考約6萬次,而這些次數的內容都是亂無章法,重要或不重要的資訊,內心情緒的眾多想法都會糾纏在一起,大腦存活,也通常選擇犧牲「正確性」來換取「速度」。 辛辛苦苦用勞力賺的錢,不容易,要累積到一定的量,更需要時間;但要讓它們消失卻是只要一瞬間,只要一顆依照本能捷思的大腦、和一套依照感覺的投資策略…… 能讓自己在股票市場中穩穩獲利的方法,就是專注在公司價值,並跟隨擬定好的投資策略,避開情緒化做出衝動決定。追尋價值、堅持策略的投資,可能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回報,但是如果能夠堅持下去,你獲得的回報可能會很高。 更重要的是立刻行動。美國著名勵志演說家吉格.金克拉說過一句我一直奉行的話:「你不用等到很厲害才開始,要先開始才會變得很厲害。」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等待:等待更好的時機、更好的機會或者更好的準備。然而,有時候等待可能會阻礙我們取得成功的機會。 我們應該等「準備好了」還是馬上行動呢? 理論上,萬事俱備再行動當然是最好的,然而現實是世界隨時在變動,投資的風險不可避免;甚至也沒有所謂的完美的正確時機,只有事後諸葛,永遠不會有「準備好了」的那一刻。 因此我們應該及時行動,並通過實踐學習和成長。 你當然應該在投資或創業之前,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風險管理計畫;在做出決定時,你也要相信自己做事前功課的能力,仔細考慮自己的目標、情況,但是永遠不要等到「準備好」才開始。 想實現財務自由,就現在開始投資、存錢,創造被動收入吧! 勇敢地開始行動,邊做邊學,實踐才會讓原石打磨得更亮。

低量潮看三大止跌訊號
美國財報季有驚喜也有驚嚇,如Amazon、Intel上漲,Google、安森美走跌,主要重點在於市場對財測是否埋單。三大指數中僅剩下代表科技類股的Nasdaq尚未跌破過二四○日均線,道瓊指數跌破二四○日均線與五月中旬低點,全年報酬率轉負,S&P 500指數有三個交易日收盤價在二四○日均線之下,等同於回到第二季平台整理區上緣,需特別留意三大指數的月KD指標,已是全面交叉向下狀態。 費城半導體指數近日也回到二四○日均線震盪,為上半年整理區間上緣,而反應美國中小企業的羅素二○○○指數,不僅是領先破低,且等同回到二○二○年第四季的水準。聯準會十一月一日將做出利率決策,然而在長天期公債殖利率攀高的背景下,實質等同升息效果,市場預料以按兵不動機率為高,不過第三季GDP四.九%,加上九月CPI等通膨相關數據,年底前是否再升息還有變數。 被外媒稱為「絕地七騎士」的七檔重量級權值股,是S&P 500指數今年漲勢的最大推手,其餘四百多檔個股多數下跌,對比羅素二○○○指數破底,顯示在高利率將延續一段時間的環境下,大型科技股財務體質、獲利能力與營運展望屬相對健全,然而中小型股恐相對難抗衡,另外,也反應市場對風險的規避性,在政經局勢不穩下,投資績優股會比較安心。 美國財政部表示,由於歲入高於原先預期,假設年底現金餘額為七五○○億美元的情況下,本季將借貸七七六○億美元,低於七月底預估的八五二○億美元,也低於華爾街的預期,或能讓債市短暫鬆一口氣,不過該金額仍是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且預估數字顯示明年首季債務發行量為八一六○億美元,聯準會也持續執行量化緊縮政策,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突破五%過後,接下來除了誰持續購買國債之外,還必須觀察殖利率是否有再次走升的可能。 日本央行決議維持超低利率政策不變,聲明中也表示鑒於國內外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極高,有必要適當提升靈活性,十年期公債目標水準仍維持在○%,不過原本一%上限改為參考,雖然是放寬殖利率管控政策的彈性,然而調整幅度低於市場預期,日圓兌美元回貶至一五○,美元指數維持在一○六.五上下震盪,新台幣則貶值至今年新低近三二.五元。 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四.九%,從季對季成長率的比較來看是增加的,但是十月製造業PMI再次回落至五○以下,低於市場預期,縱然有部分是因為十一連假的季節性因素,然而也代表著復甦依舊相對疲弱,除了持續留意大型房地產商的財務危機之外,富士康遭到中國官方查稅,鴻海股價跌破百元以及平台整理區,後續效應須持續關注。 德國與法國股市跌破二四○日均線後震盪;德國股市持續力守三月低一四四五八點,而法股則已跌破三月低點;亞洲股市方面,日股姿態相對較高,力守十月初低點,不過六○日均線轉為下彎,韓股跌破三月低點後,仍持續向下探低,逼近去年收盤位置,中國股市近日反彈,其中上證指數再次面臨三○○○點保衛戰,港股仍在下跌軌道當中。 台股加權指數雖一度跌破萬六整數關卡,不過仍力守在二四○日均線之上,已屬相對強勢,外資連續四個月賣超,且連續三個月超過一○○○億元,全年轉為淨賣超,自營商包含避險今年賣超金額還高於外資賣超,然而投信不離不棄,今年買超金額突破二○○○億元,指數型基金、政府撥款加上八大行庫,為主要買盤動能來源。 新台幣貶值幅度相對較輕但不會獨強,台股也是,能否順利止跌回穩,與國際股市必有一定程度的連動,尤其是費城半導體指數,除了外部力量之外,可觀察基本面與籌碼面,財報是回顧、法說是展望,第三季在新台幣貶值的背景下,對以科技業為主的台股而言是加分項,NB/PC復甦、智慧型手機谷底已過,幾乎成為共識,籌碼則可多留意官股動向。 美國對中國的晶片禁令升級,且沒有緩衝期,使得第二季領軍上攻的AI相關個股,近期反而成為修正的主要災區,盤面上無主流類股引領,僅為類股輪動格局,從網通、記憶體、IC設計到近日的PA,加上成交金額萎縮,然在系統性風險未擴大之前,個股仍可各自依據題材、業績、籌碼表現。淺水無大魚,建議可多觀察適度等待、擬定戰略再出手,會相對安全且進退有據。(全文未完) 文/黃俊超 ◎封面故事:台積電贏家 成長動能無虞 ◎特別企劃:官股救火隊 買盤助彈 ◎焦點議題:比特幣大漲 板卡冷錢包新話題 ◎國際趨勢:中國難奢華 全球精品走下坡 ◎中港直擊:陸經濟恐陷惡性循環泥淖 【最新活動看板】 ◎先探i投資YouTube開播了 ◎跟著生技女王腳步,奠定生技產業基本功 ◎【免費講座】贏賺創新財 台股大進擊 ◎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巴菲特的獲利秘密,你必須知道 ◎訂先探送石墨烯枕,讓家人舒適健康好入眠

11月台股拚反攻 跌深AI股不甘雌伏!
由於中東以色列及哈瑪斯無預警的開戰,死傷慘重,地緣危機再起,也引發美國十年期公債近期一度攀升超過五%,後回落至四.九%以下,不過距離五%的重要關卡還是相當近。 至於以色列是否出動地面攻擊?基本上支持以色列的歐盟國家都不太贊成,連中國都介入調停,但對局勢緩和有限;所幸國際油價回檔至八五美元以下。此外,即將公布的重磅財報包括Meta將於二十五日收盤後公布最新業績,緊接著亞馬遜財報二十六日收盤後揭露,最後則是蘋果。先公布財報的微軟,超乎市場預期,盤後上漲六%。而傳聞輝達正在開發基於ARM架構、適用於微軟Windows系統的個人電腦晶片,最快二○二五年發布,輝達上漲但英特爾下跌。 這些重量級個股是撐起今年來標普指數逾十%漲幅的主要動力,一旦財報不如預期,美股恐將再度承壓。而四大指數都先以年線為落底關卡所在。 值得參考的是,轉眼間將進入十一月,若以二○一二至二二年的十一年間,十一月美股四大指數漲跌機率,蘋果、特斯拉、Meta、亞馬遜、Netflix等重量級公司雲集的那斯達克指數,在十一年間的十一月月K線全面收紅,上漲機率是百分之百;其次費半指數在十一年中僅一七年收黑,其他十次都收漲,上漲機率高達九成以上,標普亦同;只有道瓊指數十一年中有三次收黑,儘管如此,上漲機率也有七二.七%,可以說十一月是全年上漲機率最高月份。 這次在利空雲集中,是否重演歷史,是可留意的。尤其大多數個股都歷經一段下跌,像是特斯拉季報公布後下跌超過九%、輝達受美國政府加重輸中晶片禁令條件,股價也出現一段跌幅。這些撐起今年美股四大指數上漲的高總市值個股,能否延續強勢至十一月將是重中之重。 今年來俄烏戰爭籠罩,歐洲高通膨率雖下降但還是偏高,原本股市漲幅上漲超過一成的德國及法國,都面臨漲幅收窄(詳見附表),且紛紛跌破年線。新興市場如東南亞、中美洲的墨西哥股市也是在年線之下的偏空走勢。 亞洲股市中跌幅較大的屬中國,雖未遭俄烏中東戰事波及,但製造業外資出走、房產的恆大及碧桂園都出現發債該繳的利息繳不出,中國房產價格下跌及爛尾樓嚴重,外資賣股撤出,年輕人失業率竄高、出國旅遊及外國人入境大幅下降,加上人民幣貶值,工業產值雖上升但幅度不大,似乎需要較長時間調整,反映在深滬股市,更是領先創今年新低,政策上釋金不斷但作用不大,上證指數今年跌幅超過四%、深圳超過九%,情況都慘,近期傳出將由政府出面出資購買指數ETF,使得跌深破底的深滬股市稍見反彈,但港股還是偏弱,今年也是負報酬。 韓股在年線之下三周後,傳出十月前二十日,出現近一年來首次出口翻紅情況,主要是靠記憶體漲價,股市小彈;只有日股較強,力守三萬一千點,股市漲幅居重要股市指數第三名。基本上,這次受到以色列被攻擊事件引發中東局勢緊張,使得近期全球股市都下跌,在檯面下談判未見結果前,短線先視為跌深反彈,最好走勢可能是箱型來回。注意觀察油價漲跌,若低於八五美元則股市壓力較小;反之則要小心。 國際投資氣氛不佳,使得一向是台股旺季的十月份表現也意興闌珊,這次從十二日高點一六八二五點拉回,二十四日一度再創一六一六三低點,外資已連續八個交易日賣超台股,今年到十月二十四日,外資累計賣超台股超過六五○億元,相較之下,本土投信法人累計買超約一九○○億元。內資尤其是ETF扮演重要角色,而接下來政府代操資金超過七百億元將進場,所以台股較亞洲其他股市較有支撐。尤其明年元月份總統大選,選前做多意願較強。當然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以台幣第三季貶值超過三.六%,預估第三季上市櫃獲利將不錯,是主要憑藉所在。使得本周台股再度出現破底反彈。但若是國際股市跌不休,台股也會下跌。(全文未完) 文/方亞申 ◎封面故事:CoWoS設備廠訂單 很帶勁 ◎特別企劃:季報優質股 將成避風港 ◎國際趨勢:美股價值型投資 你也能當股神 ◎中港直擊:歐美外商避中國唯恐不及 ◎產業脈動:打上蘋果光 光學股默默漲 【最新活動看板】 ◎先探i投資YouTube開播了 ◎跟著生技女王腳步,奠定生技產業基本功 ◎【免費講座】贏賺創新財 台股大進擊 ◎【先探講堂】廖鴻祿:新手存股輕鬆入門 ◎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巴菲特的獲利秘密,你必須知道 ◎訂先探送石墨烯枕,讓家人舒適健康好入眠

抓住未來十年股市大勢:電動車與自動駕駛
為保護環境和發展永續能源,電動車因此生產問世。電動車雖有逾百年的歷史,但由於受到燃料費低廉、大量生產成功的內燃機汽油車拖累,長期以來未能取得重大成功。實用電動車的始祖為通用汽車的EV1,充電一次可行駛約128 公里,在7 秒內時速可達約80 公里。然而,由於生產成本過高,2001 年停止生產。 2000 年,豐田推出世界首款量產型混合動力車Prius。這是同時使用電力和汽油的車款。從2012 年到2017 年,我也是開Prius。我覺得防止環境污染很有意義,又可以大幅節省油錢,所以當時用得很滿意。此後,在2006 年,矽谷新創公司特斯拉生產推出充電一次可行駛達約320 公里的高級電動車。 雪佛蘭和日產也在2010 年推出Bolt 和Leaf。截至2020 年,全球電動車市場的規模成長達1,630 億美元,在美國國內的占有率高達4.2%。預計到2030年,電動車市場將成長至8,237 億美元的規模。預計年均成長率為18.2%。代表企業有特斯拉、路西德Lucid、福斯、通用、福特、現代、Nio 等。 不同於第一代電動車的是,第二代電動車開始安裝自動駕駛軟體。也曾在韓國熱播的《霹靂遊俠》Knight Rider,影集中的霹靂車「夥計」現已不僅僅存在影片裡。搭載人工智慧的汽車,可透過語音辨識功能與駕駛人對話,自動從停車場來接駕駛人,載他到想去的地方。 自動駕駛方面,以特斯拉和Google 的Waymo為代表, 還有與現代IONIQ 5 和Lyft 等合作的Motional、打造配送貨車的Refraction AI 和AutoX、到地形不利處也能自動駕駛的OptimusRide、開發地面無人自動駕駛的Zoox、夢想等級5 完全自動駕駛(譯註: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將自動駕駛系統分成5 種等級:等級1 為輔助駕駛、等級2 為部分自動、等級3 為有條件自動、等級4 為高度自動、等級5 為完全自動。)且在複雜交通狀況下也能行駛的nuTonomy、可與行人對話的Drive.ai 等。 內燃機車也可以配裝自動駕駛功能,但電動車結合自動駕駛, 成為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角。Google、IBM、輝達、特斯拉等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都投入該市場。自動駕駛汽車有的以攝影相機為基礎,有的使用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技術。光達技術是將雷射微光發射到物體表面,再測量返回的時間。如果360 度發射雷射光,就可以3D 圖像具體構現周圍環境,掌握精確位置。一般我們所知的雷達RADAR 是使用電波(收音機)。 自動駕駛功能利用人工智慧分析大數據,所以難以要求它做出準確決定。最大的障礙是政府的限制和各種訴訟可能性。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等美國政府部門為限制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正在多方面進行調查。截至2022 年6 月,12 個月內發生400 多起事故。其中,生產最多自動駕駛車輛的特斯拉創下273 起的記錄。 自動駕駛車輛根本上會陷入「電車困境」。這是行駛中列車的煞車裝置發生故障,但可以改變軌道的狀況。此時,決定犧牲哪條路線上的什麼人,就是電車困境。自動駕駛功能基本上需要由人編寫程式才能運作,車子發生問題時,將會陷入難題,得決定要犧牲正在過馬路的人,還是犧牲走在人行道上的人。當然,一個人都沒有的話就沒關係,但選擇的瞬間必然會到來。走在人行道上的人,可能是拄著柺杖的老人,也可能是推著嬰兒車的母親。 原本,所有選擇都由個別駕駛人決定,如果發生問題,由駕駛人負起責任。然而,自動駕駛的責任主體,由於轉移到製造汽車、提供自動駕駛服務的企業,所以問題嚴重。特斯拉經營保險公司,雖然有便利資本流通的理由,但也顯示出想要解決這類問題的意圖。 (本文摘自李朱澤著《買美股,穩穩賺:高通膨、高利率時代也有10倍股!美國教授在地詳細情報,抓住未來十年股市大勢》,高寶出版提供)

為什麼要去美股市場找「鑽石」?
「為什麼人在台灣不投資台股,卻要推薦我們投資美股呢?」 「台股都做不好了,還要投資美股,真是笑死人了!」 你是否也有一樣的疑問?其實這是很常見的美股投資迷思,而且跟本書要講的「冷門鑽石股」有很大的關連,所以我一開始就要特別說明一下。 我以前在珠寶精品業工作時,前輩曾經問我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什麼鑽石的價格會這麼高嗎?」我說:「應該是物以稀為貴吧!」前輩答道:「沒錯!那你知道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場地,能挖出多少鑽石嗎?」我思考了一下說:「應該五分之一球場大小吧!」前輩回答:「不是喔,大概只有一顆足球的大小而已!」 不管是要挖石油還是挖鑽石,事前的勘察工作非常重要,你要知道哪個地區比較容易挖到石油或鑽石。以石油為例,中東地區跟台灣相比,中東地區肯定比較容易挖到石油;同理,如果你想在股市找到屬於你的鑽石,為什麼不去鑽石股藏量比台股市場多很多的美股市場呢? 此外,我們對美股上市公司的熟悉程度,絕對贏過台股上市公司,比如說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嬌生、3M、麥當勞、肯德基、聯合利華、P&G寶僑、雅詩蘭黛化妝品、蘋果手機、微軟、Google等等,很多都是我們每天會用到、摸到,甚至吃到的東西。我們都在當這些公司的消費者,為什麼不轉個念,當它們的股東呢? 投資美股的長期績效贏過台股 你是不是害怕投資美股的績效不如台股?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以美國大盤ETF SPY跟台灣大盤ETF 0050的績效來比較,在2013年到2022年12月28日為止這十年間,0050的總報酬率是107.39%,SPY則是163.79%。同樣都經歷過2020年的新冠疫情、2022年的俄烏戰爭、美國聯準會升息與通貨膨脹的影響,投資美股的報酬率仍然高於台股。 在績效較好的市場投資,賺錢的機率也會大幅提升。無論你喜不喜歡美國這個國家,都不可否認,美國是目前這個地球上的軍事與經濟大國,美股打個噴嚏,全世界的股市都會受到影響;反觀台股,很多都是某某供應鏈概念股,有接到大單才會賺錢,股價才有可能大漲。與其投資需要看別人臉色的概念股,為什麼不直接投資供應鏈源頭的品牌公司,讓這些好公司幫你賺錢呢? 美國公司市值占比,超過全世界一半以上 如果績效還無法說服你,那我想問,你投資是不是抱著當「股東」的心態?確實是啊!投資的本質就是當公司的股東。既然如此,你想要當大公司的股東,還是小公司的股東?如果要我選,一定是規模大、錢越賺越多的公司,這種類型的公司倒閉機率也相對低很多。 那麼,要如何看一間公司的規模是大是小?很簡單,可以用市值快速判斷,市值越大,表示公司規模越大;市值越小,則公司規模越小。根據統計,截至2022年5月為止,全世界四十五個國家的總市值為61.5兆美元,美國的市值是36.4兆美元。以國家分額占比來說,美國就占了59.2%,超過一半。所以,你想在美股市場找到大公司的機率是高出非常多的,找到冷門鑽石股的機率也是,何必在台股裡苦苦尋找呢! 當然,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投資哪個國家的股票見仁見智。或許你投資台股賺錢很輕鬆自然,那就請你繼續使用自己的方法;如果不是,那美股真的是你可以考慮的方向。 投資美股開戶沒你想的那麼困難 倘若你對投資美股有興趣,那要怎麼開始呢?很簡單,準備好你的護照和身分證,先找一家海外券商開戶,開戶流程這邊就不贅述,網路上有很多相關教學文章。不要覺得開戶很麻煩,投資台股也是需要開證券戶與交割戶,現在很多海外券商的網站都有中文化服務。 (本文摘自李仲盈(Victor)著《找到冷鑽股,美股獲利穩穩賺:善用C.O.L.D.系統,挑出隱形績優股》,方智出版提供)

美股投資 用C.O.L.D.法篩出你的冷鑽股
在進入評估與估價之前,我想再分享一個我認為可以找到冷門鑽石股的選股心法:C.O.L.D.篩選系統。這四個字母分別指的是:Capitalization市值、Ownership內部人士、Liquidity流動性、Dividends股息。接下來我會一一講解如何設定各個條件,最後也會提到股息成長的概念。 Liquidity流動性:有智慧地反其道而行 這個章節要討論如何透過股票的流動性找到冷門鑽石股。開始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流動性」。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流動性指的是資產能夠以合理價格順利出售的能力。所以流動性越高,對買賣雙方越好,因為他們成交的價格可以越合理,成交時間也可以越快速,買賣雙方達成共識的時間也隨之縮短。 股票成交量是高好,還是低好? 回到股票市場,流動性放在股市裡,可以用股票的成交量來看待。如果股票成交量較高,通常表示市場上有很多人都在交易這檔股票,其買賣金額會較為合理,變現速度也會比較快;但如果交易量很低,有可能是很少人在交易這檔股票,買賣雙方要取得共識就會比較困難。而且,股票交易量太低的話,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一、買賣價差容易過大 要買一支股票的時候,一定要是賣方願意賣股票,才會有交易行為。舉個例子:今天我想花10元買A股票,但賣方很貪心地說,他只願意用100元賣。你看,買方出價10元,但賣方出價100元,這中間有90元的價差,如果市場裡只有小貓兩三隻在出價,就容易淪為喊價喊好玩,甚至出個芭樂價,看誰會掉入陷阱。如此大的價差,也意味著買賣雙方的共識很低,而共識太低,很有可能就會僵持在那裡,誰也不願退一步。 二、買賣雙方的成本不漂亮 如果買賣雙方的價差太大,除了容易僵持不下,也會使得雙方的取得成本不佳。一樣用上述例子:買方出10元,賣方只願用100元賣,假設真的發生奇蹟,雙方各退一步,以55元((10+100)/2)成交。如此一來,買方要多付45元,賣方則要多讓利45元,對雙方來說,怎麼看都不是一筆很划算的交易。所以股票成交量太低時,買賣雙方的成本當然也不會漂亮。 三、不容易變現 再回到上述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你要如何讓買賣雙方各退讓45元呢?我想勢必要花九牛二虎之力和許多時間才有辦法說服對方,甚至還要說之以理、動之以情,舌粲蓮花上演各種談判技巧才能做到,光是想像就知道難度頗高。所以,賣方想要把手上的股票變現的時間也會拉長,因為市場上只有一個買方。 那如果股票成交量高,是不是就比較好呢?因為買賣價差小、取得成本漂亮又容易變現——其實不一定喔!大家有聽過追高殺低吧?股票成交量越高,可以看成是這檔股票越熱門,而面對熱門股票,反而要戒慎恐懼。當大家都看好某支股票,新聞媒體跟著渲染推播,股價就容易炒作上去;但是當熱潮過後,大家就在比誰賣得快、賣得早,股價也會跟著跌下去。所以,既不要碰太熱門的股票,也不要投資成交量太低的公司,我們可以有智慧地反其道而行,找出股票成交量「相對低」的時候。 股票成交量「相對低」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股票成交量「相對低」的時候呢?很簡單,就是自己跟自己比較。曾經熱門又體質好的公司,但現在不那麼火紅,或是有比它更熱門的股票目前正是媒體寵兒,所以市場焦點都放在當紅的股票,而不是所謂「過時」的趨勢,這時就可以趁機用合理價格買進這種類型的公司。切記,這不是撿別人不要的股票,而是避開流行,找出現在不那麼熱門的好公司! 這裡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股票成交量「相對低」的概念。大家對歌神張學友應該不陌生吧?或者我們不是同一個年代!?沒關係,簡單說,張學友是個非常有實力的歌手,我很喜歡、很欣賞,雖然他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也很少出現在螢光幕前,所以很多年輕人沒怎麼聽過這一號人物。但是,會因為他最近很少露面或少有他的相關新聞,就否定他的歌神稱號嗎?答案肯定是不會,而且如果他宣布要再度舉辦巡迴演唱會,相信門票肯定是秒殺,一票難求。 同理,如果你是死忠果粉,與其去搶每年最新上市的手機,不如買上一代的產品。我相信以蘋果手機的品質,用上一代手機的效能與使用者體驗不會比較差,而且說不定能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 股票市場上,大部分的人都是看著新聞媒體去投資,但是,一間賺錢的公司不會因為市場上比較少人關注或新聞媒體比較少報導,就變得不賺錢。「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當大家都在追逐話題標的時,我們可以找出現在沒有那麼熱門,卻默默賺錢的好公司來投資。 到Finviz網站找股票成交量相對低的時候 那麼,要去哪裡才能看到股票成交量相對低的時候呢?很簡單,可以到Finviz這個網站,找到一個叫「Relative Volume」(相對成交量)的內建篩選器就可以囉。操作方式如下。 進入Finviz首頁(finviz.com),點選「Screener」,這時可以在中間的地方找到「Relative Volume」。 點下去之後,有很多選項可以選。到底要點選哪一個條件呢?不用急,在選擇之前,先來了解一下相對成交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相對成交量如何計算? 相對成交量的計算公式是:「當前成交量」÷「過去三個月的平均成交量」,也就是目前成交量跟過去三個月(或說過去一季)的比較。如果算出來大於1,表示現在的成交量比過去大,可以解讀為這支股票跟過去一季相比,較為熱門,而且計算出來的數字越大,表示現在越多人在交易;如果是小於1,則表示跟過去一季相比,現在的交易量比較低,也就是這支股票目前的交易量處於相對低的時候。 既然小於1就是相對低的時候,那篩選時應該抓哪個數字呢?我個人會再抓個25%的安全邊際,所以會設定Relative Volume小於0.75去篩選。 設定好之後,我會在右邊的「Volume」點兩下,把交易量由大到小排序,因為交易量太小也不是一件好事。接著你就可以按照篩選出來的名單,一支一支去瀏覽,如果發現認識且有興趣的公司,就可以放入你的股票觀察清單。 Finviz這個網站的Relative Volume也有預設小於0.5、0.25、0.1等選項,我個人建議最小選到0.5以下就可以了,因為若把標準設定得太嚴格,反而容易錯失一些良好機會。 另外也請記住,任何網站篩選器都是協助我們投資的工具,千萬不要反過來依賴這些工具,如此就本末倒置了! (本文摘自李仲盈(Victor)著《找到冷鑽股,美股獲利穩穩賺:善用C.O.L.D.系統,挑出隱形績優股》,方智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