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129則

產業鏈破碎化拖累全球經濟
文/陳國祥■資深媒體人 儘管美中兩國領袖在舊金山APEC「習拜會」釋放和解的訊號,但G2抗衡的基調並未改變。全球經濟前景處在不確定狀態中,美國揮動逆全球化巨棒,雖然聲勢大於實質,但「去風險化」卻是貨真價實,以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為精髓的多邊體系正在發生逆轉,首當其衝的是產業鏈趨於破碎化。國際經濟體系之間分工合作與共同發展近年備受干擾,安全考量與競爭關係凌駕於上,疊加地緣政治事件與保護主義的衝擊,非經濟因素的制約力量愈來愈大。 ■美國鬥中國,逆全球化降低規模經濟效益 首先是供給面發生結構性變化。逆全球化導致世界範圍內分工原本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下降,部分關鍵產品的供給深受約束,導致供應鏈成本上升。過去幾十年,基於比較利益法則的充分實現,全球產業鏈的結點分工愈來愈精細化,單個節點的生產效率與供給規模大為增加,終端產品降低價格,全球消費者同蒙其利。 然而,近年在美國主導下,全球產業鏈的脆弱性被刻意誇大,加上貿易保護主義思潮上升,美國等國積極推動產業鏈的友岸、近岸,甚至是回岸。相對於過去投資趨近於供應鏈的考量,對於良好基礎設施的依賴,以及維護產銷體系的路路徑依賴,改變原有的產業鏈格局必然增加成本增加,也造成供給能力的下降。 全球需求面也發生深刻變化。最顯著的面向在於高科技產業,美國為了維持領先優勢,對中國等國家採取科技輸出管制措施,迫使中國尋求科技自主的研發與投資,大大增加全球產能的投資需求和重覆建設,也妨礙本國一些科技產業的銷售利潤與研發投入,整體上可能得不償失。 沿著美國界定的我群與他群界線,世界經濟關係趨向於二元化發展,美國結合經濟已開發國家打壓中國,中國則透過一帶一路、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及自由貿易協定等機制的運作,成為南方國家的經貿龍頭。過去數十年間,美國等西方國家讓中國在其主導的單一全球經濟體系中充當合作夥伴和消費者,如今,貿易和投資流正圍繞兩個權力中心形成新的格局。 在日益割裂的世界經濟中,美國持續以投資限制和出口禁令向中國施壓,中國則從西方轉向發展中世界。美國和歐洲固然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但也拖累本國及全球的經濟成長。原本趨向一體化的世界,現在分裂成競爭關係更大的領域,彼此的生產成本都增加了,購入所支付的金額也增加了,從而對經濟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IMF)上月表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割裂正拖累今年世界經濟的復甦。根據其研究,以美國和中國為首的陣營間如果更分裂,全球經濟產出損失高達7%,價值數兆美元。可以確定,經濟割裂會將阻礙企業進入一些能增加利潤的重要市場,並使技術和資本更難彼此共享,從而抑制經濟成長。經歷了數十年全球一體化的美好進程之後,世界的分化正在不斷擴大中。 ■經濟成長變慢,通膨高漲令人民荷包縮水 中國開啟改革開放以及本世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助長了全球化的飛躍進程,給中國帶來了投資與經濟成長,也為西方消費者帶來了廉價的消費品。當西方國家逆轉其與中國的關係時,這種經濟上互惠互利的秩序開始瓦解。川普在美國總統任內先對約60%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繼任的拜登進而採取行動阻止中國獲得高端電腦晶片,並對美國對華投資、人才就業實施了新的限制。美國政府並且拿出鉅額資金的補貼來吸引製造業回流。凡此種種,或許對於特定國家長遠之後的利益有某些利益,但眼前所見,卻是弊害具體而有感。 當然,全球化不會戛然而止,跨國貨物、服務、資本及技術的流動仍然持續不斷,只是阻力增多而已,但全球產業鏈確已邁向重組過程經濟,使得全球貨物貿易變得扭曲不順,貿易流動與美元配置出現明顯轉變,全球體系出現的裂痕還在擴大中。產業保護政策應運而生,進一步干擾比較利益法則的運行,平添經濟成長與消費增長的障礙。例如,為了免除美國對中國出口貨的高關稅,中國許多企業到越南與墨西哥投資,以中國零組件為主力,組合為終端產品,換牌不換藥,結果輸入美國的同樣產品,價格卻上漲了。這究竟是誰的損失? 在民選政治國家,政黨及政客們必須迎合民眾情緒,掄起大棒敲擊他們假想或是誇大的敵人,但真實的及長遠的後果卻非其所計。因此,以打壓中國為核心的逆全球化,近年浩浩蕩蕩進行,或許可以藉此使其選票荷包變大,但可能對該國的深遠利益不利,而且瘦了選民的荷包,但誰能說清楚看明白且深切關注呢?

習拜會後 中美加快氣候合作
舊金山習拜會後,中美關係回暖,兩國進一步展開氣候合作。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夏應顯近日指出,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期間,中美兩國將和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舉行「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高峰會」並邀請各國參與。 舊金山APEC峰會期間舉行的中美元首會談,氣候合作成為雙方最重要共識之一。 COP28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杜拜登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拜登都不列席。中方由習近平特別代表丁薛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遷司司長夏應顯等人出席,美方則由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率團與會。 夏應顯接受陸媒採訪指出,中美兩國15日共同公布「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宣布啟動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促進雙邊務實合作,並聚焦COP28全球盤點、調適、資金等關鍵議題進行交流。 中美雙方將進一步落實上海聯合聲明、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和這次陽光之鄉聲明,在工作小組架構下,聚焦能源轉型、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循環經濟等領域,展開具體合作計畫,推動兩國地方政府、企業和智庫深化交流合作。 他表示,中美雙方將繼續致力於有效實施「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及其「巴黎協定」,推動多邊主義,加強合作並與其他國家共同應對氣候危機,以達成「巴黎協定」目標。而在COP28期間舉行的「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峰會」將邀請各國參與。中美雙方將持續對話交流,加強在關鍵議題上的協調合作,共同積極參與「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和其他締約方一起推動COP28取得積極務實成果。

習拜會後中美破冰... 法人:A股基金止跌回穩
上海綜合指數今年在亞股中表現相對弱勢,累計下跌逾1%,但在「習拜會」後,雖尚未釋出更多有關經濟利好的訊息,法人認為,至少中美雙方不再劍拔弩張,如此有利陸股後續走勢,不過,要推升A股持續向上,還要有實質經濟面利多的加持。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11月習拜在舊金山會面,雙方在意的相關議題互相交流討論,有助於緩和國際關係;此外,大陸國營企業集體回購股票,政策鼓勵企業提高分紅,增加分紅比率,皆有助於A股表現,期望中美角力能夠持續破冰,並增加A股上揚的信心與動能。 蘇士勛分析,現階段資金不青睞陸股,其實有多重因素,包括製造業的轉移、中美對抗、經商環境不友善等,底層原因還歸咎於中美利差出現倒掛,資金回歸美元收益較高,使股市交投清淡。不過,由於美國聯準會升息已近尾聲,明年有機會看到利差正常化,將帶來資金回流契機。 現在A股位於相對便宜的位置,投資人分批逢低或定期定額,拉長投資時間,持續布局中國基金,可以期待明年陸股能迎來比成熟市場股票較佳的表現。 陸股先前表現雖差強人意,第一金投信指出,今年在海外AI科技股、數位經濟等標的的帶動下,已提振大陸相關AI應用科技股價的表現,像是機器人、電動車等表現,大陸本地經濟正處於待復甦中,然而一些和大陸轉型經濟的長期需求與成長潛力的產業,如再生能源、新能源、太陽能等相關產業,具長期發展潛能,因為這類標的較不受房產業、本地消費衰退等影響,長期成長需求穩健。 儘管市場上目前對於陸股投資仍有遲疑,霸菱投顧認為,現在價位不管和歷史水準比較,或和其他市場股票相比,陸股目前評價都深具吸引力。長線角度來看,目前這個價位進場,陸股評價仍具吸引力,並且相對看好新基建、國內消費、醫療保健、科技本土化及永續發展的相關企業。

美國的鴉片戰爭,芬太尼為何成「習拜會」焦點
到底芬太尼是什麼?根據報導,美國正遭逢史上最致命藥物成癮大流行,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間,用藥過量而喪命者達10萬多人,其中大多涉及芬太尼,這些人共同的特色就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長期服用含有芬太尼的止痛藥而陷入不可自拔,外界形容美國正在打21世紀的鴉片戰爭。 芬太尼是什麼?很多人都覺得陌生,聽說是毒品嚇了一跳,因為在民眾眼裡,能夠叫出名來的毒品,就是海洛因、冰毒、搖頭丸之類的,為什麼芬太尼歸類是毒品呢? 其實,芬太尼是一種化學合成的人工鴉片,也是麻醉性鎮痛藥,作用機制與嗎啡相似,但鎮痛效果比嗎啡強得多,大約是嗎啡的100倍,而且止痛效果更快,靜脈注射一分鐘即可生效。 美國著名的普渡大藥廠在90年代中期推出了一種新發明的的止痛劑,這種藥含有芬太尼,有止痛神效,對於癌症末期病患是一大恩典。不過藥效強,成癮度和危險度也就越高,當癌症末期病患的痛苦在其他藥物都無法壓抑的情況下,芬太尼就像是一顆救星。 最初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限定芬太尼只能開給癌症末期病患,可是普渡藥廠靠著對國會的影響力,降低FDA的限制,並配合不實廣告,把所有含芬太尼的止痛劑,定位為治療疼痛每天都可以安心服用的藥物。 另一家藥廠Insys見有利可圖,也跟著推出含芬太尼的一系列棒棒糖和口腔噴藥,聲稱是為了幫助2,600萬長期處於各種病痛的美國人解除痛苦。其他藥廠也紛紛跟進,搶食這塊每年3,000億美元的大餅,但這些藥廠在解痛的同時也把美國推入21世紀的鴉片戰爭。 根據中央社引用外電報導指出,美國正遭逢史上最致命藥物成癮大流行,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間,用藥過量而喪命者達10萬多人,其中大多涉及芬太尼,平均每天奪走約200條美國人命。 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一共經歷了三次鴉片類藥物濫用危機,濫用的主角逐步從處方鴉片類藥物、海洛因,演變為近年來的芬太尼類物質合成的鴉片類藥物,藥物濫用導致的死亡人數連年增加。 美國CDC(疾控中心)網站數字顯示,在最近三次藥物濫用危機中,從1999年到2017年,鴉片類藥物已導致39.9萬人死亡。從2013年開始,濫用主角變為以芬太尼為首的人工合成類鴉片藥物。2017年鴉片類藥物濫用導致4.7萬人死亡,近20個州濫用致死率不斷趨高,同年10月,美國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以應對鴉片類藥物成癮危機。 據公開數據,2022年5至9月,美國緝毒局(DEA)在全美各地緝獲3600萬劑致命劑量的芬太尼。2021年超過10.7萬美國人死於吸毒過量,其中66%死亡歸因於濫用芬太尼等合成鴉片類藥物,而毒品中毒是年齡18歲到45歲美國人的頭號殺手。美國媒體說:「芬太尼幾乎滲透到非法毒品買賣的每個渠道。」 美國財政部負責恐怖攻擊和金融情報的副部長尼爾森(Brian E. Nelson)說:「非法芬太尼對每年數以萬計的美國人死亡負有責任。」 芬太尼這種毒力超強鴉片類藥物,出現了五顏六色的版本,稱作「彩虹芬太尼」(rainbow fentanyl)。據《三藩市紀事報》報導,這種導致過量服藥流行的主要元兇已經來到灣區,令公共衛生和執法專家感到擔憂。 專家說,這種藥物與街頭的其他芬太尼一樣藥性強大和致命,所謂的「彩虹」版是一種營銷策略,使藥物看起來很有吸引力,有時類似於受歡迎的穀物水果圈或Skittles彩虹糖。 美國緝毒局(DEA)在去年8月警告說,在18個州緝獲了顏色鮮豔的芬太尼和芬太尼藥丸。 緝毒署署長彌爾甘(Anne Milgram)在一份聲明中說:「彩虹芬太尼具有各種鮮豔顏色、形狀和大小的芬太尼藥丸和粉末,是毒販為了讓兒童和年輕人上癮而刻意的努力。」藥丸狀的芬太尼街頭名字叫「彩虹」,看上去特別像糖果,對年輕人和孩子最有誘惑力。 今年較早前,非營利的反芬太尼組織Families Against Fentanyl估計,在過去兩年中,美國青少年因服用過量芬太尼死亡的人數增加了兩倍。 純正的海洛因是從鴉片提煉,成本高而且費時,芬太尼問世之後,毒販轉向管制較鬆的中國大陸,進口地下工廠生產非法高純度的芬太尼,也就是俗稱的「中國白」,把廉價而毒性又高的毒品摻入海洛因,跨過美墨邊界大量走私運到美國。 「中國白」在墨西哥地下工廠的價格是一公斤五萬美元,走私進入美國又經過黑道轉手最後在街邊零售價可能超過五倍。 根據美國緝毒局表示,墨西哥販毒集團對芬太尼的出口負有主要責任,而這些販毒集團通常使用中國的原料來製造芬太尼。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一篇專文指出,由於美國境內的芬太尼多由海外製造,要解決這場危機,阻止藥品流入至關重要。 阻止芬太尼泛濫一直是美國政府的優先事項。今年10月,美國政府宣布對至少 14家涉及向美國輸入芬太尼的中國和加拿大公司進行制裁和起訴,被起訴的大部分是中國公司。 鑒於中國是全球芬太尼非法貿易的主要來源國之一,如果要採取有效的源頭管控措施,那麼與中國當局的合作至關重要。 美國在2019年說服中國查緝用來製成芬太尼的化學原料貨運,不過,2022年9月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國強烈反彈,暫停中美禁毒合作也成為中國反制美國的手段之一。 在剛落幕的「習拜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達成協議,將合作打擊毒品販運,中國同意打擊化學品公司,以阻止非法芬太尼流入美國,這一項協議被認為是本次「習拜會」上一項重要實質性成果。
習拜會為A股帶來生機
APEC習拜會後,舒緩中美緊張關係並帶來希望,投信法人分析,大陸10月經濟數據顯示在震盪復甦中抬升,第三季財報公布結束,陸股進入基本面淡化時期,11月發行人民幣1兆元特別國債,接下來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為明年帶來想像空間,有利股市表現,可多留意A股布局機會。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研究團隊表示,從資金面觀察,這輪外資累積流出規模,已經超越過去五輪外資淨流出的規模,隨著特別國債發行、中美利差收斂、中美關係和緩,加上已接近年底的資金再調整時段,歷史經驗顯示外資將回到淨流入並持續一段時間,對打破A股存量博弈困局有較大幫助。 再從指數技術面觀察,依過往經驗,當A股相對股債收益差來到平均值往下2倍標準差附近時,通常是股市的相對底部。目前股債收益差已經從-2X標準差開始往上走,預示A股已經進入反彈走勢,留意布局機會。 台新中國政策趨勢基金經理人高依暄指出,這次習拜會對中美雙方都具有重大意義,可望朝向緩和對抗的有利局面,主要原因在於明年3月拜登將參與美國總統初選。就歷史經驗來看,很少有美國經濟衰退還能連任總統的情形,目前市場對美明年經濟雜音多,拜登傾向與大陸建立合關係,畢竟大陸是美國最大的市場,持續對抗將不利美經濟成長,如此也有利大陸經濟提升,進一步激勵A股多頭氣氛。 陸股操作可關注三條主線,一是科技創新,AI領域仍是今年確定的產業趨勢,關注相關的計算機、電子、通信、軟體服務、數位經濟等科創領域;二是消費復甦,具有邊際改善的食品飲料、家電、出行餐飲等;三是中特估的能源、基建、房地產產業鏈等。

習拜會後 中美從此幸福快樂?
【時報編譯柳繼剛】在習近平與拜登在日前於APEC會議時,舉行約1年以來首次會面後,專家學者認為習拜會位中美兩國畫下底線,減少雙方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為求穩定下,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同意恢復中斷1年多的軍事對話。 北京大學財金學者王東表示,這次峰會達成很多共識,在互惠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可以用某種形式來脫鉤,對全球經濟非常重要。本質上來說,中國大陸與美國正在研究可能的合作模式。 王東指出,對於美國企業來說,希望中美新基調能夠轉化成在經濟關係上的新常態。同時,在這種關係中,存在著互惠互利,遵守規則的中國大陸,可以跟美國恢復到更加平等的雙邊關係。 另外,華盛頓特區國家對外貿易委員會(Washington, D.C.-based 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也表示,美中為了恢復正常的經濟基礎,也取消部分關稅與制裁項目。 在與習近平的對談中,因拜登出於國安考量而實施的出口管制議題上,並沒有讓步。但白宮有份聲明宣稱,領導人確認過,有必要藉由美中政府會談,以解決先進人工智慧AI所造成的系統風險,並提升AI安全。 美國公關顧問公司Teneo認為,對於商界來說,從這次習拜會可看出,雙方全面脫鉤已經是條死胡同,投資中國大陸還是可被許可的,至少在非關國安的敏感產業上是可行的。這兩大國都希望避免惡性循環,且在利益一致的情況來合作。 其實,拜登政府試著限制,美國支援解放軍研發的先進技術,或者投資項目。不過,美國官員卻指出,美中絕大多數貿易以及消費相關業務,並未受到禁令的影響。 中美雙方確實有相互示好的行為,像是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21日首次又開啟從北京起飛,然後直達華盛頓特區的航班。美國萬事達卡(Mastercard)在20日也宣布,經過4年與陸企的籌備,終於獲得人行批准,可從事大陸的支付業務。 在會見拜登後,習近平在與美國企業界高層的晚宴上曾說過,根本問題是中美兩國到底是對手,還是夥伴關係。全球為了要有更好的未來,需要中國大陸與美國相互合作。 出席此晚宴的金融管理集團Blueshirt表示,樂於見到有這麼多公司投資的中美兩國,現在能有正面的關係。把這場晚宴比喻成婚宴的Blueshirt,這一天很快樂,但真正的婚姻生活呢? 政經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日前指出,美中關係現在看來,更有可能在2024年底前,出現可控制的惡化,且發生嚴重惡化程度的機率也比較低。但說實話,雙邊會看見什麼實質上的改善,基本上是不太可能。 美國總統大選訂於2024年11月舉行,台灣則在同年元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認為,中美這種積極氣氛能否可持續很長時間,要取決於明年的總統選舉。從長遠來看,兩國之間的關係就像一項很艱難的工程。 政治專家指出,美國在大陸的企業經營,長期問題依然存在,要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這次會議並沒有達成令外界耳目一新的結果。對公司行號來說,還是會多關注供應鏈會不會出現更大的風險,以及要多元化才行。

「拜習會」召開後政經環境有望回暖 陸股第四季轉強仍可期
猶記得美中關係在今年初因偵察氣球事件而惡化,後續多次的禁令問題,也造成陸股科技為主的板塊明顯承壓,使今年以來陸股繳出弱勢的成績單。觀察近月雙方高層互動轉為頻繁,同時11月15日中美領導人也進行了會面,短期關係好轉有望帶動A股投資人的信心。 觀察近一個月以來,上綜指數跌幅收歛,僅約下跌1.35%,深綜指數表現最佳,約上漲0.47%;代表上、深兩市大型藍籌股的富時中國A50指數,仍承受外資需抽回資金的需求下,跌幅仍較大來到2.18%左右,最新A50指數點位約在11,980點附近。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舉行了「拜習會」,這是美中兩國領導人一年來的首次對話。就結果來看,可望進一步緩和美中緊張關係,有利指數表現。此外,若以中國A50指數近十年來各季度漲跌機率觀察,第四季上漲機率達8成,平均漲幅可達9.65%,明顯優於其他三季,同時逢政經環境好轉,預期陸股有機會延續反彈走勢,近期可留意逢低布局機會。 10月以來,我們明顯持續可以看到,大陸官方釋出拉抬經濟與提振股市的決心。除了在10月份中央匯金宣布買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外,在10月底前更進一步以買入ETF的方式護盤,並宣示將在未來6個月內繼續增持。根據歷史經驗,中央匯金進場後有望帶動投資信心,對股市提供一定程度推升效果。 因此在政策面上「穩增長策略」持續發力的背景下,我們對大陸第四季總體經濟延續復甦的看法不變。此外當前流動性整體較為寬鬆,從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用好政策空間」、「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等表述來看,後續貨幣政策仍有寬鬆空間,而基本面回暖加上流動性寬鬆下,資本市場表現的空間也將較大。 短期來看,大陸股市表現將有基本面支持。大陸官方本月預計將加快推進新增兆元國債的發行使用,且可能提前下達2024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將拉動民間投資。消費面上,房地產止穩使民眾信心回暖,搭配「雙11」促銷活動,有助民間消費潛能也釋放。再加上歐美年終消費旺季拉貨需求增強,出口持續改善均有助推升製造業供需兩端增長動能。因此年底前的官方製造業PMI將可重返擴張區間,推升主要指數。 中期來看,時序上已逐步接近2024年,我們對2024年大陸經濟復甦,認為有兩個亮點將值得關注。一是名目GDP增速可能來到6.3%左右,將快於實質GDP增速(約5%左右),也明顯高於2023年的名目GDP增速((目前預估為4.7%左右),此將對企業盈利和本益比的評價上修,將可帶來支持。 另一個亮點是經濟結構將繼續改善,一方面源於金融資源錯配現象,將因房價的修正而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大陸的龐大市場優勢,仍將帶來規模經濟效應。目前大陸規模經濟效應在通訊產業、新能源行業等方面得到體現,如果財政政策可從逆周期往跨周期方向推進,規模經濟優勢將逐步往其他產業發揮,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機會。 (文/國泰富時中國A50基金經理人游日傑)

中美同意再次舉行「習拜會」日期未定
「習拜會」後,中美動向備受關注。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2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美元首同意會再次見面,但未有確定日期。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柯比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意在早前的舊金山會晤後再次會面,但未有確定日期。他強調,目前真正重要的是軍方之間的通訊將開始啟動,涉及層級將下至戰區指揮官級別,甚至更低,「這就是我們正在考慮重新開放的直接溝通管道。」 另外,中國外交部對拜登見記者時再稱習近平是「獨裁者」表示,「獨裁者」這種說法極其錯誤,是不負責任的政治操縱,中方堅決反對。對此,柯比表示,習拜會取得許多非常好的成果,美方期望以更負責任的方式管理兩國關係,尋找可合作的方式,同時不怕面對未能合作的領域,包括南海緊張局勢。
中美最大分歧未解 葉倫:台灣議題分歧仍大
「習拜會」剛於美國舊金山落幕,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晤後,雙方在台灣地位的議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 CNBC引述葉倫表示,習近平確實表達台灣與中國大陸統一是非常重要的觀點,他堅定地希望以和平手段實現該目標。但拜登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始終沒有改變。 拜登在與習近平會晤數個小時後出席記者會指出,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共識,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然而,拜登近日向美國國會提出1,050億美元預算案,其中包括20億美元用於台灣及更廣泛的印太地區安全措施。葉倫表示,該預算案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對於中國短片平台TikTok問題,葉倫此前表示,重申對其私隱和等風險表示擔憂,並指懸而未決的法律訴訟阻礙監管機構採取行動,但未有透露更多細節。

APEC領袖宣言 推進區域一體化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在美西時間17日發表領導人金門宣言,強調以市場驅動方式推動區域貿易一體化,並注重可持續發展。宣言之外,市場信心受峰會亮點「習拜會」提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指出,中美破冰發出「任何國家都須加強合作」訊號,有利全球未來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 綜合外媒18日報導,美國白宮官網顯示,APEC峰會在17日發表領袖宣言指出,經濟復甦、可持續、創新與包容性成為當下最重要目標,峰會歡迎「貿易和投資政策包容和可持續舊金山原則」,並且持續推進年內貿易、交通、能源、糧食安全、衛生、婦女等部長會議成果,如「亞太經合組織合作公正能源轉型非約束原則」、「通過可持續農業體系保障糧食安全原則」。 宣言並提出區域貿易自由開放,強調以市場驅動方式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重申致力市場開放與解決供應鏈中斷問題。服貿與數位經濟亦有規畫,加速要在2025年前全面實施「APEC服務業競爭力路徑圖(ASCR)」。支持所有經濟體加速實施「APEC網路與數位經濟路徑圖(AIDER)」。 宣言表示,全球貿易繼續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致力WTO必要改革,並要在2024年前使WTO成員有個運作完善的爭端解決機制。 但面對可持續的重大挑戰氣候與減排,具體措施並不多。而地緣與戰火衝突方面,APEC主席聲明,部分領袖認為APEC不是討論地緣政治的會議,反對將相關字詞加入共同宣言裡。 報導稱,本屆APEC會議宣言強調市場貿易與供應鏈暢通,以帶動全球經濟復甦。雖然如此,但年內中美強權拉攏盟國實施出口管制等相互制裁動作頻繁,反成為APEC實現宏願的巨大阻礙,外界觀望宣言會否淪為紙上行動。 但路透18日引述喬治艾娃表示,峰會上習拜會舉辦至關重要,等於向全球各國發出必須合作的訊號。G2此次進展雖不多,但當前全球正在不確定性籠罩下,缺乏合作精神與訊號。相信COP28氣候大會本月底登場時,中美當前的溝通也會有助於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巨大挑戰。
IMF評價習拜會 有利全球合作
路透報導,IMF總裁喬治艾娃在APEC峰會上表示,中美元首習拜會象徵兩大國關係解凍,這是向任何國家發出必須加強合作訊號,有利全球未來攜手應對氣候等挑戰。 喬治艾娃表示,峰會上習拜會舉辦至關重要,等於向全球國家發出必須合作的訊號,對全球國家產生積極影響,當前全球正是在不確定性籠罩下,缺乏這種合作精神與訊號。相信COP28氣候大會本月底登場時,中美當下的溝通也會有助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巨大挑戰。

APEC峰會圓滿落幕 拜登燦笑話別習近平
【中時新聞網 黃凡甄】今年舊金山APEC峰會在當地時間17日落幕,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社群媒體發布照片,記錄下拜登與習近平話別的一刻,也正式為兩人的歷史性會面劃下句點。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5日在舊金山費羅麗莊園會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是過去一年美中發生一系列外交齟齬以來,雙方領袖首次見面,意義非凡。不過拜登卻在拜習會後的記者會上,再次稱呼習近平為獨裁者,並表示兩人管理不同體制的國家,引發各界震驚。 在華春瑩貼出的照片中,拜習兩人在APEC峰會場邊握手話別,拜登綻放滿臉笑容,心情看起來相當愉快,反觀習近平則是報以禮貌的微笑,神情略顯疏離與尷尬。 這張照片也獲得中國大陸媒體新華社轉貼,顯示陸方有意藉此平衡峰會期間的一些負面報導,強調中美雙方仍是彼此重要的朋友與合作夥伴。 下一屆APEC峰會將於明年11月在祕魯舉行。

談習拜會落幕 張忠謀:很好、舒緩美中緊張
習拜會於舊金山時間15日落幕。台灣APEC領袖代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17日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會面,相當能舒緩美中緊張關係。 張忠謀17日出席台灣領袖代表國際記者會時做出上述表示。對於記者問及對習拜會的看法,張忠謀先是笑說應該要問記者,因為知道的比較多。 張忠謀強調,根據自己觀察,這是一個很好的會面,「拜習會很好的,相當的能夠舒緩美中緊張關係,也能有益美中溝通管道,這是我的看法」。 張忠謀再次強調,這是個很棒會議跟消息,回復軍事交流是很棒消息,有助於減少美中之間緊張情勢,也能增加台海穩定。

拜習會聲明有4大不同 台灣議題各說各話
【中央社舊金山1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結束舊金山峰會後,未發表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各自發布書面聲明表述立場,美國之音(VOA)將雙方聲明差異歸納成以下4點。 ● 台灣議題 美中各說各話 第一,針對台灣議題,兩國聲明陳述截然不同。其中,中國聲明特別提及拜登於去年峇里島會晤所承諾的不支持「台灣獨立」,但白宮的聲明並未出現此立場。 中方聲明稱,習近平於會中重申台灣議題的原則,並指出「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重視美方在峇里島會晤中作出的有關積極表態。」因此,習近平要求美方體現對台獨的不支持,「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他也強調,「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根據美方聲明,針對習近平停止武裝台灣的要求,拜登並未直接回應,至於習近平的統一宣言,拜登則重申反對任何一方單獨改變台海現狀。 拜登強調,美國政府幾十年來都維持一致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聲明引述拜登表示:「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我們期望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台灣海峽和平穩定關係到世界利益。」拜登也呼籲,中國克制在台海週邊的軍事行動。 ● 美:支持烏克蘭、以色列 中:共同承擔大國責任 第二,在俄烏和以哈戰爭後,美國一再呼籲中國採取行動調停,烏克蘭和以色列也都曾公開尋求中國的支持。 對此兩大區域衝突,美方聲明稱,兩位領導人交換了意見。其中,拜登重申,美國聯手全球盟友和夥伴,將繼續支持烏克蘭抵禦俄羅斯侵略;在以哈戰爭上,美國支持以色列對抗恐怖主義的權利。 拜登更重申支持一個自由與開放、互聯、繁榮、安全和堅韌印太地區,以及對捍衛印太盟友的堅定承諾。他也強調,美國對航行和飛越自由、遵守國際法、維持南海與東海的和平穩定及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等議題的長期承諾。 中方聲明隻字未提烏克蘭及以色列。相較去年的峇里島拜習會,習近平當時表明,中方高度關切烏克蘭局勢,兩國元首也就烏克蘭危機等議題交換意見。 中方聲明僅簡述,兩國將共同承擔大國責任,解決人類社會的麻煩,離不開大國合作。「中美應做表率,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合作」。 ● 拜登關切中國經貿武器化 習近平不滿晶片發展被圍堵 第三,在經濟層面上,習近平對美國圍堵中國的晶片發展表達不滿,拜登則是關切中國將經貿武器化的脅迫,並稱美國不會過度限制貿易和投資。 據中方聲明,習近平說,美方在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和單邊制裁方面,不斷針對中國設限,嚴重損害中方利益。他說,中國以創新驅動發展,壓制中國科技就是遏止中國高品質發展,剝奪中國人民的發展權。他希望美方正視中方關切,取消單邊制裁,提供中國企業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 中方聲明更引述拜登說法稱:「美中經濟相互依賴,美國樂見中國發展富裕,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同中國脫鉤。」 美方聲明表示,拜登關切中國不公的貿易手段、非市場經濟行為及對美國企業的懲罰性舉措,他說,這些做法傷害美國工人和家庭。 拜登強調,美國將持續採取必要行動,以防止其先進技術遭濫用,或損及美國國家安全,但不會過度限制貿易和投資。 ● 習近平遭異議人士嗆聲 拜登關切中國侵犯人權 第四,習近平睽違7年再度訪美,許多旅美異議人士聚集舊金山表達抗議,包括來自香港、西藏及維吾爾族群現身中國駐舊金山大使館的門外示威,抗議中國政府打壓人權。 根據美方聲明,拜登於會中強調人權的普世性及各國履行其國際人權承諾的責任。他對中國於新疆、西藏和香港等地侵犯人權行為表示關切。 拜登說,解決美國公民在中國被不當拘留或被禁止出境的案件仍然是當務之急。 中方的聲明並沒有提到這些人權問題。

中美商務部長會談 明年第一季將舉行首次商貿小組對話
中美商務部長16日於舊金山舉行商務部溝通交流機制首次部長級會談,在「習拜會」後的中美商務高層會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就經貿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中方公布,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和共同關心的經貿議題進行了務實、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溝通。王文濤表示,國家安全的泛化、政治化影響正常貿易投資往來,雙方討論經貿領域國家安全邊界問題十分重要。王文濤就美對中半導體出口管制最終規則、制裁打壓中國企業、雙向投資限制、301關稅等表達關切。 會談成果方面,雙方同意,兩國商務部將於明年第一季舉行商貿工作組(副部級)對話首次會議;支持在兩國展開的省州經貿合作和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共同推動中美企業合作對接項目取得實效,並增設項目辦公室;共同推動建立中美政府間標準和合格評定對話機制。 雙方討論並同意,兩國專家於2024年1月就強化行政許可過程中的商業秘密和保密商務資訊保護問題進行技術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