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12則

職場達人 莊孟勳 助客戶完成資產配置
華南銀行永康分行的資深華南銀行莊孟勳,積極與客戶互動,精心規劃保險商品,協助客戶作好資產配置、傳承規劃。自20年前於華銀服務,從櫃檯存匯工作開始,會主動關心客戶資產配置,例如在日前長期低利率環境下,會建議客戶可以投保保險,以因應低利率環境,達到保本與增加固定收益的效果。 因積極在保險業務的努力,在主管建議及鼓勵下,於日前轉任理財專員,能有更多學習與充實機會,感受到華銀對員工的培育跟照顧。 莊孟勳說,養成定期與客戶聯繫的習慣,真心關懷客戶,是讓客戶長期信賴的原因之一。他認為,保單銷售的關鍵,就是要主動認識客戶需求,且過程清楚揭露保險商品內容、相關條款、給付項目等重要資訊,才不會造成客戶誤解與認知差異。也因誠實以對,取得客戶熱情支持與認同,平均每年大概會成交上百張保單,成為持續推展業務的動力。 舉例來說,日前協助客戶檢視退休規劃,發現客戶原先投資基金,投資狀況雖未理想,但期間持續配息,用於支應日常生活所需及其他重要開支,在他建議下,增加保險配置規劃以補足缺口,若不幸發生保險事故,家屬事後有機會獲得保險理賠金,故因先前適當的調整保險規劃,不僅照顧家屬的經濟外,亦降低賦稅的負擔;另莊孟勳提醒要均衡配置儲蓄及醫療保障,不要過度集中單一保單或商品。 「用心管理客戶的每分錢」,是莊孟勳服務客戶的核心價值,也因耐心服務,獲客戶信賴與專業肯定,創造客戶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引進更多新客戶需求。 此外,華銀提供豐富的教育訓練資源,從定期到不定期教育訓練課程,有助深入了解保險商品與市場發展趨勢,讓他專業更紮實,未來會積極參與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退休理財規劃顧問(RFA)及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等專班課程,以更提升自我專業與視野,及時因應市場變化,協助客戶檢視缺口,達成有效的資產配置、傳承安排,並鼓勵客戶應及早規劃,發揮保險的價值,讓客戶的生活更有保障。

奇貨怪道善用理工思維 寫素人傳奇
在國內期貨界頗具知名度的操盤手奇貨怪道,本名為陳世昇,靠著理工科系養成的邏輯思維,寫下他在國內期貨界的素人傳奇。經常受邀期貨、證券商演講的奇貨怪道說,投資人要在台股長期穩定獲利的要素是多維度面向策略。 陳世昇是成功大學機械碩士,他笑說選擇理工科系就讀,就是嚮往科技新貴的日子,殊不知即將就業時,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上路,科技新貴跌落神壇成為絕響,再加上2007年時台股多頭正旺,與好友同學閒聊時,認為以數理頭腦的他們能在股市、期貨能闖出一番成績才是,誤打誤撞的一頭栽入投資理財的金融市場。 在這段約15~16年期間,奇貨怪道陸續靠著在PTT、FACEBOOK即時公開每筆交易資料,因準確率及報酬率極高,獲得群眾認證,開始投入金融教育的教學,累積龐大追隨者,在國內頗負盛名,開設的課程已經成功培育幾位專職操盤手、基金經理人及斜槓操盤上班族等。同時他也是一名交易員訓練師以及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訓練師,並對籌備心理學和人際關係學的教育課程。 奇貨怪道表示,在台股長期穩定的獲利及選股策略而言,建議採取多維度面向策略,包括科技化、數據化、多角度、多策略等。 此外,談到今年上半年國際間財經資訊及台股上市櫃公司的營運訊息都是偏空居多,但全球股市卻能領先上漲,奇貨怪道表示,依據他所創的循環週期能準確預估指數。 奇貨怪道表示,股市每十年有一波大循環,2結尾年份是空頭低點,避開2021年底時到2022年的空頭下殺,也成功抓到這波的低點並在2022年10月時進場買股,報酬率還不錯。因此投資人要買股票時,首先第一步確認台股是多頭還是空頭市場,作為進場買股票的判斷依據。 此外,奇貨怪道表示,期貨及股市的表現是群眾情緒所累積出來。股市多頭時,一檔股票的價格可以無限上漲擴張,因為股價是基本面、題材再加上群眾情緒;反之股市空頭時,股價也可以無限的下跌走低,其背後都是群眾情緒恐慌所致。 目前的台股主流AI相關供應鏈的個股,股價漲幅已經1~2倍,但還是不斷上漲,就是股民的群眾熱情所擁戴,熱情代表著資金,資金催化股價漲不停,目前市場情緒高漲,建議投資人勿對高點預設立場。 奇貨怪道也特別強調,投資人在台股資金採取分散投資,分散四~五檔,例如500萬元資金,每檔買100萬元,買的個股分散在不同產業,勿單壓同一檔或同一產,才能提高報酬率,降低風險。 台股進場 五招致勝 奇貨怪道表示,進場台股要充分準備,第一、投資要科學化:孫子兵法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要在股市獲勝,利用科學化蒐集資訊。 第二、判斷台股是多頭還是空頭,再行避開及進場布局,如2022年、2032年、2042年等逢2為空頭年。 第三、個股買賣時間看台股多或空頭,選股看基本面。 第四、多維度選股,如以ROE(股東權益報酬率)選股。 第五、分散四~五檔投資,勿單壓一檔。 座右銘 股價為投資人情緒、題材及基本面的總和,情緒高昂的股票,高點不預設立場 奇貨怪道小檔案 本名:陳世昇現職:奇貨怪道操盤系統創辦人、台灣職工教育與職業培訓協會金融分析常務委員學歷:成功大學機械研究所碩士獲獎:2022第五屆華人公益人物(教育楷模)金傳獎、2023亞洲十大名師(交易培訓類)金像獎、2023華人第一品牌(金融教育類)認證:NLPI NLP高階執行師、NLPI NLP訓練師

劉奕滸堅持完美 讓台灣紗日本發光
台灣有許多隱形「台灣之光」,不只在半導體、電子、生技、或AI,更在曾經為台灣撐起半片天的傳統產業中,其中,受到日本多個知名服飾品牌青睞的毛衣加工廠商旭滿實業,就是帶著台灣驕傲之一的台灣紗線走向國際的推手之一。如今,旭滿由二代接班,旭滿副總劉奕滸決心守護父親一手打造、堅持完美的產品品質,更要守護台灣紗線的現在與未來。 「30多年前父親創業時,就有人說紡織是夕陽產業」,劉奕滸說,父親於1988年創立旭滿,是因為他原本任職的公司要整個轉移到大陸,但父親想到孩子都還小,決定全家人留在台灣創業。當時,已經是台灣紡織業榮景的尾聲,靠著一些老客人支持,旭滿逐漸站穩腳步,劉奕滸描述,日本客戶的標準相當嚴苛,以品管來說,不像歐美客戶是「抽檢」,而是每一件都要檢貨、良率要求100%,而父親對產品品質的堅持正好對了日本客戶胃口,到目前為止,公司客源都還是百分百來自日本。 旭滿另一項堅持,就是「根留台灣」。劉奕滸表示,父親創業後,到1996年生產基地才移轉至廣東汕頭,台北辦公室則作為設計研發、接單基地,全家人都沒離開台灣;同時,旭滿兩代基於對台灣紗廠開發能力及高品質的信心,即使生產基地在大陸,因此使用台灣紗線生產的成本較高,但還是堅持一定比例上的使用台灣紗線,以發揚台灣花式紗線特色,為台灣供應鏈盡一份心力。 劉奕滸自小就有「接班」覺悟,在念書期間,又挖掘其他興趣,於美國求學時,就從企管系到市場學、到會計系,再回到企管系念到畢業,於商管部分也獲得大量經驗與心得。退伍後,他先去旭滿在汕頭的工廠實習,在基層員工一起,每天打標、檢品、出貨到天亮,滿滿成就感讓他更堅定要回家投入父親事業;為了未來與公司日本客戶溝通,他再到日本念語言、在日本服裝公司上班,漂流十年回到旭滿,與紡織產業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層。 旭滿的特色除了品管嚴謹,另一大優勢就是使用台灣紗線,劉奕滸說,台灣紗線從工法到染色都不是只在成本上競爭的競品可以比較的,但是現在和30年前比,台灣紗線工廠已經剩下很少,因為人力成本上漲、染紗線的執照規範趨嚴,就連台灣最知名的業者都在縮減,或把廠房租給太陽能板、倉儲之用。也因此,台灣紗線價錢較高,不是所有客戶都能埋單,旭滿不斷努力於找到合適客戶使用台灣紗線,同時單量又要能養活紗線廠。 劉奕滸指出,經過幾年的嘗試,確實摸索出了一個方向,例如某家日本客戶在幾年前因為自身採購流程的改革,迫切需要從海外找新的廠商,旭滿在日本客戶間口碑不錯,這家客戶也經由介紹而來,一開始下的單量並不大,但客戶在使用台灣紗線之後非常滿意,將台灣紗線製的產品變成其公司特色,銷量一飛沖天,下單量也是初期的10倍以上。 劉奕滸回到旭滿七、八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他來說不算太大難題,「最困難的是這兩年日圓競貶」,由於旭滿是以美元計價,日圓貶值對日本客戶來說,採購成本變高不少,也有同業在這波衝擊中倒下。不過,他仍樂觀認為,這段時間雖然艱難,但一定會過去;公司員工平均資歷超過十年,已經是最精良的部隊,旭滿能接一般人接不起來的單子,更是客戶不可或缺的夥伴。 隨時考慮消費者感受 使用台灣紗線的代價就是提高產品成本,不過,劉奕滸不怕因此失去競爭力。他認為,不能對「價格」有刻板印象,認為貴一點的東西就沒有銷量,如果僅是和同業競爭成本、低單價,最後只會「不是你死、就是我傷」。首先,競爭者不是其他業者的低端產線,而是全世界,要做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例如在原物料、工法、染色下功夫。再來,就是要隨時想到終端消費者的感受,「做衣服不是為了賣衣服,而是為了做好衣服」。 座右銘 相信才會看見 劉奕滸小檔案 現職:旭滿實業副總經理出生:1986年處女座學歷: 美國Southern Adventist University企管系、輔仁大學織品系在職專班就讀中 經歷:日本上市服裝公司業務

謝宜倩、謝宜穎 貫徹餐飲達人精神
創業六年,大安九號隱身在大安區巷弄中,鍋物飄香,靜謐的用餐空間中可以感受到品牌的低調奢華氛圍,姊姊謝宜倩原先是珠寶設計師,妹妹謝宜穎則是證券分析師,兩人發揮彼此在職場上的長才,姊姊抱有對食物精緻美學的熱忱,妹妹具有對市場敏銳的眼光,兩者相輔相成,經營上運用二八法則,精準虜獲老饕客的味蕾,最後加上對吃的一套專業見解,二人認為,吃不能只是果腹就好,為了讓用餐變得更有儀式感,在食材、烹煮、人才三大面向都得面面俱到,努力貫徹餐飲達人的精神。 堅持真材「食」料 謝宜倩基於對藝術美學的堅持,無論是餐廳內部的裝潢、用餐的上菜順序、擺盤的器皿,以及最重要的食材料理等,她致力做到五感體驗,讓饕客們的味蕾與視覺可以在大安九號中享受到極致的奢華體驗,品牌招牌菜餚「絕代雙膠鍋」,借鑒老祖宗食療的概念,採用有「美容養顏聖品」之稱的花膠和桃膠,特意選用玉米雞費時18小時熬製湯底,黃澄澄的雞湯滴滴清澈卻濃郁鮮甜,搭配出膠率最高的緬甸鮸魚膠和小米膠,讓湯底充滿細緻絲滑的黏稠感。謝宜倩說:「這個湯底正是北韓金正恩老婆李雪主最愛食用的天然頂級海陸膠原蛋白鍋,每一口都可以吃到花膠的Q彈和桃膠的滑爽,齒頰留香。」 另一道招牌菜色正是來自法國的頂級藍龍蝦,因為產地限制只能進口來台,再加上疫情海運影響,曾經一度吃不到的美食如今霸氣回歸,相較於紅肉龍蝦,藍龍蝦的肉質更細嫩有韌度,非常適合入鍋燉煮,吸飽玉米雞精華的蝦肉給予豐富的層次,仔細咀嚼可以享受到高檔肉質的美味口感,藍龍蝦所帶來的話題很快地勾起食客們的好奇心。 傳承美味與革新料理 謝宜穎擅長分析與抓準市場趨勢,她發覺與其跟著話題走,不如自己創造話題,所以大安九號固定每季會推出新菜色與活動,搭配來自世界各地最新鮮的高檔食材,變換不同的菜色讓顧客大飽口福,品牌定位為私廚會所。 謝宜穎說:「餐飲業不比證券業想的輕鬆簡單,當初跟著姊姊一起開餐廳,不只要煩惱食材,更多的難題是面對多元的消費者。不過我們在疫情期間,大安九號的私廚服務與分流包廂卻廣受好評,反而是在封城期間,沒有任何客人消費。」面對營業額每況愈下的窘境,姊妹決定將食材作成公益壽司,分發給台安、仁愛、國泰、長庚等醫院。 另外,姐妹倆更是接棒擁有30年歷史的永和馮記上海小館,原老闆轉任顧問,由老饕接手營運,延續傳統的好味道,並加入私廚的儀式感,讓經典佳餚如夫妻肺片、鯗排骨、上海腐乳肉、煨麵等有不同的品嘗感受。 展望未來,現代人不僅懂吃也懂生活,謝宜倩與謝宜穎承襲家族的美味傳統,希望能給客人吃到最道地、最原始、最新鮮的味道,提供多元化的料裡手法,讓客人能透過多樣吃法品味不同的味蕾風景,用味覺激盪出真心,細品生活。 用味蕾記憶城市 謝宜倩與謝宜穎感念父親對於美食的嚮往與堅持,二人在幼年時期經常飛往各國,也造就出姐妹倆追尋頂級食材的熱愛,在蒐羅城市經典美食的過程中,無論是中國八大菜系、韓國皇族料理以及日式傳統美食等,謝宜倩更是精準研究出各方區域的菜色與背後故事,從美食吃進不同的地方文化,她們認為這是一種味蕾的傳承從「吃」記錄著不同時期的生活回憶。謝宜穎說:「伴隨著親情的回憶,我們重現出記憶中的美好味道,也希望大家可以品嘗到我們的用心。」 座右銘 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 謝宜倩、謝宜穎小檔案 現職:大安九號有限公司創辦人星座:謝宜倩-射手座、謝宜穎-天蠍座學歷:謝宜倩-BCIT設計系、謝宜穎-UBC經濟系經歷:謝宜倩-GIA珠寶鑑定、謝宜穎-證券分析師

張祐綾愛鄉力量 永續健康視野
坐落在坪林茶鄉的新地標,「良醫藥師本舖」的前身是西藥與茶的老屋,舖長張祐綾傳承醫師與藥師「醫藥合作」的健康架構,在茶鄉融合各界專業領域,從策畫每一場飲食與健康講座,共同推廣醫食同源,展現松竹蘭梅的健康永續精神。從飲食出發,整合傳遞預防醫學的角度,打造新型態的社區據點! 半世紀老屋與健康共生 一幢日式建築物矗立路旁,大地色的塗料與極富禪意的格柵與藤編,進入空間,可以感受到日本式茶禪減壓生活的放鬆與愜意。良醫藥師本舖由坪林老街屋改建而成,騎樓仍保有早期的「西藥˙茶」招牌。「松竹蘭梅健康四君子」為每一樓層賦予獨特的健康任務,一樓松是咖啡館,提供日本、法國各國流行的養生咖啡、排毒茶和輕食三明治,每周四行動藥師時間是在地的好鄰居,有慢性處方箋衛教諮詢、互動的時間,各樓層各為健康教室、茶禪文化及樂齡廚房。 拾階而上,天井的日光恰好灑落在空間各處。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新生的力量串起世代共同的記憶並扎根、茁壯。張祐綾畢業後投入良醫藥師本舖,這是需要堅定信念與關懷社區發展才能相輔相承,她坦言目前感受最深的感觸,就是希望「找到擁有健康願景的夥伴」,這樣的目標需要邀請各界領域共同參與和共襄盛舉! 舖長將喜愛的元素與氣氛融合在這個舖子,用接地氣的方式,向當地民眾宣導「健康是能讓大家感到快樂的精神」,在茶鄉串聯社區共生共好的情感,透過社區關懷與地方長者的互動模式,日積月累的持續努力逐漸收到當地居民的肯定與稱讚,這樣的坪林人情味,點亮了在地的健康生活。 青銀賦予坪林新生力量 「良醫藥師本舖」之所以採用這個「舖」字, 意指「口」和「飲食」的重要性。從健康食材營養均衡的挑選、減齡餐盤菜單內容的搭配,更重要的是視覺上的傳達,傳達呈現飲食的樂趣,是團隊花非常多時間設計營養的飲食處方箋,舖長說:「多數的居民都是在地小農,對於蔬果料理的印象與大健康趨勢不太一樣。」 透過深耕在地文化與小農合作共創共榮,將坪林的特產茶葉融入當季食材蔬果,結合醫師、藥師專業的知識有效發揮營養價值。從策畫一場健康活動和展演飲食的樂趣,在地宣導健康理念及食療知識,跨界整合各個領域的串聯與整合計畫,張祐綾最感激的是擁有一群相同理念的醫師與藥師,讓每一個階段都能順利進行。 良醫藥師本舖在北宜路上閃耀,詮釋出健康生活的底蘊,張祐綾承載人情味的溫度,以「上好」的職人精神,延續在地茶鄉精神與價值,在地時令食材、好茶咖啡飲品結合音樂人文,茶禪生活,藝文展演等,提升淨化身心靈。這樣世代傳承精神,像樹的年輪般一層層的形成,廣邀有熱誠的企業與工作人員一同為永續健康服務,投入新型態的社區健康據點。 實踐健康 人生中的第一優先 在社會責任與公益活動發揮全面整合專業領域,從一般藥局、醫院、診所、實驗室、行銷業務、公學術研究等,結合藥師、醫師專業背景,打造社區健康互聯與互助系統。以藝遊坪林在地人文的精神,將小鎮故事、醫師和藥師攜手共進,在此「坪」水相逢,為忙碌的現代人開展新型態生活空間。以及醫藥服務和健康推展,結合社區社團、老人長青會、國中小學等宣導藥物的正確用法和反毒衛教,推廣健康「減齡餐盤」,落實健康、樂齡的幸福好「食」光。 座右銘 愛鄉力量、永續健康 張祐綾小檔案 現職:松竹蘭顧問商社有限公司舖長星座:摩羯座興趣:旅遊、藝術、博物館學歷:銘傳大學統計系經歷:電商、醫療服務業、銷售

林妍珺凝鍊美學 開啟建築界新潮
皇長建設總經理林妍珺在藝術領域有超過十年實踐經驗,擁有出色的藝術鑒賞力及美感,從小就對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一直致力創造出獨特且精緻的珠寶作品。此外,亦跨足建設產業,擁有藝術底蘊的她將美學的工法與思維帶入,成為一股建築界的新興潮流。 「藝術和建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林妍珺坦言,「從珠寶設計轉向建築設計,需要重新調整心境和思考方式,我認為關鍵在於保持開放的態度和學習的能力。」並從中找尋兩者領域的最大公因數,在不斷的設計之中,突破、創新,以及表達自己。 尋找建築的主石 珠寶設計有著嚴謹流程與繁瑣步驟,草圖、蠟版、配石、鑄件等,林妍珺希望自己能夠在建築業中奠定精品理念,將儀式感與細緻度都帶進專業服務,締造出更多如珠寶般璀璨的建築藝術品。其中,「主石」是珠寶設計裡最重要的寶石,整體設計會根據主石的形、色、光等進行量身訂製的規劃,在建設初期時,林妍珺同樣以高規格的標準與眼光抓準各個地區的「專屬主石」,例如信義區應備有豐富商圈機能、天母區應更富含人文氣息等,每一個區域的當地屬性均不一樣,所以也應進行客製化的布局與安排,讓建築融入社區文化,當地的環境價值才會閃閃發光。 在轉換領域的過程中,林妍珺仍會遇到挫折和困難。被問到如何克服時,她表示:「我會嘗試將兩者融合,找到彼此的共通點和互補之處。但也同時,這些困境也是我成長和進步的機會。」不畏挑戰的林妍珺從中學、學中做,透過不斷的努力和嘗試,將不同領域的核心精髓重新煉化成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同時也驚豔眾人對於藝術及空間的想像。 一條龍式全案管理 未來市場的趨勢愈來愈注重個性化和獨特性,人們對於藝術和設計的需求更高,也都渴望擁有獨一無二的作品,再加上因疫情而有所感觸,林妍珺認為相較於珠寶設計,建築設計更是能造福大多數群眾的事業,不局限於既定印象思維的她,打算嘗試業界少有人做的服務-全案管理。 林妍珺表示:「我可以將美帶進社區,幫大家打造客製化的家。」首先她將目標鎖定雙北地區的都市計畫,都更計畫礙於牽涉的層面多元且廣泛,許多地主常面臨許多窒礙難行的問題,此時全案管理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助力,從規劃、信託、建築等全方位給予地主一條龍式的專業服務,讓地主有機會訂製自己的家還能享受到最大利益分配,過去與國際團隊的合作經驗造就林妍珺強大的組織與協調能力,秉持著一貫心法的她將會帶領皇長建設一起共築最大價值,以美學為基底,運用精品管理的智慧與模式,創造出更多具有影響力的建築物,也能帶給群眾美的享受和幸福感。 林妍珺用藝術底蘊凝鍊出如精品般高質地的優雅美學,在珠寶設計和建築設計之間找到完美平衡點,讓更多人了解到皇長建設的創作理念。 專注細節的完美呈現 林妍珺專注於創造與藝術相融合的獨特作品。無論是珠寶設計還是建築設計,她都專注於細節的完美呈現,並追求精湛的工藝和卓越的設計概念。運用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力為個人作品注入靈感,將藝術與功能性結合,營造出令人驚豔和舒適的作品。林妍珺堅信唯有保持對創新的渴望和追求,才能在不同領域展現卓越。無論是珠寶設計還是建築設計,她都將繼續追求卓越,為世界帶來更多美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座右銘 敬天,助人,感恩,利他 林妍珺小檔案 現職:皇長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星座:處女座學歷:瑞士維多利亞大學EMBA經歷:ANN LIN珠寶創辦人&首席設計師

蔡棟國回歸本心 跨足生醫領域
昱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主要業務為電子半導體通路商,董事長蔡棟國抓準商機,從代理商起家,具有商業頭腦的他一步一步帶領團隊於2004年上櫃。2007年取得了日本金屬表面處理技術,在多樣電子產品上應用,迄今仍引領風潮。2020年蔡棟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帶領公司跨領域轉型,運用自己擁有藥劑師執照的專業知識以及畢生所學的經驗觀察,當電子產品的加工技術搭配生技專家的頂尖見解,無疑可以讓1+1大於2的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蔡棟國選擇一條具有挑戰的道路,就是希望讓台灣的生技醫療技術能有更多的突破、並造福更多群體。 蔡棟國在年輕時便取得藥劑師執照的身分,但由於早年旅居日本,在一次偶然機緣下獲得代理日立半導體元件的機會,具有商業思維的他,很快就抓住市場的趨勢脈動,「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蔡棟國談起當年在日本一頭栽入半導體代理通路的來由,進而成為日立半導體的亞洲區代理,謙虛地表示這些都是老天爺的安排。 勇於突破舒適圈 談到為什麼想跨領域做生技醫療,蔡棟國笑說自己不願安安穩穩的繼續待在舒適圈內,執有專業藥劑師執照的他,只是找回自己想做的初心而已。提及此他臉上充滿活力與興奮之情,他認為比起退休去進行運動爬山等樂齡嗜好,目前正在進行的跨領域計畫才是真正能讓他感受到生命熱忱的動力,且一旦成功了,對昱捷來說無疑是最棒的核心標誌性產品。對於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他非常感謝一路上有多位學者專家的大力支持,才能讓產品成功結合技術,使其具有前瞻性以及創造性。 能夠用自己畢生積累去做一個可以造福大眾的事情,是非常激勵人心的,「每一天都在期待新的數據產生,如果數據結果是好的便能開心一整天,如果還有改善空間就更棒了,我會邀請學者朋友們一起討論,一聊就是一整天。」蔡棟國期許未來能將此技術運用在更多醫療領域,盡情發揮「載具」的角色,能與國際上醫材大廠進一步合作,讓醫療器材不斷革新,為人類創造更多福音。 跨足生醫領域不僅是蔡棟國的一個目標,蔡棟國不懼歲月、技術等限制,堅定朝著未知且創新的道路邁進。 展望未來 在蔡棟國的擘劃及帶領下,昱捷未來的經營重心,除了繼續站穩電子半導體通路商角色外,也正逐步邁向生技醫療產業,跨足醫材領域不僅是蔡棟國的一個目標,他設想到的更是多方位角度的未來性,包括對公司的永續經營、對員工的企業責任以及對人類社會的積極貢獻等,除了昱捷獨家研發的生醫產品以外,他非常看好透過與國際知名大廠進一步合作技轉或代工所帶來的龐大商機。 「這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他語氣輕鬆地說,背後支撐這句話的信念卻是無比堅毅,對於把昱捷塑造成一個具有核心技術及核心價值的公司,蔡棟國顯得胸有成竹且信心十足。 追求新進技術 增進人類福祉 對待同仁,應以最寬容的角度去思考,吸收各個面向的聲音,保持互動且擁有良好心態,才能帶領企業一同向上發展;對於創新思維,方法無他,就是對生活中的發生的每一件事物,都要永遠保持好奇的心態,並要有不甘於現狀的正向精神,以勇於挑戰新思維去追求新進技術,讓技術真正落實到大眾,達到增進人類社會福祉的共好世界。 座右銘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蔡棟國小檔案 現職:昱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學歷:嘉南藥專(現為嘉南藥理大學)、法國ROURE BERTRAND DUPONT香水學校經歷:嘉南藥專講師、日本JTS株式會社會長、日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麗淑隨時進修 憨膽闖天下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秘書長詹麗淑的工作資歷,可以說是很豐富,也可以說是很單一。 說單一,是因為詹麗淑在轉換每個工作時,目標鎖定的都是與資訊相關的工作。說豐富,是因為她的工作經歷橫跨出版業、企管顧問、貨運承攬業,以及非營利組織的公協會,重點是,在每個工作場域裡,她總是會被老闆們「抓出來」去做業務。 勇於挑戰 總被老闆 「抓出來」 業務比起資訊相關工作,是相對複雜,一般會喜歡資訊相關工作者,多半不喜歡「拋頭露面」的業務工作,雖然,詹麗淑不知道,為什麼每個老闆都會把她「抓出來」,但是,她說,她是比較積極正向思考的人,也因此當老闆交付任務時,「我會勇於接受挑戰。」 那麼詹麗淑又是有什麼特質,讓老闆們都發現她可以?詹麗淑想了想說,「可能是我有『憨膽』的特質吧?」「憨膽」特質,可以從一種「往後倒」的遊戲中充分感受到,多數人因為無法完全相信別人會接住自己,而不敢大膽往後倒,但是詹麗淑每次都會放大膽的往後倒。 也因為「憨膽」,詹麗淑敢於面對不一樣的挑戰,而老闆們也多半會欣賞與重用敢於挑戰的同仁,也因此,每當她要轉換工作時,老闆們總是會對她打出人情攻勢,不過,年輕人嘛,也總是會想要有更多新的嘗試,而她又喜歡挑戰新事物。 從出版、企管顧問、貨運承攬業到公協會,每一個歷程,對詹麗淑來說,不僅是新的嘗試,也是學習與累積的路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瓶頸,就她的經驗,進修是突破工作困境的好方式。 詹麗淑就是在工作上感到難以突破時,決定重新返回校園,並選讀了北科大的EMBA,而學習不單單是讓她開啟了不同的思維,也打開了眼界,因為結識了各行各業的菁英,對工作上助益甚大。 溝通協調 態度軟、意志堅 特別是,詹麗淑服務的軟協主要是為會員服務,面對的是「眾」老闆們,包括理監事、會員廠商,以及委辦單位的機關等,因此需要有很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而EMBA的訓練,以及與各行各業的菁英的灑掃應對中,每個人的優點成為自己成長的養分,對提升溝通協調能力的幫助很大,所以,「隨時進修,是很重要的。」 在溝通協調上,詹麗淑認為,「態度柔軟,意志堅定」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當目標釐定、理念確定後,不論對內、對外的溝通協調時,不能人云亦云、遇到質疑,就動搖,若是遇到質疑,就動搖,也不需要溝通、協調了,所以,必須態度要柔軟,意志則要堅定。 當然,更重要的是,詹麗淑說,資訊要分享、平等,不能有落差,否則再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也會打折扣。 在職場近30年,詹麗淑的領悟是,「做了選擇,就不要後悔」,在職場裡總是會面對很多的抉擇,不管是職場轉換,還是下決策,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要後悔,否則很容易瞻前顧後。 工作與生活要平衡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秘書長詹麗淑,是該下班,就下班,不希望同仁把100%的全心投入工作的人。她覺得讓同仁常態性的加班,是很不OK的事。 詹麗淑認為,工作,不該是人生的全部,除了工作,還要有自己的人生與生活,否則,一旦工作不順,要如何找「出口」?所以,她希望同仁都能上班時間認真工作,下班時間用力過自己的生活,工作與生活要平衡。 詹麗淑說,每個人在工作上都會有不順利的時候,這時就需要家庭或自己的生活作為平衡,抒發工作上不順利的情緒,反過來當家庭或生活不如意時,還有工作來「忘卻」,甚至是尋求工作夥伴安慰。 工作與生活要兼顧,是詹麗淑的工作與生活態度,即使是單身沒有家累,她也不贊成把「工作」視為人生的唯一,那樣的人生,對她來講,真是太無趣、太不幸了。 座右銘 做了決定就不要後悔 詹麗淑小檔案 現職: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秘書長、經濟部「中小企業政策審議委員會」委員、經濟部商業司「中小型店家數位轉型推動計畫」委員、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標準諮議委員會」委員等生日:9月15日星座:處女座 學歷:台北科技大學商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經歷: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副秘書長、處長、立通股份有限公司資訊室主任

羅時銓靠團隊溝通 落實企業管理
大學畢業後服兵役二年,1981年退伍就進入新纖、從基層做到總經理,卸任後又被董事長吳東昇賦予集團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新光幼獅公司董事長的羅時銓,在新纖服務已超過了40年。他指出,從紡織基層的現場操作到管理階層,一路走來,對企業管理的認知及永續經營的基石,就是團隊與溝通! 企業是一個團隊,不分彼此,大家都為公司努力打拚,一旦有任何不同意見,就是要溝通,化解歧見、取得共識,才能讓公司繼續成長、茁壯,朝百年企業邁進。 全球環境變化愈來愈迅速,產業變遷也是瞬息萬變,更需要團隊、溝通、與時俱進、順應潮流,一個企業才能永續。 全球「減碳」環保浪潮興起,以近幾年紡纖市場最夯的再生材料,羅時銓指出,談到再生材料,就一定要提到「循環經濟」。集團在投入時,就透過公司上下團隊、歷經無數次溝通,快速鎖定、積極研發創新,才有現在領導廠商的地位。 環保紗隱形冠軍 新纖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作環保紗,供應給NBA、世足賽,還有棒球聯盟等。羅時銓指出,全球的球衣有8成是用台灣的環保紗製成,其8成中的一半是由新纖供應,所以新纖也是台灣生產製造環保紗的隱型冠軍。 新纖除持續投入研發資源,除了回收聚酯R-PET外,還有PBT、PP、TPEE等,也還投入生質材料、生物可分解聚酯等,目前也正在跟國外團隊合作自碳捕捉之原料應用。 千思熟慮、多面考量、兼容並包,是管理高層在與團隊溝通時,心中千萬不能忽視,要守的一把尺。羅時銓指出,企業整體是一個團隊,只有任何有一個人出現無法全力以赴的狀況,就可能會影響政策推動及最後成果,所以就需要溝通來重新凝聚團隊向心力。 溝通絕不是上對下的單向性指示;別認為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萬事就OK了。羅時銓強調,真正的溝通是要雙方、團隊成員把意見都說清楚、講明白,尋求相互共識,再三確認,才算是真正的溝通。 團隊協調才能取得企業管理的最大公約數,溝通就是凝聚向心力。團隊與溝通,就是企業成長及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不管你有再好的技術、再佳的能力,唯有靠一個團結的團隊,及充分溝通的管道,才能突破逆境。 團隊達共識創永續共榮 面對多變的產業環境,多元化的市場競爭,諸多不確定性的變數,多面向溝通協調尤其是達到成功的的要件及必需。 一個企業的策略及發展計畫要博採周知,讓所有相關部門、員工都充分了解訂定過程 ,確實做好內部溝通協調,推動過程才能順利。 達成團隊共識,可讓一個企業運營、管理及發展的更順遂;羅時銓在面對公司賦予的目標,向來秉持沒有不可能達成任務之信念,保持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所有可能挑戰,以身作則,帶領團隊努力衝刺;在管理上,除了善用人才,更以有溫度的管理、善用換位思考凝聚團隊的心,因為有團隊共識,就能在承擔績效目標壓力的同時,感受一起打拚的快樂。 管理階層懂得培養團隊共識及溝通協調,才能讓集團永續共榮。除時時感謝公司的信任及團隊的努力,羅時銓藉由與下屬、員工交流,針對多樣觀念差異、心態調整進行溝通,藉機讓相互間了解、期待未來發展方向,達到企業經營管理的落實。 成功來自聚焦能力 羅時銓指出,自己能力沒有特別比別人強,但「成功,來自聚焦的能力!」 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上,會讓生產力更高,這就是所謂的「聚焦」! 若我們在同一時段內同時進行好幾件事情(多工處理),讓大腦必須快速來回切換視窗,不但效能降低,也容易讓人感到疲勞,因此一次只做一件事,才會讓生產力更高, 這就是所謂的「聚焦」! 「聚焦」原本意思是:把光或電子束等集中到一個點上,引喻到人們,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上。 座右銘 善用溝通凝聚向心力、成功來自聚焦的能力! 羅時銓小檔案 現職:新纖集團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新光幼獅公司董事長出生:1957年學歷:逢甲大學應用化學系經歷:新光合纖總經理

林麗珠二次創業 扮熱銷蛋捲推手
來自東京的經典伴手禮雪茄蛋捲品牌YOKU MOKU,2011年登陸台灣,創設了海外首家形象門市,因是名模林志玲和歌手周杰倫欽點的喜餅禮盒而聲名大噪。產品在台熱銷超過十載的背後推手,就是富好董事長林麗珠,這也是她創業之路創下的第二座里程碑。 話說從頭。在車廠起飛的年代,林麗珠與其丈夫富好公司會長陳俊佑,共同投入汽機車排氣系統的不鏽鋼管製造,於1992年創立富好,開發客製化的不鏽鋼網管,並於1999年拓展OEM外銷市場,為裕隆汽車以及本田(HONDA)、豐田(Toyota)等日系車廠供貨。 林麗珠表示,富好的創業契機是汽車用排氣系統材質,由鍍鋁轉向使用不鏽鋼,公司以三台設備起家,儘管起初訂單量少,但在公司耕耘下,台灣排氣系統鋼管逐漸從仰賴進口轉向在地生產,也成為全台汽機車用不銹鋼管製造龍頭。 今年是富好創立的第31年,林麗珠認為,事業沒有捷徑,最重要的是產品細節要格外注重。談到陳俊佑對創業的堅持,林麗珠說,「他可以讓人喘口氣,但是他不會放棄」,這就是富好成功的關鍵。 富好研發出一體成型的網管製程,有別於以往的卷圓點焊技術,成功獲得專利。近年更將網管美學延伸到裝潢,除了可在YOKU MOKU旗艦門市看到,亦參與桃機第三航廈出境大廳的「雲頂天花板」建案。 林麗珠說,以網管融入建築,不僅兼具美觀,還可為機場提供消音效果,因此儘管造價高昂,設計團隊仍堅持保留「雲頂天花板」設計。從汽機車排氣系統到YOKU MOKU代理,建築裝潢就如同林麗珠為富好開啟的第三篇章。 林麗珠回憶,在汽車供應鏈轉往大陸生產布局之際,富好選擇不同的道路,在鞏固台廠生產和外銷的同時,將眼光投向日本,投入代理經營。 獲得YOKU MOKU代理權之前,富好其實已醞釀多年。即使總公司曾以台灣市場有限為由,無意拓展海外通路,但林麗珠決定從喜餅和彌月禮市場切入,擬定進入台灣市場的營運企畫,終獲日方青睞,成為海外第一家總代理。 2011年3月8日,YOKU MOKU日方來到台灣簽訂代理合約,兩天後返國即遭遇311大地震。富好首當其衝面臨的就是供貨問題,當時YOKU MOKU遷廠至栃木縣,距離福島不到200公里,名列我國禁止食品進口5縣市之一。 面對這樣的挑戰,林麗珠仍堅持台灣本店按原計畫於當年6月28日開幕,並由其媳婦、公司總經理張菀容親赴日本受訓。YOKU MOKU舊廠也為此重啟蛋捲產線,專向台灣供貨,直到逾半年後,台灣門市才終於迎來其他餅乾產品上架銷售。 林麗珠指出,經過這個事件,更確立富好與YOKU MOKU的信任和合作精神。作為代理商,要做到的是將品質優良的產品推薦給消費者,讓顧客和品牌相互信任,從而獲得雙贏。 效法女將 講究處事態度 談到YOKU MOKU的開店、閉店禮儀,林麗珠有獨門的堅持,就是效法日本「女將」精神,從最細膩的服務細節開始要求,並發自內心對服務感到愉悅,進而擴及處事態度。 「女將」是指經營高級日式料亭或高級日式旅館的女主人,林麗珠表示,現在做工廠都愈加講究服務,正統服務業更應不落人後,因此富好旗下員工,皆在上工前經過扎實的訓練,且由林麗珠親自把關。 林麗珠表示,因為在代理經營中由衷喜愛商品和服務,也因此體會到YOKU MOKU創辦人藤繩則一曾說過的「甜點有種神秘的力量,使人們微笑。」 座右銘 細節、等待、忍耐 林麗珠小檔案 現職:富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出生:1953年9月18日學歷 :中國市政專校、市政管理系經歷 :富好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興趣 :烹飪、藝術、室內設計

蔡璧舟掌握潮流 致力升級資安技術
精神奕奕,總是帶著滿臉笑容、充滿熱血的安數科技執行長蔡璧舟,對於網路科技永遠保持高度敏銳,累積多年網通的通路銷售經驗,從事資通訊領域專業銷售,初衷就是期望協助台灣各行各業數位轉型,提升競爭力及資訊安全。 蔡璧舟從小就對繪畫與美學有興趣,而後就讀建築設計相關科系,希望能結合興趣設計出具時尚的建築,在學期間適逢個人電腦的萌芽,他也見證到數位化電腦製圖所帶來的便利已漸漸取代人工傳統製圖,因此對於電腦製圖產生莫大的興趣,也開啟電腦資訊的專業領域。 專科畢業後,他考取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繼續深入研究建築與科技的結合,大學畢業後兵役分發到相關單位從事建築設計,因具備電腦資訊專業,被賦予單位內電腦繪圖網路的管理,也開啟了電腦網路相關的經驗。 一路順風的他,退伍後正好面臨營建業的不景氣,但巧遇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趨勢,也深覺「上帝有最好的安排」,因此展開人生的另一個領域,也就是網路科技相關的專業服務,一待就是20多年,不管是技術人員、產品規畫、銷售人員都曾經擔任過。 蔡璧舟分析,網路已非只是一個應用,早已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基礎建設,就在大家享受著網際網路與數位化所帶來的便利性,伴隨而來的資訊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也因如此,蔡璧舟在提升資安的理念下,在2017年孕育出安數科技,希望藉由對科技的敏銳度引進世界級的解決方案,除了協助保護企業機關的資訊安全外,也積極參與國內各大相關活動與國內廠商做交流,希望對台灣資安品牌的實力提升盡一份心力。 他說,所有數位化的過程,皆需在安全基礎之下做應用。過去經手過非常多的案例,有朋友公司畢生的研發成果,因被駭客入侵造成重要資料外洩,間接導致公司關門,或是公家機關因資安問題造成民眾服務的停擺,而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降低發生的機率。 以他的座右銘來看,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在資安方面,就是徹底落實把資安的基本原則做好、循環去做,更重要的是就算遭受駭客入侵,也可以迅速恢復,畢竟落實資安不代表永遠高枕無憂,而是要把傷害降到最低。 他說,網路的應用已是一門顯學,通才比專才更重要,過去的工匠時代「十年磨一劍」,專精一項工藝已不適合。舉例來說,過去網路、資安、系統、存儲甚至電話系統都是各自發展,技術與銷售人員只需掌握該領域即可,但現在存儲談的是超融合,網路資安談的是合縱聯防,電話系統也都IP化了,專業的領域門檻愈來愈高,因此,如何掌握專業的人才隨時跟世界潮流接軌,已經成為現在最重要的課題。 蔡璧舟說,協助企業把資安做好,就像一種使命,好比傳教士般不斷對企業與機關宣導,但資安好比保險,在問題沒有發生前,總感覺看不到效益,不想多花錢,預算總是不足,因此未來更要保持這股熱情,從根本人性出發來協助更多的企業及個人做好資安。 對於未來的發展重點,他強調,持續與國際先進廠商交流,未來希望國內資安廠商的產品及服務也可以行銷全球,畢竟台灣擁有優秀的資訊人才,未來蔡璧舟也希望藉由一己綿薄之力,能培養更多的專業資安人才,讓台灣成為一個可以輸出資安產業的強國。 提升資訊安全 個人可以這樣做 蔡璧舟長期研究資訊安全,他強調,現在駭客要的是錢,也就是經濟犯罪,藉由勒索軟體達到賺錢的目的,因此民眾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個資,不要讓自己的基本資料外洩,可從這幾方面著手。 首先,若網站需要填個資時,一定要層層把關,分散使用,由於現在民眾天天上網,因此一定有許多的帳號、密碼,相關的管理非常重要,要把自己的個資做好保護,跟金流有關的更要無比小心,也要定期更換密碼。 其次,現在很多網站可能會被駭客入侵,因此除了更加小心外,選擇更加安全的網站更是重要。 另外,駭客有可能入侵電腦來竊取資料,因此針對來路不明的電子郵件、安裝來路不明的軟體、免費軟體等等,都要謹記「不要點、不要用」的訣竅,因為只要輕輕一點,就有可能被植入木馬等。 針對防毒軟體、電腦及手機等等的作業系統更要定期更新,因為廠商會不斷更新及增補,而連網環境是否有具備阻擋的能力也是重點之一。 最後則是回歸到個人基本功,關於個資方面盡量不要亂點連結,並藉由保護工具,也就是防毒軟體跟系統定期更新,更重要的是不要吝於做資料備份,做好最後一道防線,這樣就能輕鬆提升個人資安能力,讓自己的資料更加安全。 座右銘 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蔡璧舟說,這不但是資安的基本功,更可落實在為人做事上,也就是回歸基本面,把複雜的事情、簡單的事情、重複的事情都徹底深入做好,就可以提升為人處世的能力,成為最後的專家、行家、贏家。 蔡璧舟小檔案 出生:1973年學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EMBA資管所碩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學士經歷:安數科技創辦人興趣:音樂、運動、科技

包蕾抓準趨勢 開啟觀光新思維
西元2000年時,當中國東北人民月薪收入落在約人民幣500元左右,正值青春年華的包蕾,薪水即已達人民幣1萬元。不僅如此,當時,她還僅憑自己的能力,即闖出了一番事業,並買了樓房,過著讓人豔羨的生活。直到今日,坐在位於台北市中心的辦公大樓裡,面對著未來,即使疫情讓眾多產業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旅遊業,她的眉宇間依然滿是信心。 大學時即開始從事觀光旅遊 回首過去,包蕾臉上雖然有著些許淡淡的惆悵,但,更多的是滿腔的熱情與喜悅。「我在讀大學時就從事觀光旅遊,那時剛好是兩岸開放觀光正熱的時候,很多人都很喜歡到東北旅遊。」她大笑著說起東北有三寶的順口溜,人蔘、貂皮、烏拉草,說完,還忍不住毫無形象地哈哈大笑。 她認為,事業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當時東北旅遊的崛起,最重要的是時代潮流,在政策的配合下,人為推波助瀾,再加上父親時任東北文化局部的幹部,母親則是科研部的相關研究人員,這更讓她在當地旅遊界有了「人和」上的助力。「因此,一開始,我在東北就做得挺好的。」揚起頭,包蕾烏溜溜的長髮披著肩,眉眼間盡是笑意。 隨著兩岸的熱絡往來,包蕾和台灣,從工作上的接觸到私人上的往來,走上婚姻。她不諱言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對於這裡所有的一切,她是既陌生又感到驚訝。 「和我過去所生活的家鄉都很不一樣。」她大笑著說。而她自己則是像道道地地的東北人,說話、行事作風都是直接,從不迂迴繞彎。即使遇到困難,也只知道往前衝,也因此在台灣闖出了一番讓人刮目相看的事業。 轉移重心,開發主題性小旅行 然而,世事終究難盡如人意。「2016年是我最痛苦的一年,結束了婚姻後,父母讓我放下一切,叫我甚麼都不要管了,就一個人到東南亞散心旅遊。」沒想到,這一步,卻意外打開了她另一個視野。 隨著政治局勢的轉變,兩岸情勢丕變,確立了「新南向政策」。頓時,所有人的目光及產業都對準了東南亞,而此時包蕾也一路從柬埔寨走到越南等地,慢慢地,她亦將事業的經營重心轉移到當地。「真的很剛好…說到這,她忍不住低頭莞爾。 「隨著時勢所趨,調整步伐。」包蕾笑說,這是她一路走來,經營事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習心得。來到了2020年,遇到了旅遊業最為慘澹經營的疫情,包蕾露出甜甜的微笑,啜口茶,她停頓了一會,才再開口。 「不否認是有影響,但,很快地我們就找到自己的定位。剛開始還有些學術交流研討會,接著金門、馬祖、澎湖離島旅遊,我們積極開發很多主題性旅遊。」尤其是針對企業主的公益性旅遊,譬如淨灘、清海廢、種樹、等目標性旅行,還有中小企業主的旅行,包蕾認為所謂的旅行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吃喝玩樂、走馬看花,而應該是深入人心,具有公益性、目標性的永續旅行。 「我們還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些甚麼?」包蕾說,很多企業主在參加完她所規劃的旅行後,總是催促著她下一次再出發的主題。「這,就是我未來正在努力的目標。」說到這,她滿臉都是燦爛的微笑。 拓展學習領域 不能輕忽 包蕾從不諱言從小出身優渥,父母又疼愛,可是她從不因此而自持,反而更加上進學習;遇到困難,愈不想因此讓身邊愛護她的人而擔心、煩惱,總是惕勵自己要勇往直前。 「這一路走來,遇到困難或挫折,我只能說就是不斷地學習再學習。藉由學習,就能增進自己的實力,讓自己再往前進,也就沒有懈怠的時刻了。」她說,人生路上除了旅遊,可以增廣見聞、獲取知識外,最重要的還有閱讀,藉由書本累積各類的知識,學習不同的知識與技能。 「旅遊界常常會碰到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有時候是機械、生技、資訊等,所以絕對不能輕忽,要不斷的學習。」 座右銘 感謝那些傷害我的人,讓我必須一直努力,不能懈怠,更加強大,更感謝那些幫助我的人,讓我變得更加溫暖, 幫助他人,回饋社會。 包蕾小檔案 現職:遠龍旅遊董事長學歷:瀋陽大學旅遊管理、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碩士經歷:遠龍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工商建設研究會37期兩岸產業交流委員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