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8473則
《國際產業》不是AI惹得禍!博通發布財報後重挫近7%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博通(Broadcom)上季業績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但本季展望差強人意,周三盤後股價大跌6.73%,報142.53美元。 據摩根大通所做調查,博通是全球第二大AI晶片供應商,產業地位僅次於輝達,此外,博通在7奈米、5奈米和3奈米客製化晶片的市佔率均排名第一。在鞏固AI信仰方面,除輝達之外,博通也是關鍵性角色。受惠於這波AI熱潮,博通過去一年來股價上漲75%,今年以來股價漲37%。 博通第三財季(截至8月4日)營收與獲利均優於市場預期。營收年增47%至130.7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29.8億美元。虧損18.8億美元或每股虧損0.40美元,遠不及前一年同期的獲利33億美元或每股盈餘0.77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為1.24美元,優於分析師師預期的1.22美元。 該公司表示,第三季的淨損包括一筆一次性的稅負準備金45億美元。這筆提列與某部門智慧財產權轉移有關。 第三財季半導體營收年增5%至72.7億美元,但不及分析師預估的 73.9億美元。半導體營收超越了大部分由VMware貢獻的基礎設施軟體營收(58億美元)。 博通預估第四財季營收為140億美元,僅大致符合市場預期的 140.4億美元。 執行長陳福陽表示,第三財季業績反映出我們的AI半導體解決方案和VMware業務持續強勁。他並表示,2024會計年度來自AI零件與客製化晶片的營收估將達到120億美元,高於先前預估的110億美元。 分析指出,博通第四財季營收預測勉強達標,凸顯出該公司非AI產品需求放緩正在拖慢公司的成長步伐。博通的業務涉及廣泛,涵蓋大型主機、安全和資料中心軟體、手機晶片、伺服器儲存設備等領域。此外,博通也提供Google等大型科技公司客製化AI晶片。
博通財報藏隱憂 財測遜色 盤後挫逾7%
美國晶片巨擘博通(Broadcom)於5日公布上季財報,營收和獲利表現均優於預期,不過,半導體解決方案的營收成長意外放緩,加上非人工智慧(AI)需求疲軟,拖累本季財測,博通盤後股價一度跌逾7%。 根據博通公布的數據,其上季營收為130.72億美元,年增47%,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29.7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EPS)報1.24美元,年增18%,亦優於分析師預估的1.20美元。不過,根據GAAP,該公司上季淨虧損為18.75億美元,或每股虧損40美分。 值得關注的是,上季半導體解決方案營收72.74億美元,遜於分析師預期的74.1億美元,年成長由前一季的6%放緩至5%。 博通指出,上季GAAP淨虧損包括一筆智慧財產權交易相關稅項撥備,金額為45億美元,來自於博通將一個業務部門的智慧財產權轉移到在美國的公司部門,屬於供應鏈管理的一部份。 博通CEO陳福陽(Hock Tan)指出,整個2024財年,AI零件和客製化晶片銷售額預估將達到120億美元,將會創下此類產品銷售的年度最高紀錄。 展望本季,博通預估營收將達到140億美元,略遜於分析師預期的141億美元。 博通周四收跌逾0.8%,財報公布後,盤後一度漲逾3%,然而,投資人對AI相關公司的期望仍高,而博通本季營收指引不及預期,盤後股價迅速翻黑,一度跌逾7%,截至本篇截稿前,跌幅為6.78%。
蔚來Q2營收、交車量 齊創同期新高
美股上市的蔚來汽車5日公布2024年第二季財報,營收和交車量雙創新高。蔚來第二季營收年增98.9%至人民幣(下同)174.46億元,虧損收窄至51.26億元,2023年同期虧損61.22億元。期間內交車量年增143.9%至5.74萬輛。 香港明報報導,展望第三季,蔚來汽車預計交車量介於6.1萬輛至6.3萬輛,年增10%至13.7%。收入介於191.09億至196.69億元,年增0.2%至3.2%。 蔚來董事長兼執行長李斌表示,9月1日,旗下樂道品牌105家門市同時開業,首款車型L60已開始公開展示,預計將於9月內上市並啟動交車。李斌又指,L60自推出以來就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期待此新品牌能為公司在大眾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
《櫃買市場》大略未如期公告申報第2季財報 罰金1萬元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櫃檯買賣中心針對大略公司(4804)未如期公告申報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處違約金1萬元。 櫃買中心表示,大略國際控股公司未於規定時限前公告申報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電子書、可延伸商業報導語言檔案格式、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權益變動表、會計師查核報告及財務報告附註揭露等相關事項,爰依資訊申報作業辦法之規定,對該公司處以違約金新台幣1萬元。
未如期公告申報Q2財報 櫃買開罰大略-KY 1萬元
櫃買中心表示,大略-KY(4804)未於規定時限前公告申報今年第二季財務報告電子書、可延伸商業報導語言檔案格式、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權益變動表、會計師查核報告及財務報告附註揭露等相關事項,爰依資訊申報作業辦法之規定,對該公司處以違約金新台幣1萬元。
需求回升 集盛8月營收8.36億元 年增27.53%
需求回升,產項中的加工絲、工程塑膠市況回溫,集盛(1455)8月合併營收8.36億元,年增27.53%;集盛指出,在運價回跌、夏季用電近尾聲,下半年營運將一季比一季好,力拚第四季本業虧轉盈。 依集盛上半年財報,第二季營業虧損5,000萬,累計上半年營業虧損約6,523萬元。 集盛指出,第二季虧損擴大,主要是受到電價、運價調漲影響。4月台電調漲電價,加上夏季電價調高,造成集盛第2季電價成本增加約3,700萬元;另外第2季運價大漲,以印度線為例,每貨櫃漲到3,800美元以上,比先前足足漲了8、9倍,造成集盛第2季運費增加約1,700萬元。 對於下半年營運的預期,集盛指出,客戶端的高庫存問題已改善,需求持續回升,加工絲產品上半年有獲利,下半年可望維持;工程塑料外銷訂單也穩定成長,看好下半年營運會比上半年好。 為提升獲利,集盛將原本大園廠的PA6尼龍粒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投入高端的PA66市場。集盛指出,新產線已開始投產試車,預計第4季開始大量投產,月產能約1,800噸。
慧洋8月稅前盈餘翻倍增 前8月每股賺5.45元賺贏去年全年
慧洋-KY(2637)今(4)日公告2024年8月財報,自結單月稅前盈餘3.97億元、年增179.17%,自結每股稅前盈餘0.53元;累計前八月稅前盈餘40.68億元,自結每股稅前盈餘5.45元,已賺贏去年全年。 慧洋表示,今年散裝航運市況相較去年明顯回溫,即便8月運價指數略有回檔,獲利表現已優於2023全年。 7、8月為散裝航運傳統淡季,然中小型船舶運價指數修正幅度不大,呈現淡季不淡,慧洋8月營業利益率仍達36%。接下來將進入北美穀物出貨旺季,加上全球政經局勢不穩定、區域衝突不斷,全球海上航運路線趨於保守,多選擇繞道而行,增加船舶週轉天數,慧洋表示,樂觀後續營運表現。 慧洋8月合併營收18.62億元,月增0.33%、年增50.08%,同步自結8月營業利益6.61億元、年增814.74%,稅前盈餘3.97億元、年增179.17%,自結每股稅前盈餘0.53元。 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139.38億元,營業利益48.72億元,稅前盈餘40.68億元,自結每股稅前盈餘5.45元。 在船舶佈局方面,慧洋原定2026年初交付兩艘輕便型船舶,將提前至2025年第四季交船營運。 在船舶處分方面,截至8月底,慧洋已處分認列兩艘船舶,並在7月、9月分別公告將再處分一艘37,046噸輕便型、一艘59,982噸超級極限型船舶,處分利益預計在第四季前認列,其餘不符環保效益之老舊船舶亦將依市場行情陸續汰換,維持慧洋運力在最佳狀態。
為何輝達財報佳股價卻重挫?大摩給出這個答案
受到美股重挫、輝達股價崩跌9.53%的衝擊,台股今(4)日早盤重挫逾千點,台積電(2330)更是一舉摜破900元關卡,就在股災是否重現之際,摩根士丹利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每兩年左右達到一次供需平衡,輝達財報後的市場表現暗示著半導體產業已經進入後期周期,即將見頂。 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師Shawn Kim及其團隊發布報告表示,無論是資料中心收入還是整體收入,輝達第2季表現都超出預期,但是股價仍然跳水,半導體業展現出明顯的周期後段特徵,市場相信需求仍然強勁,輝達第3季財測也很積極,但市場對利多反應疲軟。 大摩表示,通常而言,半導體產業的成長率若非很高就是負成長,極少是溫和成長,半導體產業每兩年左右達到一次供需平衡,但這種平衡期不會持續太久。目前,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周期後段,包括半導體的產業狀況和估值,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後續發展持不同的看法,擔心半導體周期已經達到頂峰的恐懼與錯失人工智慧(AI)機會的恐懼相抗衡。 大摩指出,市場通常會在看到新技術的財務表現之前就預期其影響,在網路泡沫時期,即使許多情況下市場的長期預測與最終現實結果的差距並不大,但股票估值無法維持在高位,導致網路泡沫破裂的原因是,市場消化了所有網路基礎設施支出,而公司卻無法實現高期望回報。延申到目前的生成式AI,如果市場意識到足夠的AI收入可能比預期的更遙遠,那麼市場對AI估值的溢價可能會縮小。 大摩認為,雖然目前的科技周期可能與以往不同,但也有跡象顯示,目前正在接近半導體產業周期的頂峰,而這個頂峰開始於2022年第4季,雖然目前市場對GPU的需求顯而易見,但對於下一階段的AI交易來說,情況可能不那麼簡單,關鍵點在於AI需求是否會在2025-2026年之前提前釋放。
《櫃買市場》大略-KY未提交Q2財報 續停止交易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第一上櫃及金融業上櫃公司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形式審閱結果出爐,除大略-KY(4804)未依規定期限公告申報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外,未有其他應調整交易方式及處置事由之公司。 櫃買中心表示,經形式審閱第一上櫃及金融業上櫃公司公告申報之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除大略-KY未依規定期限公告申報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外,未有其他應調整交易方式及處置事由之公司。 大略-KY公司前因未申報113年6月及7月營業額、資金貸與及背書保證、113年股東常會議事錄等財務業務資訊,且遲未補正,經本中心公告自113年8月23日起停止其有價證券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迄今;今因其未依規定期限公告申報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爰併案繼續停止其有價證券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
周五博通財報 市場緊盯
繼輝達上周發表財報後,市場焦點轉向半導體業者博通(Broadcom)9月5日盤後公布財報。業界多認為博通為僅次於輝達的第二大AI晶片業者,其AI相關營收財報數據備受關注。 投資機構Oppenheimer分析師斯卡佛(Rick Schafer)看好博通上季(5月至7月)業績受到AI需求及旗下雲端運算公司VMware拉抬。博通斥資690億美元收購VMware的交易終於在去年底完成,今年以來陸續推動事業整合,開始推動博通業績成長。 斯卡佛預期博通上季半導體營收季增2%,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7%。佔據半導體事業半數營收的網路通訊晶片營收可望在上季季增5%,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43%,主因是電信業者對客製化AI ASIC晶片及乙太網路交換器的需求旺盛。 斯卡佛在今年初曾預期博通今年AI相關營收可達75億美元,但在最新報告中將之上修到110億美元以上,其中65%來自ASIC晶片,另外35%來自網路通訊晶片。 今年6月輝達股價衝上歷史新高之際,博通股價一度高達182.89美元,但近日投資人卻開始質疑AI浪潮難以延續,導致博通股價自6月的高點以來下跌12%。 儘管如此,摩根大通分析師斯爾(Harlan Sur)依舊看好博通AI營收前景,預期今年AI相關營收可達120億美元,明年更將突破160億美元。斯爾於最新報告中表示,博通在全球AI晶片市場的地位僅次於輝達,並穩坐7奈米、5奈米、3奈米客製晶片設計龍頭。
美超微CEO:延後年報不會對財報有重大影響
美超微(SuperMicro)爆出假帳疑雲後,執行長梁見後(Charles Liang)稍早向公司客戶和合作夥伴發函表示,無論是公司延遲發布年報,或是研究機構Hindenburg Research做空美超微股票的消息,都不會對美超微造成影響。 梁見後於信中表示,這兩個事件都不會影響美超微產品或美超微提供創新IT解決方案的能力,並強調這封信已提交美國證交會(SEC)。他表示:「我們的生產能力不受影響,依舊穩定運作並滿足客戶需求。我們的世界級工程和客服團隊也不受影響,繼續建構並佈署大規模AI全面解決方案。」 此外,梁見後也強調Hindenburg Research對美超微的指控「虛假且不正確」。他表示:「大家可能聽說了來自某做空對沖基金的近期報告,其中包含了關於美超微的虛假或不正確陳述,以誤導的方式呈現美超微先前公開的資訊。我們將適時做出處置。」 梁見後強調儘管年報延遲發布,不預期將對2024財年帶來任何實質影響。3日開盤美超微股價上漲3.2%至451.50美元。
博通AI地位僅次於輝達 Q3財報聚焦AI營收貢獻度
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AVGO.US)在這波AI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市場緊盯博通財報,以衡量AI題材股的利多支撐是否仍在。對於博通上季業績,華爾街分析師多半樂觀,看好博通表現持續看俏,助益股價續漲。 MarketWatch報導,博通將於9月5日美股盤後揭曉最新財報,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測,2024會計年度...詳全文(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
《櫃買市場》2024年第2季財報 只有大略-KY缺交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第一上櫃公司、金融業上櫃及興櫃公司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公告申報,僅第一上櫃公司大略國際控股公司(4804)未如期出具財務報告。 櫃買中心表示,第一上櫃公司、金融業之上櫃及興櫃公司應於2日完成113年第2季財務報告之公告申報家數分別為29家、7家及3家,經統計前開公司除第一上櫃公司大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未如期出具財務報告外,餘皆已完成申報作業。
美財報季尾聲 降息前停看聽
美股財報季進入尾聲,重大科技財報多數均已公布完畢,備受市場關注的輝達財報,整體營收300.4億美元雖高於市場預期與上季度財測目標,但第三季營收指引目標令市場失望,不過另一AI硬體標誌性個股戴爾(DELL),財報表現優於預期,推升盤後股價上漲,為備受質疑AI的獲利能力注入信心。 進入9月,市場焦點轉向聯準會利率決議,鮑威爾日前於全球央行年會上,談到對通膨部回歸2%,表示聯準會目標信心增強,同時在實現物價穩定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對市場擔憂的就業面,鮑爾提及不尋求也不歡迎就業市場進一步降溫,整體談話鴿派。 由於降息的時機和步伐仍取決於數據,前景及風險的平衡,美國三大股指期貨於正式降息前重大事件較少,除6日公布的8月非農就業人數將為市場關注焦點,成為利率決議前市場波動重大時間點。 接下來觀察聯準會於9月利率決議結果,由於聯準會9月將公布利率點陣圖,若點陣圖顯示明年降息碼數與市場當前預期不同,將顯著影響股指期貨走勢,觀察美指是否出現波動。投資人可利用臺灣期貨交易所推出的美國那斯達克100期貨,參與美股指期貨行情。
財報大揭密 Telegram有賺錢嗎?主要營收來源是什麼
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創辦人兼執行長杜洛夫(Pavel Durov)日前在法國巴黎遭逮捕引發外界關注,而從外媒取得的Telegram財報顯示,加密貨幣相關業務帶來的營收撐起了Telegram的「半壁江山」,2023年,Telegram總收入達3.425億美元,數位資產重估收益和整合錢包、收藏品銷售合計占公司收入的40%以上。不過Telegram去年巨額虧損和對加密貨幣的依賴也引發了外界對其300億美元高估值的質疑。 根據華爾街見聞引述外媒取得的Telegram財報顯示,2023年,Telegram總收入為3.425億美元,但營運虧損高達1.08億美元。細看公司財報發現,除去訂閱、廣告這類傳統社群媒體平台的營收分項外,加密貨幣相關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十分顯著,其中,僅「整合錢包」和「收藏品銷售」兩項加密相關業務收入占比就超過40%,成為Telegram收入的重要來源。 整體來看,Telegram的加密業務主要包括「整合錢包」、「收藏品銷售」和「數位資產投資」三大塊,其中,「整合錢包」是一種允許用戶儲存、發送、接收和交易加密資產的軟體程式;「收藏品銷售」則是出售用戶名、虛擬電話號碼等數位收藏品,並接受Ton幣(Telegram發行的加密貨幣)作為付款方式;「數位資產投資」為Telegram持有大量Ton貨幣作為長期投資,並在市場條件有利時出售。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數位資產占Telegram資產的大部分,代幣價值達近4億美元,遠超過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值得注意的是,Telegram創辦人杜洛夫(Pavel Durov)也深入參與了公司的加密業務。根據外媒報導,杜洛夫除了去年購買6,400萬美元的Telegram可轉債外,他還以Ton幣的形式向公司支付費用,買了價值30萬美元的Telegram高級訂閱用於贈送。 外媒報導,儘管Telegram的加密業務發展迅速,然而公司在實現3.425億美元收入的同時卻耗費了4.5億美元的營運成本,其巨額虧損和對加密貨幣的依賴也引發了外界對其300億美元高估值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