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180則

鄧振中證實台美貿易下次實體談判 有望在台北舉行
台美雙方於6月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並於8月在美國華府展開第二階段首次實體談判。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1日證實,下次實體談判會議有望在台北召開。 鄧振中於出席今年APEC在美國舊金山年度部長會議期間,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舉行雙邊會談,當時就傳出,雙方敲定在台北舉行下次實體會議。 鄧振中1日接受節目專訪時指出,他跟戴琪見面透露幾個訊息,包含非常感謝在過去一年跟台灣合作,推動台美貿易倡議協定簽署,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對台灣而言,這已經爭取很多年,在台美關係大幅改善時,促成貿易協定簽署,相信將來對台美關係發展有很重要影響。 鄧振中說,二是第二階段要談勞工、環境與農業議題,就台灣立場,希望能在第一階段完成以後,盡快完成第二階段。至於下一次談判,過去發展下來的型態就是,一次在美國、一次在台北,下一次沒有太大問題是在台北,希望盡快安排第二階段第二次實體會議,惟沒有時間表。他強調,雙方都有意願進快促成這件事。 至於首批協定6月簽署後,迄今仍未生效,鄧振中強調,沒有「卡住」,而是程序要做完。像是需要行政作業與資訊搜集,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貿易代表署提供很多資料,其中一部分是要我方提供,但因為資料數量實在太大,所以美國正在準備,準備好了以後就送給國會,不預期會有任何問題,這是國會對於行政部門監督手段而已。 至於該次APEC是否跟所有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員國接觸,鄧振中說,與絕大部分CPTPP會員都有機會見面,且都有機會表達加入意願。而因為台美協定的內容是對外公布,相信世界各國都會研究,看完會有很清楚印象,台灣可以接受高標準,且台灣管理、治理與國際化,絕對跟得上國際水準,對爭取各國支持有很大幫忙。 此外,鄧振中認為,台灣過去執行貿易協定紀錄非常良好,沒有跟哪國簽了約後卻不去履行,或偷智慧財產權,台灣不會做這些事。惟第三個條件是,還要再做很多努力。台灣在加入條件上是毫無疑問,接下來是爭取共識上要繼續努力。 對於台灣與加拿大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已於10月談判完成,何時可進一步簽署?鄧振中說,加拿大律師與台灣律師正把一些文字確定好,應該就可以簽了,不預期會拖太久,是加拿大重新檢討對外投資協定政策後,簽署的首個協定,加拿大方面也很滿意,對台灣加入CPTPP絕對有幫助。 針對台英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TP)進展,鄧振中表示,雙方談判人員來往很多,上周在倫敦有很好交換意見機會,進度是很好的。英國是有歷史、傳統化國家,還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一切基礎很雄厚,透別在服務業、研發方面,能與英國發展關係,對台灣以後發展歐洲關係會很有幫助。雖然英國已經脫歐,但畢竟跟歐洲關聯非常密切,有很高期待,也相信英國也可藉著跟台灣發展關係,發展與亞洲關係,是很有利的因素,彼此都有需求,在明年對台灣整體關係都是很好事情。 對於是否有跟其他CPTPP會員國發展關係,尤其是澳洲?鄧振中僅說可能性都在,談的過程雙方沒有同意啟動談判就不會對外宣布,需要慢慢醞釀,但台灣整體局勢在蔡政府八年主持之下,比以前好太多,尤其是這三、五年,相信大家看得很清楚,少許成果也給其他國家很好示範,「跟其他很多國家都在工作」,惟需要保密。 至於發展雙邊關係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壓力,要怎麼應處?鄧振中說,來自中國的干擾避免不了,但貿易協定就是發展官方關係,各國一定看得出來台灣是很重要力量,尤其經濟力量不容忽視,跟台灣發展官方關係也符合各國利益。台灣會用經濟實力做為後盾,繼續和其他國家發展。
陳冲:哪雙鞋不合腳? APEC、IPEF、CPTPP
前行政院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指出,最近APEC「平順」落幕,習近平對拜登拋出「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此番話,令人想起十年前,習近平曾向歐巴馬表示「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由措詞言語可以看出,十年之間,大陸的視野已然不同,由亞洲擴至全球,只不知我們外交觀點是否還在井底。 依以往參加APEC資深官員會議經驗,APEC一向以促進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為主軸,印證1994年的茂物宣言(Bogor Declaration),就是以在2020建立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為目標,轉眼2020已過,政治人物拿出WTO的老把戲,low-hanging fruit(低掛果實),也就是低標準的太子城願景2040(Putrajaya Vision 2040),一口氣就延長比賽二十年,置自由貿易於腦後,各國領袖也毫無愧色,不以為意。 反正APEC在法律上只是個論壇,不算個組織,當個雞肋也無妨,不過其他亞太國家或多或少都已簽有幾個多邊、雙邊自貿協定,但台灣自2013年起就無關稅減讓的業績進帳,遇此困境,應比其他國家更為心焦,2020年(及之後)與會的部長或所謂領袖代表,又怎能一言不發? 在APEC會期中,比APEC更搶鏡頭的,就是主辦國在場邊同時舉辦的IPEF(印太經濟架構)會議,其不僅因拜登「打電話」遲到,把各國領袖晾了一個多小時而出名,而且還因預訂宣布的數位貿易條款突然怯場,一事無成收場,最後更因川普放言2024重返白宮後,將撤銷協議(knock out TPP Two)而遠近知名,結果是TPP Two比IPEF名聲還要響亮。 陳冲指出,談起IPEF,台北經貿官員真是有苦難言,當年為彌補川普退出TPP美國在亞太的經貿真空,拜登在2021/10宣布將組建IPEF,不僅印太大於亞太,可抗衡北京的一帶一路,而且又穩定全球供應鏈,兼顧環境永續,一舉數得。 可惜美國瞻前顧後,想對抗大陸,又唯恐大陸不悅,2022/5/23成立的IPEF竟然獨缺供應鏈要角的台灣。為補此缺憾,乃又發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台灣另起爐灶,但因具有IPEF Two性質,為利於日後與IPEF對接,在內容設定上難免礙手礙腳,國內議論不少。總之,美國在印太/台灣問題上,想要刀切豆腐兩面光,但苦了台灣兩面不是人,一方面無緣加入IPEF已感委屈不在話下,另一方面TIFA或貿易倡議又忌談關稅減讓,更慘的是還要強顏歡笑,卻又講不清楚倡議內容與WTO的貿易便捷化比較有啥優越之處。 川普揚言取消TPP Two,顯然是對2017年上任次日即退出TPP之舉深感自豪,也對國內反對自由貿易、主張保護主義的呼聲有所交代,有利來年大選。TPP由早年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轉為TPP,進而變身為現在的CPTPP,是一連串的意外與偶然,但畢竟是美國亞太戰略重要的一環,也符合多數亞太國家的利益,CPTPP內部成員也曾翹首盼望美國重返。台灣了解其中利害,業已遞件申請,但北京動作早先一步,考慮當前地緣政經情勢,實在前景難卜。 其實國內專家都知道,兩岸ECFA相對其他自貿安排,只是手段,並非目的,但因2013年的民粹運作,很難期待國人能迅速凝聚共識。奇怪的是,當年譏笑ECFA中F(Framework)的人士,認為只是架構,現在卻對IPEF的F(Framework),趨之若鶩,只是不可得罷了。 陳冲指出,CPTPP、APEC、IPEF,究竟哪雙鞋不合腳?老實說,對台灣,這已不是鞋的問題,這是削足也要適履的問題,經過十年的折騰,已經錯過談關稅減讓,市場准入的自貿協定時代,總統或準總統可曾注意,十年之間,對岸眼光已由亞洲轉向世界,台灣卻與世界漸行漸遠?

習近平喊不攻台 弦外之音是...謝金河點出「這件事」要小心
【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APEC日前在美國舊金山落幕,習拜會成焦點,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否認有對台武統的計畫,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中國之所以調整過去「厲害我的國」的調性,在於內部正面臨經濟走疲的重大調整期,且中方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一旦如學者預言的2033年以後停止成長,世界歷史將出現關鍵轉折。 謝金河以「世界重新定位中國」為題發文,指出今年APEC輪到美國主辦,從1989年倡議,1993年第1次領袖會議也在美國召開,正好滿30年,這30年間,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本從此進入失落30年,中國則有如裝上渦輪引擎般,快速奔馳,未來又到了新的轉折時代。 1989年,東京日經指數漲到38,957,日本的經濟總量6.6兆美元,直逼美國的8.2兆美元,那時中國的經濟總量才超過1兆美元。當時日本高唱日本第一,甚至1個日本可以買下4個美國,沒想到泡沫吹太大,從此進入失落時代。 目前日本經濟總量4.39兆美元,只小幅領先德國,居世界第3,但中國快速奔馳,如今經濟總量19.243兆美元,僅次於美國的26.712兆美元,穩居世界第2,這也是中國外長王毅一再強調的:美國必須把中國當強國,必須與中國分權,這正是美中角力的一個關鍵因素。 這次2023的APEC卻是全球重新定位中國的時刻,中國對習近平被排到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旁的位置非常在意,而此刻,很多專家都出現重新評價中國,像是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Graham Allison說,世界面臨的不是中國的崛起,而是中國的衰落。 洛克斐勒國際主席Ruchir Sharma也說,中國正在發生歴史性的逆轉,世界經濟總量今年增8兆美元,其中45%由美國貢獻,雙印、墨西哥、波蘭、巴西貢獻50%,中國沒有角色。 美國企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Derek Scissors說,中國錯失10年政策調整機會,經濟實力已被美國打敗,2033年以後恐停止成長,並把兩國在Swift及外匯存底的外匯占比做了比較,結論是雙方差距很大。 這次習近平表示,中國在2027及2035年武統台灣的說法,沒有人和他討論過,在經濟下滑中,中國也正在調整過去「厲害我的國」的調性,似乎身段放軟!就像日本在1989年正要從盛世神壇走下來一般,中國的調整也進入重要時刻。 謝金河指出,日前在日本參訪時,東洋經濟這期封面製作了很大篇幅專輯,標題正是「絕望的中國經濟」!30年河東,30年河西,又是歷史重要轉折的年代。

APEC明年由秘魯主辦 外交部曝台灣可貢獻之處
APEC峰會甫落幕,行政院會23日邀請外交部跟國發會就經濟領袖會議總結、第34屆年度部長會議分別進行報告。對於明年APEC主辦國祕魯已公布主題為賦權、包容和成長,外交部指出,都是台灣的強項,可在數位韌性、健康照護、中小企業等方面提出貢獻。 根據祕魯規劃,明年APEC主題聚焦賦權、包容和成長;三大優先領域則有貿易及投資促進包容性成長、創新推動正式及全球經濟轉型、永續成長達致韌性發展。並規劃於利馬市、阿雷基帕市 、烏魯班巴市、特魯希略市、普卡爾帕市等辦理約160場會議,其中包含例行性會議(領袖與雙部長年會議、企業高峰會、資深官員會議)和專業部長級會議(婦女、中小企業、觀光、糧食安全)。 對於台灣明年在APEC可以貢獻之處,外交部次長田中光表示,台灣在最近所做強項,包含賦權、平權、婦女方面做得很好;再來是數位韌性,還有健康照護都可以提供幫助;另中小企業同屬強項。他說APEC關注的幾點方向,台灣在這些方面都可以提供貢獻。 針對今年領袖代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雙邊會談的細節,田中光說,雙邊對談是大家比較正式下來談,目前已知有跟五位對談,其餘場邊談話名單相當多,會慢慢彙整。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強調,張忠謀跟超過半數領袖互動,其中有正式的對談也有單純互動。 對於外界關心該次APEC也推進台美租稅協定,相關進度如何?財政部次長李慶華表示,該協定包含我國的財政部、外交部跟駐美代表處,美國則是財政部還有相關機構,都非常地重視,尤其美國的參眾兩院,國會方面非常地支持,目前已經有了兩個法案。 李慶華說,該修法案在美國來講,要修美國的國內稅法、就是國內法;在我國的話基本上是透過稅捐稽徵法第5條規定,如果美國的稅法修正通過以後,會跟我們進行類似租稅協定換文程序,透過換文程序就符合稅捐稽徵法第5條,雙方能夠互惠然後遵守,並達成租稅協定的簽署,因此我國部分是不需要修法的。 李慶華說,目前我方跟美方的工作階層持續地在做相關對話跟溝通,基本上是希望能夠持續努力,希望在明年中盡速完成簽署。至於時間點當然還涉及到美國國會對於國內稅法修法的進度,惟我方一定會持續地努力,希望能夠盡速完成台美租稅協定簽署。 李慶華也說明,台美租稅協定的簽署,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消除台美雙方企業、人民重複課稅問題,針對外界質疑台灣的人民在美國,或是美國人民在台灣會無法適用這個協定,其實是一個不正確的訊息。 李慶華說,在台美協定裡面,希望能夠讓我國的企業在美國不至於被收取營業利潤或課稅,使其在美國的稅負減輕;我國的國民如果在美國提供服務,有關工作勞務報酬的部分,也可以用協定原則辦理,就是以勞務提供地為課稅,消除重複課稅。 李慶華也說,我國不管是國民或企業,將來到美國相關投資產生的股利所得、利息所得或權利金所得,也可以使用較低的稅率。目前台美協定初步草案溝通上,希望在美國的扣繳稅率可以降低到10%或15%,如果沒有這個協定的話,它的扣繳率可能是30%左右。

習拜會後 中美從此幸福快樂?
【時報編譯柳繼剛】在習近平與拜登在日前於APEC會議時,舉行約1年以來首次會面後,專家學者認為習拜會位中美兩國畫下底線,減少雙方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為求穩定下,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同意恢復中斷1年多的軍事對話。 北京大學財金學者王東表示,這次峰會達成很多共識,在互惠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可以用某種形式來脫鉤,對全球經濟非常重要。本質上來說,中國大陸與美國正在研究可能的合作模式。 王東指出,對於美國企業來說,希望中美新基調能夠轉化成在經濟關係上的新常態。同時,在這種關係中,存在著互惠互利,遵守規則的中國大陸,可以跟美國恢復到更加平等的雙邊關係。 另外,華盛頓特區國家對外貿易委員會(Washington, D.C.-based 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也表示,美中為了恢復正常的經濟基礎,也取消部分關稅與制裁項目。 在與習近平的對談中,因拜登出於國安考量而實施的出口管制議題上,並沒有讓步。但白宮有份聲明宣稱,領導人確認過,有必要藉由美中政府會談,以解決先進人工智慧AI所造成的系統風險,並提升AI安全。 美國公關顧問公司Teneo認為,對於商界來說,從這次習拜會可看出,雙方全面脫鉤已經是條死胡同,投資中國大陸還是可被許可的,至少在非關國安的敏感產業上是可行的。這兩大國都希望避免惡性循環,且在利益一致的情況來合作。 其實,拜登政府試著限制,美國支援解放軍研發的先進技術,或者投資項目。不過,美國官員卻指出,美中絕大多數貿易以及消費相關業務,並未受到禁令的影響。 中美雙方確實有相互示好的行為,像是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21日首次又開啟從北京起飛,然後直達華盛頓特區的航班。美國萬事達卡(Mastercard)在20日也宣布,經過4年與陸企的籌備,終於獲得人行批准,可從事大陸的支付業務。 在會見拜登後,習近平在與美國企業界高層的晚宴上曾說過,根本問題是中美兩國到底是對手,還是夥伴關係。全球為了要有更好的未來,需要中國大陸與美國相互合作。 出席此晚宴的金融管理集團Blueshirt表示,樂於見到有這麼多公司投資的中美兩國,現在能有正面的關係。把這場晚宴比喻成婚宴的Blueshirt,這一天很快樂,但真正的婚姻生活呢? 政經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日前指出,美中關係現在看來,更有可能在2024年底前,出現可控制的惡化,且發生嚴重惡化程度的機率也比較低。但說實話,雙邊會看見什麼實質上的改善,基本上是不太可能。 美國總統大選訂於2024年11月舉行,台灣則在同年元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認為,中美這種積極氣氛能否可持續很長時間,要取決於明年的總統選舉。從長遠來看,兩國之間的關係就像一項很艱難的工程。 政治專家指出,美國在大陸的企業經營,長期問題依然存在,要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這次會議並沒有達成令外界耳目一新的結果。對公司行號來說,還是會多關注供應鏈會不會出現更大的風險,以及要多元化才行。

張忠謀完成APEC重任 蔡英文讚扮演國際關鍵重要角色
總統蔡英文今(20)日上午接見「我國出席112年APEC經濟領袖會議代表團」,感謝張忠謀領袖代表將她所交付的四項重要訊息,轉達給所有與會的APEC會員,強調台灣將致力於亞太區域的繁榮發展,也會與各國合作,一起努力推動能源轉型、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並且協助減少亞太區域內的數位落差。 她強調,面對下一階段的挑戰,政府將全力以赴,繼續調整台灣產業的結構和體質,同時發揮台灣的優勢,持續促進區域的進步發展。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今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第30屆APEC經濟領袖會議」,在大家的努力下圓滿落幕,「大家都辛苦了」。首先感謝張忠謀再次代表她,出席這場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經貿合作論壇,讓合灣能夠和各國增進交流,也在國際上繼續扮演關鍵且重要的角色。 蔡英文說,她也要感謝張領袖代表將她所交付的四項重要訊息,轉達給所有與會的APEC會員,強調公灣將致力於亞太區域的繁榮發展,也會與各國合作,一起努力推動能源轉型、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並且協助減少亞太區域內的數位落差。同時對於本屆會議關注的相互連結、創新以及包容等三大議題,臺灣將持續分享經驗,為區域和全球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她指出,張忠謀以及代表團的成員,都在各項多邊、雙邊的會議上,和與會的各國領袖和官員代表交流對話。尤其,張忠謀更和美國的賀錦麗副總統、布林肯國務卿、國家經濟委員會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主任,以及日本岸田文雄首相、新加坡李顯龍總理進行雙邊對談。相信這些互動都將有助於雙邊未來的合作和交流。 蔡英文也感謝台灣大哥大林之晨總經理、廣達電腦張嘉淵技術長,努力展現允灣公私部門的協力合作,也藉此機會拓展和亞太區域夥伴的合作關係。 隨後,張領袖代表首先感謝總統給他這個機會代表出席與會,並提到今年APEC經濟領袖會議中,談及許多科技相關議題,讓他覺得自己一生的努力有所成果,也分享多國領袖及官員與他互動時所表達的善意。 代表團成員尚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政務委員兼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等,由外長吳釗燮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也在座。
APEC領袖爭相請益半導體 張忠謀彰顯科技台灣國際地位
疫情、AI催化晶片供應鏈韌性重要性大增,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年第7度代表台灣擔任APEC領袖代表,峰會期間各國領袖爭相主動請益半導體議題,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更盛讚他是「了不起的天才」。 APEC經濟領袖會議17日圓滿落幕,近日馬不停蹄出席各項官方會議、進行場外雙邊會談的張忠謀,下午在國際記者會幾乎全程站立回答媒體提問,未顯一絲疲態,還可以開玩笑考記者是否牢記總統交付他的4大任務。 當天晚上領袖代表答謝晚宴,在駐美代表蕭美琴介紹驚喜現身的裴洛西到場時,張忠謀也給予一記飛吻,氣氛活絡。 這位智慧與童心兼具的APEC領袖代表,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是台積電創辦人。 全球甩開COVID-19疫情陰霾後,人工智慧成顯學,ChatGPT的出現加速生成式AI的普及,晶片儼然成為數位時代的食糧。今年APEC峰會期間,許多領袖主動向張忠謀請益半導體,他在國際記者會被問及「誰沒和您談晶片」時妙回,「我說出來也許你認為好笑,他們問我晶片到底怎麼一回事,這是真的」。 在各國疾呼強化供應鏈韌性之際,作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字字都是金句,他並以台積電擴大台灣產能、赴美日設廠為例,點出要強化供應鏈韌性,就需領悟「全球化幾乎已死」的事實。 涉外官員透露,張忠謀在會場備受尊敬,「現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很清楚,沒有一國能像他經營的台積電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許多領袖主動上前與他互動,他著實替台灣爭取很多國際尊敬與友誼。 APEC共21個經濟體,除了官方行程,張忠謀此行與過半領袖進行互動對話,也完成蔡總統交付的4項任務。夫人張淑分享,有一回他剛回飯店休息兩分鐘,「我剝橘子給他吃,他又在看資料」,彼此連講話機會都很少,「看報紙才知道他昨天見了5個人」,甚至連張忠謀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會面,也是看報紙才知道。 張忠謀自14日抵達舊金山以來,除了與老朋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盟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賀錦麗(Kamala Harris)等領袖會晤,和APEC東道主美國官員更是互動頻繁,尤其與主導晶片法實施的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團隊會談,廣泛觸及半導體合作。 裴洛西接受台灣媒體訪問表示,張忠謀是不可忽視的大人物,有一次從台灣回美國,大家爭相詢問「你有見到Morris(張忠謀英文名)嗎?他們知道我有見過總統,但下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凸顯張忠謀的確是一位全球名人,「了不起的天才」。

張忠謀談半導體:日最具競爭力 美國給「這3個字」
2023年APEC峰會落幕,我方領袖代表張忠謀帶來台積電的高關切度還再延續。張忠謀針對台積電設廠的美日兩國分析說,日本具有非常強的潛力跟競爭優勢;至於美國,短時間要建立像台積電這樣的事業,簡直不可能。 在台灣領袖代表的國際記者會上,針對「美國護衛台海穩定設有期限,主要看半導體能不能獨立」的說法,張忠謀不直接評論,只說看表面就知道,情況並不是這樣。隨後又強調,「要在美國重新建立像台積電這樣規模的事業,簡直不可能,尤其短期內更不可能。」 對於台積電在鳳凰城設廠情形,他先說,這應該去問台積電,他並不了解台積電整體營運狀況。不過,以鳳凰城廠的情況來看,相信正在一一解決遇到的問題,不管美國聯邦或州政府,還是當地鳳凰城市政府,都在共同協力解決台積電遇到的任何問題。 而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情況,張忠謀說,就他所知,台積電在日本(指熊本建廠)進展蠻好,從過去經驗來看,日本半導體產業有非常強的潛力跟競爭優勢。 至於美國商務部設下要在2030年重新活化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目標,尤其是生產群聚,會如何影響台灣和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張忠謀說,台韓當然都有新的競爭,但坦白說,在產業界特別是半導體產業,競爭無可避免,台韓都經歷過很多次競爭,才達到今天的情況,競爭是很常見的事。 張忠謀並重申,之前提到全球化已死,晶片領域尤其如此的說法,目前他還是保持這個立場。 談到美國晶片法的影響,他認為「蠻浪費的」,因為美國晶片法是多年總計補貼390億美元,而台積電平均每年投資300億美元;而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高端晶片管制一事,張忠謀說,事實上他是支持美國的,有沒有效是另外的問題,但以台積電而言,會完全支持禁運。

APEC領袖會議 張忠謀刮晶片旋風 提升台灣關注度
代表我國出席2023年APEC領袖會議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於總結此行成果時指出,本次行程與日本等超過十國領袖談話互動,各國代表重視的議題,主要聚焦在和平、經濟發展,以及供應鏈韌性等三大面向。特別是半導體供應鏈韌性的部分,受到廣泛重視。以台積電而言,增加台灣產能時也在美國與日本投資,即為提升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 張忠謀是在出席領袖代表國際記者會時,做了上述表示。提及此行赴美刮起的晶片旋風,張忠謀透露,甚至有的領袖好奇問他,「為甚麼在台灣半導體可以做成起來?」此趟APEC之行,透過晶片確實為台灣提高不少的關注度。 在台美關係部分,張忠謀表示,跟美國總統拜登雖沒有正式的雙邊會談,仍有相當多的互動,而好幾位美國的資深官員,包含副總統賀錦麗、國務卿布林肯、白宮主管晶片法的首席經濟顧問布蘭納德等,都和他有多深入的對談。據悉,張忠謀與美方高層官員談論的話題,多集中在半導體及晶片領域。 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時,張忠謀主要談及台日間的人員往來、青年交流及科技產業合作的進展,雙方對於包含半導體在內的產業合作關係蓬勃發展,連結日漸深化,都樂觀其成。 岸田文雄表達對台積電在日本投資的進展,感到滿意,也表達支持並鼓勵我國參與WHO、ICAO等國際組織的立場,並鼓勵台日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共同貢獻國際社會,並重申重視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是美日高層之外,張忠謀此行另一重要的接觸對象。李顯龍透過臉書表示,做為獨立經濟體都有其優勢和挑戰,希望透過溝通找到共同點,然後共同受益、解決問題。李顯龍還說,由於在APEC字母排序,所以他常跟張忠謀坐在隔壁,因此彼此熟識。 談及半導體時,張忠謀說,一直到兩、三年前,半導體才忽然被大家注意,過去很少人有足夠好奇心去問,但這次的確有很多國的領袖問他,提出包括「半導體為什麼那麼難做?」、「為甚麼台灣可以做成半導體?」等問題,多數是基於好奇,但也凸顯大家對半導體的興趣,這幾年來有顯著的增加。

APEC領袖宣言 推進區域一體化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在美西時間17日發表領導人金門宣言,強調以市場驅動方式推動區域貿易一體化,並注重可持續發展。宣言之外,市場信心受峰會亮點「習拜會」提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指出,中美破冰發出「任何國家都須加強合作」訊號,有利全球未來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 綜合外媒18日報導,美國白宮官網顯示,APEC峰會在17日發表領袖宣言指出,經濟復甦、可持續、創新與包容性成為當下最重要目標,峰會歡迎「貿易和投資政策包容和可持續舊金山原則」,並且持續推進年內貿易、交通、能源、糧食安全、衛生、婦女等部長會議成果,如「亞太經合組織合作公正能源轉型非約束原則」、「通過可持續農業體系保障糧食安全原則」。 宣言並提出區域貿易自由開放,強調以市場驅動方式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重申致力市場開放與解決供應鏈中斷問題。服貿與數位經濟亦有規畫,加速要在2025年前全面實施「APEC服務業競爭力路徑圖(ASCR)」。支持所有經濟體加速實施「APEC網路與數位經濟路徑圖(AIDER)」。 宣言表示,全球貿易繼續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致力WTO必要改革,並要在2024年前使WTO成員有個運作完善的爭端解決機制。 但面對可持續的重大挑戰氣候與減排,具體措施並不多。而地緣與戰火衝突方面,APEC主席聲明,部分領袖認為APEC不是討論地緣政治的會議,反對將相關字詞加入共同宣言裡。 報導稱,本屆APEC會議宣言強調市場貿易與供應鏈暢通,以帶動全球經濟復甦。雖然如此,但年內中美強權拉攏盟國實施出口管制等相互制裁動作頻繁,反成為APEC實現宏願的巨大阻礙,外界觀望宣言會否淪為紙上行動。 但路透18日引述喬治艾娃表示,峰會上習拜會舉辦至關重要,等於向全球各國發出必須合作的訊號。G2此次進展雖不多,但當前全球正在不確定性籠罩下,缺乏合作精神與訊號。相信COP28氣候大會本月底登場時,中美當前的溝通也會有助於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巨大挑戰。

亞太創黃金30年 習近平獻四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美西時間17日在APEC第30次領袖非正式會議上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多種風險挑戰,中國提出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導向、綠色發展、普惠共用四項建議,期許各國共同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30年。他並強調,中國將堅持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綜合外媒18日報導,習近平17日上午以「堅守初心,團結合作,攜手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為題發表講話。他表示,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經濟面臨多種風險挑戰,各國領袖該思考如何打造亞太發展的下一個黃金30年? 習近平對此提出四項建議,首先是堅持創新驅動。各國要以更加積極姿態推動科技交流合作。要加速數位化轉型,縮小數位鴻溝,加快落實「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位經濟路線圖」,支援大數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新技術應用。 其次是堅持開放導向,要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支持並加強以世貿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反對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同時要堅定不移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快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 習近平強調,中國堅持高水準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推動加入兩個協定進程。 第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各國要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落實好「生物迴圈綠色經濟曼谷目標」。第四是堅持普惠共用,針對全球發展鴻溝加劇,要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化發展戰略對接,共同解決全球發展赤字。 舊金山APEC峰會落幕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平台X上發照片,顯示峰會結束時,美國總統拜登向習近平話別。據新華網報導,習近平已於18日晚間返抵北京。
IMF評價習拜會 有利全球合作
路透報導,IMF總裁喬治艾娃在APEC峰會上表示,中美元首習拜會象徵兩大國關係解凍,這是向任何國家發出必須加強合作訊號,有利全球未來攜手應對氣候等挑戰。 喬治艾娃表示,峰會上習拜會舉辦至關重要,等於向全球國家發出必須合作的訊號,對全球國家產生積極影響,當前全球正是在不確定性籠罩下,缺乏這種合作精神與訊號。相信COP28氣候大會本月底登場時,中美當下的溝通也會有助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巨大挑戰。
張忠謀APEC與美高層互動多 蔡英文:期待台美關係持續深化
APEC經濟領袖會議落幕,蔡英文總統今(18)日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在這次APEC領袖會議期間,台灣領袖代表張忠謀分別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以及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布蘭納會談,就如何確保區域和平穩定及繁榮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 APEC甫落幕,蔡總統今天就立即在社群媒體平台X(前身為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謝謝張忠謀的努力,期待未來台美關係持續深化,也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並持續為世界貢獻良善力量。 APEC經濟領袖會議17日結束,外界關切有無拜張會,領袖代表張忠謀表示,此行和過半以上領袖互動對話,他和拜登有相當多互動,但沒有正式所謂雙邊會談;他並且和美方多位資深官員,包含副總統賀錦麗、國務卿布林肯、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布蘭納德有極為深入討論,主軸為敦促區域和平繁榮,並強烈表達台灣希望增加供應鏈韌性。

APEC峰會圓滿落幕 拜登燦笑話別習近平
【中時新聞網 黃凡甄】今年舊金山APEC峰會在當地時間17日落幕,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社群媒體發布照片,記錄下拜登與習近平話別的一刻,也正式為兩人的歷史性會面劃下句點。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5日在舊金山費羅麗莊園會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是過去一年美中發生一系列外交齟齬以來,雙方領袖首次見面,意義非凡。不過拜登卻在拜習會後的記者會上,再次稱呼習近平為獨裁者,並表示兩人管理不同體制的國家,引發各界震驚。 在華春瑩貼出的照片中,拜習兩人在APEC峰會場邊握手話別,拜登綻放滿臉笑容,心情看起來相當愉快,反觀習近平則是報以禮貌的微笑,神情略顯疏離與尷尬。 這張照片也獲得中國大陸媒體新華社轉貼,顯示陸方有意藉此平衡峰會期間的一些負面報導,強調中美雙方仍是彼此重要的朋友與合作夥伴。 下一屆APEC峰會將於明年11月在祕魯舉行。
分析:習近平訪美可謂成功 但要看後續實際作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週赴美,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長談,並獲商界領袖熱烈歡迎。有分析家認為這趟行程可謂成功,但也有觀察家指出,接下來要看習近平的實際作為。 法新社報導,分析家認為,習近平在舊金山受到高調款待,加上他與拜登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期間同意恢復中斷已久的美中軍事聯繫,可見他這趟行程相當成功。 然而,考量到中國商業風險增加及國家安全疑慮仍存,也有專家說,如今必須以行動來支持言論,才能為習近平帶來有意義的長期結果,因為正在放緩的中國經濟需要扭轉外資逃離的趨勢。 「卡內基中國」(Carnegie China)資深研究分析人士謝爾(Nathaniel Sher)說:「對中國而言,習近平能在舊金山取得一個顯眼的舞台,並與美國商界領袖交談,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習近平本月15日出席了一場晚宴,席間還有蘋果公司(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和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習近平當時說,中國隨時可以做美國的「夥伴和朋友」;他還暗示,中國可以送更多貓熊來做「友誼使者」。在美國,貓熊一向是動物園裡極受青睞的動物。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中國社群媒體發文表示,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和其他代表也在晚宴前與習近平見了面。馬斯克現為全球首富,同時也是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執行長。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在業務通訊中表示,習近平在APEC峰會露面,對他來說是一個與外國商界領袖互動的難得場合,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人商榷中國不歡迎外國企業的想法。 習近平沒有親自出席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APEC CEO Summit),中方也沒有解釋原因,但提供了講稿,邀請企業投資中國並深化據點,並承諾採取「暖心」措施「讓外國公司更方便在中國投資運作」。 不過,撇開這些溫馨字句不談,隨著中國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經濟正在放緩,商界信心也正在衰減,美國投資人將持續關注習近平的一舉一動。 謝爾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中國的反間諜法、網路安全調查、對跨國企業的突襲搜查、不當拘留和非市場措施,「全都對外資起了寒蟬效應」。 他還說:「最重要的是,跨國企業希望中國能有更多法律上、監管上的可預測性,而不是更多中國承諾雙贏發展的空頭支票。」 觀察家認為,在政治方面,習近平與拜登會談可以算是成功。 澳洲駐美大使陸克文(Kevin Rudd)說,經過數年緊張局勢,美中現在有了穩定關係的共同目標。他在APEC峰會場邊告訴記者:「這意味著恢復過去的路線:政治、外交和現在的軍事聯繫。」 曾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說:「這不只是話術,實際上有政府機構(在運作)…以上這些事項的底線都是要實證。架構在那裡,是可以衡量的。接下來在實踐上會發生什麼呢?」 他說,就現在來看,美中恢復軍事聯繫「只是第一步」。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是否改變了有關台灣的戰略時程,也不知道這次拜習會是否會改變中國軍方的行為。 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教授汪錚說,習近平時隔6年首度訪美,他與拜登的會談象徵雙邊關係在近年敵對後出現「潛在轉折點」。 他認為,如今拜登要爭取連任,同時要關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和中東緊張局勢,而習近平要帶領中國度過經濟挑戰和共產黨高層的政治問題,「因此雙方都需要穩定、具建設性的美中關係」。 不過,謝爾說,習近平本可做得更多,好讓美國和全球社會相信中國的善意。 他說:「如果中國『復興』意味著否定既有國際秩序,那麼無論中國領袖在國際論壇上說什麼,都阻止不了美國及其夥伴試著阻撓北京崛起。」